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的全球化,在中国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语码混用。英汉双语夹杂是"语码混用"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在汉语运用中夹杂英语的现象。本文从动机和态度方面,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英汉语言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如何消除语言歧义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语言歧义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方法: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境歧义和语法结构歧义四个方面对英汉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引起两种语言歧义现象的原因和特点,结果:中英文化差异引起语言歧义现象的产生。结论:各种语言歧义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并非所有的语言歧义都需要消除,因为语言歧义可以作为一种制造幽默的手段,用于相声、广告等言语交际形式和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通感赏析     
通感是英汉语言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具有生动,形象,用词简练,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呈现和分析中英文通感用例,辨析通感和移就两种修辞格异同和解构通感语法结构形式,以求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4.
试论外来词的翻译与内部形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外来词语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汉语主要通过音译、意译、音译意译结合和英汉夹杂等四种方式向英语借用词语.由这些方式借入的外来词的内部形式分别表现为内部形式消失和附会;内部形式移植;内部形式残存和羡余;内部形式残存、羡余和消失.  相似文献   

5.
Lakoff和Johnson(1980)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他们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试对中英文颜色词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共性,以验证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隐啥存在共性。并指出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隐喻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6.
侯静  张庆艳 《考试周刊》2007,(52):134-135
社会语言学将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统称为语码。现代社会经常会有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操着方言、普通话并时常夹杂英语进行交际的现象,这都属于语码的夹杂与转换的研究范围。本文即对年轻人语码转换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姓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面社会镜子.在过去很长时期,中英文姓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女性的歧视.从父系姓氏的沿袭、男女取名的差异和已婚妇女姓名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中英文姓名歧视女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歧义作为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学者们对歧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义学领域,因此歧义被当成是一种消极语言现象,会妨碍人们的正常交流。近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对歧义的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注意到歧义并非一无是处,人们不应一味否定它、排斥它,而要深入研究利用它。本文的关注点是蓄意歧义这一言语交际策略。在收集分析大量中英文广告语篇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蓄意歧义在广告文本中的主要实现形式及作用,研究性质为定性研究,主要基于对语料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语言的系统不同,思维与形式的结合机制也就各有千秋。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形式之中。因此语言结构的对比研究不是孤立的。本文主要是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分析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从而找出其表象下面最深层的,具有支配性的初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日益扩大和深入,汉英夹杂这种语码转换现象日渐普遍,然而,人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态度褒贬不一。语码转换长期以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利用基本的语用原则来客观分析和解释汉英夹杂语言现象产生并且日渐普遍的原因,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言教育界与学术界的“两张皮”现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同样有其具体表现。其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汉语教学举步不前,英语基本技能发展不平衡,中英文学习互不渗透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允许学生以完成一定学分形式跨院系.选择有利于自身素质发展及择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等多项改革措施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该文根据英语语言歧义现象分类,从语义学角度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看待语言歧义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交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我们教学中侧重的是用声音,符号来交际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笔头言语交际两种形式,交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其形式所代表的意义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形式但却无法在实际交际中使用语言。针对这一问题 ,指出了目前外语教学的现状及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 ,重申了形式与意义是语言现象中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强调语言形式应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加以掌握。同时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考虑 ,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并运用于实际交际之中 ,都是语言教学的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功能交际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直接运用英语语辞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本对英语语辞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使用场合及相关社会背景、语辞类型、出现形式进行了考察,发现这种中英夹杂的语言表述方式有其独特的修辞效用,它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要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和民族性”而对其加以绝对的否定。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一种突显主题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一种突显主语的语言。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主题和主语往往都不能等同。然而,现代英语中也出现了许多突显主题的句子,这一现象被称为主题性前置。本文首先将中英文中的主题性前置结构进行对比,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醒人们在习得语言时要注意母语负迁移在这一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因与仿拟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语言模因与仿拟现象比比皆是,一时之间难以做出辨别.本文就中英文语言模因与仿拟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以帮助读者能够对两者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论典故     
典故是人们说话作文时很喜欢用的,有人取其雅致,有人取其谐谑,有人取其典重,大家都着意于它的言简意赅,包容丰富。这是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把前言往行概括为短语,供后人使用。这种语言现象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不断发展、变化、丰富的。它是千百年来人们使用语言熟练而又精细的产物,既是思想、情感、行为、认识的概括与凝炼,又是在形式上不断加工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中极为宝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中都存在大量的熟语,它们作为语言的重要表征和应用形式,通常将语言之间内在的文化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中英文中的熟语进行表现手法上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地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内在规律。首先,中英文熟语存在许多共同点,如历史悠久,来源清晰,词语简洁凝练,寓意深刻;句式对称整齐美观,具有语言形式上的美感;修辞格运用丰富多彩,修辞效果非凡等等。另外,由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礼仪和民风民俗等诸多差异,使得中英文熟语在喻体选择、描写切入点及修辞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赵芬艳 《英语广场》2020,(15):46-48
委婉语作为中英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共存,不仅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中英文化中委婉语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文化内涵二者都有着明显差异。本文试着分析了有关生老病死、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职业和贫穷的委婉语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差异,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中西委婉语,从而达成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