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专业教师话语性别差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和女性在交际方式上存在着"性别话语",不同的性别话语会形成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本文从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体态语和课堂导入五方面来探讨不同性别的英语专业教师的话语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性别差异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在外语测试、教材、学习策略与风格和课堂教学等领域的性别差异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性别因素在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就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模式和教师话语两个方面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十名高中英语教师展开了课堂现场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主要为启发反馈跟踪(IRF)模式,互动频繁,且成功率高。教师常用问题启动交互,采用意义协商、及时反馈、元语言和体态语等来维护和平衡交互。但互动内容多为语言操练,缺乏真正意义的语言交际,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习得。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认识和实证研究仍很薄弱,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回顾,澄清一些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模糊认识,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范围、方法和意义等问题做出初步回答,对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性别话语”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通过对英语课堂中男女教师课堂反馈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性别差异同样会影响教学风格:女教师的课堂互动性和支持性较强,而男教师的课堂则具有更强的权威性,信息量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效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动机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改善学生在语言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通过采访对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运用的动机策略作调查,并通过问卷和统计的方法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师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动机策略的看法。试图能从结果中得出一些给商务英语教师的启示和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向学习过程的研究,对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中关键变量之一的外语课堂焦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外语课堂焦虑作为一种情感过滤因素,极大地影响着英语学习.为此,首先对外语课堂焦虑研究进行了回顾,继而分析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外语课堂焦虑的来源,最后提出从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元认知策略、利用网络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来减轻和控制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课堂焦虑,从而促进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课堂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性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本文试从语文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就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含义、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尝试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出发,结合英语的语言特色,探究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合的教学设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马丁的评价理论是对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延伸和补充,态度系统是该理论的核心。文章以态度系统为根据,从情感、判断、鉴赏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课堂用语。运用实例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课堂问候语、课堂指令语、课堂提问语、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语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课堂用语的思路,以期促进教师更好地通过语言表达发挥课堂语境中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英语语言能力及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话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辅助工具,更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实践价值。通过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参赛课(公共英语组)中评选出的优秀获奖课和未获奖课之间的教师话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这两类课在教师话语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中职英语优质课教师话语的使用特点,并希望以此促使中职英语教师更多的关注并优化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一种主流思潮。它所倡导的许多主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诸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经验,提倡发现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互动等研究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的范式。把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应注重六个方面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嵌入式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语言教学系统以其良好的性能及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全面取代传统的语言教学系统。通过对现有语言教学系统的深入调查研究,结合目前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数字语言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通用性好、教学手段丰富等特点。论文对数字语言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层次结构设计方法及系统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wo multimedia secondary EFL classrooms to identify what changes, pedagogical or otherwise, have taken place in technologically integrated classroom practice. The research analyses data generated from a range of source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videotapes and teacher's lesson plans. It is argued that substantial pedagogical innovations will not come unless there is a perceived chang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o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need to be redefined to allow for a learner-centred multimedia language classroom to emerge.  相似文献   

16.
As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studies of the past decade show,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 success and the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lassroom. The heterogeneity of linguistic experience, knowledge, ability, and interest in the mainstream classroom therefore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d presuppose explici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is contribution discusses “academic language” in its several dimensions and its impact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 strategy for arrang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which enhances verbal interaction and teacher-guided talk, and integrates academic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 through joint construction. It thus aims to give all students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 access to academic language. Analyzing an example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a German primary school,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potentials of this strategy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 settings and urges for further systematic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课堂教学中,许多研究发现显性教学有助于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鲜有其他有力证据证实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基于情景喜剧的输出型语用教学方式对课堂环境下学生外语语用感知能力与产出能力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语用教学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以《博采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例,着重研究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堂活动的三个阶段,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互动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者采用自然观察法观察了一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课堂,分析课堂上新的互动模式,访谈教师的体会,旨在探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Problematisation is the means by which critical pedagogy attempts to destabilise power relations related to gender, race, class, identity etc. Studies in critical pedag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explore different ways of problematisation treating problematisation as classroom practice. However, they do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teacher’s struggle in employing problematisation and the learners’ experience with it in classroom settings. Hence the complexity of problematisation remains neglected in research in critical pedagogy in classroom contex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otion of problematisat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writing lesson involv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Bangladesh. It analyses both the teacher’s and a student’s encounters with and reflections on problematisation throughout the lesson, and reveals that problematisation embodies complexities, and is empowering when it is self-reflex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