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反映特定区域历史文脉和社会人文精神的地域文化纪录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让特定地区的文化记录片呈现其独特光彩,成为这类纪录片创作者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一部优秀的地域文化纪录片必然是对地域文化特质的高度提炼和个性化展示,这需要文化符号的视听表达、解说词的内涵解读和画面的诗意渲染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2.
解说词是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解说词可以为纪录片增加含金量。运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语用预设,阐述了纪录片的解说词的语用策略,揭示了纪录片解说词是如何通过语用预设这一策略展开叙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巧妙地向观众传递潜在的信息等,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电影和电视片中的重要片种,除了纪录片的画面外,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影视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阐述说理中着重分析纪录片解说词与电视画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解说词的写作要点,以体现解说词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纪录片拍摄中声音元素已经不再是影片的装饰品,而是被看做积极参与影片创作,揭示人物内心复杂情绪,传达人物及主题思想,记录真实,丰富作品表现力的工具。本文主要分析和阐述声音元素的作用及其运用,以解说词、同期声和音乐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优秀纪录片实例为主要依据,探析了声音元素在纪录片中的重要地位,为未来纪录片中声音元素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修辞离不开语境,而其语境又具有特殊性,对语境构成的核心因素进行探析不失为研究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一个全新视角,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修辞语境构成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画面、目的、接受者、超时空、上下文五个方面,这几个核心因素共同起作用于解说词,使得解说词具有独特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献纪录片作为对国家历史及其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型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文献历史资料价值,而在文献记录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宏大叙事,本文主要对文献记录片宏大叙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纪录片组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从修辞的角度看,由于受到画面、接受者、传播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解说词在句子修辞方面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修辞文本的特点及效果,主要表现在运用短句简洁明了,运用散句灵活多变,运用主动句主角突出,运用陈述句客观平正,口语句与书面语句相结合活泼巧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一举摘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桂冠. 《寻找小糖人》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成功探索,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DV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兴起和成熟,最终使得纪录片的生存突破重重障碍,DV纪录片迅速发展并有逐渐融入主流媒体的趋势。DV记录片除了具有纪录片真实性的本质属性外,其平民视点、个性化表达的特点也决定了DV纪录片自身的一些鲜明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文章以自创DV记录片《守望者——汉风》为例,探讨DV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依琳 《文教资料》2014,(30):184-187
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如果失去真实,纪录片也将失去生命,但真实不是目的。客观是纪录片本该持有的立场,但客观也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纪录片如果仅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不提供新信息是肯定不够的,优秀的纪录片应该体现出反思以及质疑的批判精神。但纪录片毕竟不是社科论文,它的语言符号建立在生活表象的基础之上。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应该自觉地运用纪实语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或倾向。”①《彼岸》是中国当代新记录片导演蒋樾1993年拍摄的纪录片,它叙述了一群未考上大学的外地孩子的明星梦碎的故事。影片展现了一个辉煌的乌托邦,如何被暴露在明亮得无可逃循的阳光下,最终被现实生活的重锤所击碎的过程。《彼岸》中前后叙事内容和方法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照,形象而寓意深刻地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并使人们不得不在乌托邦的废墟中提出反思与质疑。  相似文献   

11.
戏剧具有双重性文学特征,即可作为一种纯文学体裁供读者欣赏(案头剧),又可用于舞台演出给观众看。译者在翻译剧本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预期目的:是给读者看,还是让观众看。该文从目的论角度对《推销员之死》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和翻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电影语言和字幕语言的特点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概念,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指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电影字幕译者要参照由电影画面组成的情景语境对原语进行缩减,使观众尽可能获得与原语观众对等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佐良是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和优秀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主要是诗歌,其诗歌译作乃名家之笔,其所论乃学者之见,具体体现在:独特的选材观;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变通的“神似”译诗方法;译诗的文化意识;译诗的主体是诗人;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等方面。其译作和译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根据不同的影视风格,译者应该始终以目的语观众为核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增译、减译和归化策略,对这部影片的字幕进行了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翻译的过程以及译者在文本理解中如何处理原作两个翻译问题。经过论述认为:翻译既是一个理解表达的过程,也是译者与原作再合作的过程。翻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灵活思考和善于创新,既要做一名合格的读者,更要做一名优秀的译者,在正确的分析理解表达过程中达到自己身与原文视域的融合,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6.
根据字幕的特点和文本类型,将目的论运用于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笔者将其运用于分析<赤壁>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得出其译者没有拘泥于一种译法,而是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局限下,采用了直译、归化、缩减等多种译法,将通俗易懂、简洁流畅、高质量的译文呈现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翻译文本根据其具体的内容、题材、体裁以及译入语受众群等等的不同,对于翻译的忠诚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不能只是简单地分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本质也决定了它与非文学翻译或专业翻译的区别。以文学翻译为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中如何把握、平衡和抉择并实践对原文本的"忠诚",有助于揭开长久以来蒙在译者脸上不公的"背叛"的黑纱。  相似文献   

18.
称谓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反映,而要把它们形象地翻译出来,译者必须明确把握翻译标准的实质,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严静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00-102
本通过举例分析了学翻译中的意象结合、异化与归化现象,以及意识形态对于学翻译的操控,同时指出学翻译实际上是化的传导,译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化因素,加上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译出精品。  相似文献   

20.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交际者在某种程度意识下根据语境而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中译文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作者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