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孙子和《孙子兵法》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孙子在总结以前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军事学说,著兵法十三篇.后孙子由齐至吴,以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遂为吴王所用,图强争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著作。这部著作对战争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分析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思想。它对作战的原则、方针、形式、指导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预习提示:1、把课文(包括注释)阅读两遍并写出提要。2、《孙子》人们都赞之为《武经》、《兵经》,你能从哪些史书或史实中找出旁证?二、作者、作品简介:《孙子》的作者姓孙,名武,字长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将帅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后人按古代尊称的惯例又称他为“孙子”或“孙武子”。相传他是春秋后期陈国公子完(田完)的后裔。公元前672年陈完因内乱逃往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器重,到齐景公时赐姓孙  相似文献   

3.
关于《谋攻》这篇文章的结构,统编教材的课文后面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以作提示:“这篇课文在明确提出作战原则后,是怎样逐层论述这一原则的?这些论述又是为了阐明什么论点的?”显然,编者的意思是,《谋攻》乃是一篇有论点,有论据,多层次论证性的论说文。一些教学参考书,比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所选《谋攻》一文,其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似有不妥之处,今提出与大家商榷。原题是:“文言文里句子成分省略是常见的现象,有时候比现代汉语省略得更多。在记叙或论述问题时,往往省略主语,但从整句的意思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下边句子里的主语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第三册选了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按:文中前标数码为课文注解的编号) 对于上面这段话,课本作了如下的注释: “⑥[上兵伐谋]上等的用兵(策略) 是打破(敌方的)计谋。(敌计初定,还  相似文献   

6.
《谋攻》主要论述谋划进攻战胜敌人的问题,强调以谋胜敌,不战而屈人之兵。下面拟就语言方面试作分析。 1.1 孙子曰: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开头均冠以“孙子曰”三字,表示下面的话都是孙子说的。可以说这是《孙子兵法》编写的体例之一。 2.1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相似文献   

7.
孙子,名武,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在鲍、高、国三氏和田氏的保守与革新的两条路线搏斗中,他被迫出齐奔吴,献兵法进见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吴将。后来,吴国破楚军,威震齐晋,孙武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孙武的一些事迹。  相似文献   

8.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一文,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和练习”题: 文言文里句子成分省略是常见的现象……在记叙或者论述问题时,往往省略主语,但从整句的意思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下边句子的主语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谋攻》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本文的题目“谋攻”。说明如下: 第一段,从战略方面来论述“谋攻”的策略。第二段,从战术上论述了“谋攻”的方法。第三段,论述了将帅的重要作用。将帅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将帅能以“谋攻”取胜,使国家强盛。肯定将帅的作用,就是肯定“谋攻”的原则。第四段,论述了“知胜之道”,进而总结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科学论断,这是对谋攻思想的科学概括,从而强调了“谋攻”的意义。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四个方面逐层论述,把“谋攻”的策略、方法、原则、意义等阐明得透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10.
谋攻     
“百战不殆”指的是哪“百战” 《孙子兵法》知彼.百战不殆” 计战、谋战、战、车战、信战、战、赏战、罚战、战、交战、形战、战、导战、知战、战、各战、攻战、战、虚战、实战、战、危战、死战、战、胜战、败战、战、近战、水战、战、分战、合战、战、必战、避战、战、天战、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读文课本第三册《谋攻》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注“一胜一负”为“意思是胜负各半”。但到底怎样“半”法呢?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从字面上看这样解释似乎正确,,因前面说双方了解则全胜,后面是双方不了解则全败,这里说  相似文献   

12.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生立年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他从齐国到吴国,受到吴王阖庐的重用,任为将。他和伍员(音云)协助吴王治国练兵,经过几年的准备,吴王闹庐九年‘公元前五O六),孙武和伍员随吴王攻楚,五战五胜,攻入楚都鄂(今湖北省江睦县西北)。吴王阖庐成了当时的霸主,孙武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生平事迹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的“故”字,有作名词用、作形容词用、作代词用、作副词用等多种情况。它作连词用时,中学语文教材、一般语文工具书和古文选注本大都释为“所以”、“因此”。实际上,这一个义项并不能概括连词“故”的各种常见用法。在古代作品,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章中,连词“故”出现得相当频繁,在不少情况下这个“故”字不能解释为“所以”、“因此”。中学教材中选自《孙子》的《谋攻》(高中语文第三册)用了八个连词“故”和一个“是故”。节选自《荀子》的《劝学》(高中语文第二册)用了两个连词“故”。节选自《吕  相似文献   

14.
《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胜一负"有的注曰:"胜负各半".此注释不确.战争中,只了解自己不了解敌方情况去作战,战争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怎么能够预言胜负各半呢?这显然与作者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用意是相违背的.另外,"一"作"各"解在词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一"无"各"意.句中的"一"应作"或"解."一胜一负"  相似文献   

15.
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第171页上和于漪、陶本一主编的《中学语文备课手册》高中第三册第362页上都明确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句是《谋攻》一文的中心论  相似文献   

16.
王学华 《考试》2008,(4):4-12
第一关谋攻制胜之词语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础和前提。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指在文中起着承载重要信息或关键信息作用的词语,它蕴涵了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应留心的词语主要有:①包含深层含义的词语;②集中体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集中体现作者立场态度的词语;④反映特定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具有象征、比喻、双关等作用的词语;⑥在行文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7.
《燕燕》到底是一首怎样的送别诗呢,诗中的主人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诗的主旨是什么,送别的情境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前贤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文章通过对“仲氏任只”“寡人”“‘燕燕”等文学符号的诠释,运用了文献学、语法学、社会学、符号学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破解。  相似文献   

18.
《草虫》的主旨是什么?这是历代《诗经》研究者争论不侏的问题。通过对文本中“嘎嘎草虫”和“趣趣阜螽”、“陟彼南山”、“采蕨”、“采薇”、“见”和“觏”等几个问题的考证,得出了这是一首思妇思亲念远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传世佳句阅尽了天下痴情男女的欢喜忧愁;多少红颜白发“辗转反侧”千百年,然而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且看储老师是如何臆说《关雎》的。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20.
《草虫》的主旨是什么?这是历代《诗经》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通过对文本中"草虫"和"阜螽"、"陟彼南山"、"采蕨"、"采薇"、"见"和"觏"等几个问题的考证,得出了这是一首思妇思亲念远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