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从新生命的开始直至衰老告终,渗透在胎儿期、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它是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作为生命教育和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青春期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教育等科学知识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命体本身成长的规律,懂得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作武 《成才之路》2010,(20):86-87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动荡期”,随着生理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作为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思维敏锐,但容易偏激:热情,但有较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教师表现出逆反心理。为此,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徐彤 《生物学教学》2003,28(6):35-38
青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190 4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G .S .Hall)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青年和青年心理的著作《青年期》 ,标志着学术界对青年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关注的全面开始。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青年是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间的人 ,年龄跨度从十五岁到二十七八岁。高中时段正是人生这一关键期的开始。经历了初中阶段青春期生理、心理成长的萌动 ,高中生们迎来了人体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高中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生理上日益趋向性成熟 ,带来的心理变化是时常感到紧张、迷茫 ;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升学就业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有…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迟,青春期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是近年来才开始,尚未形成很成熟的理论。青春期教育的理论建设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探讨。今年7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委托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青春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对不少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笔者就其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青春期教育的原则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春期又称青春发育期,是人从童年向成年转变和过渡的时期。性的生理发育和性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青春期的年龄划分在世界各国尚无定论,一般定为10~20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其可塑性大,班主任比一般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也大,班主任不仅仅影响某个、或几个学生成长,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进行青春期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我认为主要从掌握六个原则,三项技能入手。一、六项原则:1.正确认识原则。由于两…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春期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青春期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李鹰我国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时至今日,有关理论问题尚有较大争议,某些问题仍不清晰。因此,笔者拟就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一、青春期的界定及其特征“青春期”(...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施“五·四”学制有关问题的调查延边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教委决定:至2000年,全省小学和初中的学制由目前的“六·三”制全部改为“五·四”制。这说明,“五·四”学制已由实验论证阶段开始转入全面实施阶段。学制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制度,涉及到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他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此概念,当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攀升这一现实提出的,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上世纪末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全岛学校开设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此后,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从新生命的开始直至衰老告终,渗透在胎儿期、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它是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作为生命教育和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青春期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教育等科学知识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命体本身成长的规律,懂得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正确的性角色,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我们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为抓手,主要从专题教育发展到与德育课程、学科渗透结合;从专职教师培训、班主任辅导、学科教育渗透、课外活动延伸发展到家庭教育指导、社区教育互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逐步实现生命教育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 (MartinTrow)于1973年6月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分别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政府在2001年公布的《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我国将在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1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仅仅有“量”的增长是不够的 ,还需要“质”的变化 ①。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质”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的性教育起步虽然很晚,但从1980年上海首次试点“中学青春期教育”到现在也已有20个年头了。可真正打出“性教育”的旗号,却还是近几年的事。性教育忽然地倍受关注,忽然地成为热点,这使我们想为它建立一份档案,看看它究竟“成长”得如何——然而手中寥寥的资料使得我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只能是这样一份并不丰满的档案: ·1980年,上海开始中学青春期教育的试点; ·90年代后期,讲述新生命的诞生、青春期发育、性生理器官保健知识的课程进入小学高年级课堂; ·1977年,上海高校将“性心理”“性伦理”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因为同样的资源投入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者产出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产出越大,因此各国’教育经济学者开始分别对本国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得出教育对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有巨大作用的结论。我国的教育经济学工作者对我国教育投资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贡献的研究起步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其方法多采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hllltZ)的“投资增量收益计算法”和丹尼森(E·F·Denison)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以及苏联经济学者提出的“复杂劳动简化法”。结合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国内的性教育起步虽然很晚,但从1980年上海首次试点“中学青春期教育”到现在也已有20个年头了。可真正打出“性教育”的旗号,却还是近几年的事。性教育忽然地倍受关注,忽然地成为热点,这使我们想为它建立一份档案,看看它究竟“成长”得如何——然而手中寥寥的资料使得我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只能是这样一份并不丰满的档案: ·1980年,上海开始中学青春期教育的试点; ·90年代后期,讲述新生命的诞生、青春期发育、性生理器官保健知识的课程进入小学高年级课堂; ·1977年,上海高校将“性心理”“性伦理”写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2,(Z1)
我们经常能听到“青春期”的说法,但很多同学对青春期是什么,青春期应该怎样自我保护没有清楚的概念。下面我们将简单地分专题来介绍青春期的“四保护”,使你在青春期有个健康良好的面貌。首先来看看青春期是如何定义的: 人的一生要经历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育期、青年期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教育这一课题,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实践。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热心程度、观念和能力,对中学生、小学生或社区青少年提供一些有关青春发育成长的知识。有的称“德育”,有的称“生理卫生”,有的称“预防艾滋病”,有的笼统称“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6.
苏联教育家B·沙塔洛夫的教学法(简称沙氏教学法)传入我国,并在某些学校的应用中取得局部成功后,教育界有人断定: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范畴。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一方法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框框,只是在形式上有些新意而已。“沙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它的关于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的六个阶段上。这六个阶段是: 1、教师按教材内容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生理上出现“三大巨变”的时期,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中学生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对心理发展会产生全新的影响,会带来许多心理矛盾。因此,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多方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们说:“十四五岁是危险的年龄”。有人把它叫做“疾风暴雨”的青春期。我们中学教师面临着的教育对象,全部是这些“危险人物”。 在这个时期内,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骤变化时期。这是人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最宝贵的黄金时代,是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发生心理畸形与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疾病的危险时期。因此,如何教育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以便为顺利进入成年期做好各种准备,就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当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早熟的状况,以及犯罪低龄化的严重趋势,学校必须加强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艳 《华章》2010,(25)
人的自我意识的全新发展和最后成熟,是从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开始的,并在青年期内基本完成.本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国别文化差异,年级,性别,地域,性格,等方面作为分类标准,来研究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处理好这些矛盾,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更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于70年代初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近30年来,这一阶段划分理论尽管存在着缺陷并不断引发争议,但许多国家仍把其当作重要的高等教育发展参照指标。在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传入我国初期,大家感兴趣的首先是其数量概念,因为15%的大众化目标对我国而言似乎并不“遥远”。直到近一、两年,高等教育学术界才感到单是数量区分未免过于简单、量变必然会导致质的变化,开始重视对各阶段差异的研究。根据马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