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但从动态的跨文化语用学角度来考察语码转换,更能反映出其文化特征,由此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文化现象。语码转换与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单语文化背景下和双语文化背景下的语码转换在跨文化语用学诸因素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吴枫北 《文教资料》2014,(2):38-40,54
翻译过程即语际转换过程,在此转换过程中,译者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双语对比。有效的双语对比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的束缚,以地道的目的语再现原文,从而成功地实现交际目标。法律语言虽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但它毕竟是通用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后者的一般性特征。毫无疑问,英汉对比研究是多维度的。本文拟从句法结构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对法律翻译的启示,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译本相关实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现象是汉英交传中极为常用的现象,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刘宓庆的<口笔译理论研究>中作者将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定义为"在交际中,话语语境迫使口译中双语语义对应放宽要求,从基本词义对应向范畴词义扩展[1](P71).这一定义在汉英交传中并不完全适合.在汉英交传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语言习惯不同,译员的理解偏差,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语际转换对应幅度的扩大现象.而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本文旨在具体揭示汉英交传中语际转换对应幅度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语际转换活动,翻译要求译者对源语意义和目的语意义在双语空间中对所涉及的概念编译。对于新闻翻译,要求亦是如此。针对中西新闻标题,新闻语言特点的差异,译者的元语言处理与其认知和体验活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法学学科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模式,以不影响学科教学进度为前提,通过语码转换的方式适时适量地向学生渗透专业英语语汇、语句、语段或语篇.结合专业实际提出法学学科进行语码转换双语教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外贸英语函电句式的选择与语用理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英语函电的撰写过程就是通过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来实现商务交际意图的过程,而英语中每一种句式都有各自不同语际功能、起到不同的语用价值.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句式并在外贸英语函电中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选择应用不同的英语句式.  相似文献   

7.
翻译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信息的语际转换 ,是再现源语信息和思想内容的过程。所以 ,在语际转换的实践中 ,就必然要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信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越大 ,语际转换时所遇到的障碍就大 ,对语际转换的制约也越大。本文从语际转换的本质、文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和文化信息的类别划分、文化信息对语际转换的制约层次等角度谈了相关认识 ,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可资借鉴的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8.
赵艳丽 《教书育人》2013,(24):100-101
一语码转换双语教学模式的定义及特征所谓语码转换是指母语与第二语言,或两种不同语言交替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码转换英语教学模式应以提升学生词汇量掌控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师课堂授课,适时、适量的向学生渗透专业英语词汇、短语、语篇等知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在我国某些地区,部分高校率先把语码转换双语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语码转换研究大多涉及的是拼音文字,缺乏对表意文字的研究,文章以汉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过程中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主要研究语码转换方向、双语熟练程度和语义相关性三个因素对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索拼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语码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协调理论是语性理论视界下的一种翻译策略。其基本精神为:翻译作为一种语际转换行为,译者应尽可能地查清、弄对、摸准、吃透双语的语言个性,并通过无绝的协调,努力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最好的结合形式,进而保证应有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项有目的跨文化交际的双语活动。语言轮换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翻译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八本英汉词典对专有名词的译义,并依据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双语词典编纂的功能、宗旨等理论,对双语词典编译中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苏军锋 《培训与研究》2007,24(3):118-119,122
英语学习的困难,除了没有掌握正确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外,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缺乏语言的审美能力,以致陷入兴趣缺失——学习吃力——效果不佳的囹圄。本文从英汉互译中的美学因素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的音韵美、形式美及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传递两种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语词典中必然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翻译时就不能将其简单处理为逐字对应的翻译,而要充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更恰当、准确的地表达源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强调是从文化层面上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的对译,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角度,探讨为我国外语学习者广泛使用的几部英汉词典中的习语翻译,并将其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15.
双语词典的编纂,因人类翻译活动之需而萌生,也借助翻译的手段来实现。几十年来,实践性的研究致力于在双语词典中翻译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而理论性的研究则侧重于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双语词典的翻译最为合适。在理论研究方面,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双语词典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通过纵观双语词典翻译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双语词典翻译研究的转向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就梅州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的汉英翻译现状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外籍人士对梅州市双语标识的满意度,并请外籍人士对梅州市双语标识的英译文样本进行了质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标识英译文样本错误的分布情况和错误类别。结果显示梅州市双语标识的覆盖面很小,现有的双语标识英译文总体质量不高,外籍人士对梅州市双语标识的现状不太满意。最后,就如何提高梅州市双语标识的翻译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语境下和国际化进程中,建设信息化、规范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双语公示语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课题。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焦点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例从建设现状、翻译质量、翻译思维和翻译效度上分析了河南省双语公示语建设及公示语翻译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将双语公示语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示语翻译的传递功能、传播功能和建设功能。同时在翻译实践中践行"归化"的翻译原则,确保双语公示语的功能对等,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公示语翻译语料库,通过公示语翻译建设来推动我省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公示语汉译英误译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许多城市,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而公示语的汉译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公示语在使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唤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公示语翻译质量的重视,以使其更加规范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公示语具有警示、告知及宣传三种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英汉双语公示语。但其英译立足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英文译文存在许多问题。以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示语的英文译文首先要以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要符合原文本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及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达.便于译文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的词汇学习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文化甚至多文化的知识。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翻译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跨文化的词汇翻译方面,译者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加以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1)直译;2)代换法;3)音译法;4)增词法;5)解释;6)对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