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隐喻的体验和认知理据,可以发现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和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理解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语言的体验性及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强调:概念、意义和语言首先来自于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等认知方式构建出其他概念(包括抽象概念),再通过词汇化形成了语言中的词汇,因此语言具有体验性和象似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在强调认知的同时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不能限于语言内部,而应主要来源于主体与客观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认知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的语言习得。本文将尝试用互动体验、原型范畴理论和识解等认知语言学常用的认知方式来解释儿童早期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习得。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可或缺。这一假说使人们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讨论达到高潮,却也遭到不少诟病。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这一假说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发现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2)语言对时间认知的影响;(3)语言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新取向代表,从深层次揭示了"身体是语言认知主体"的语言认知本质,强调身体的参与才能激发个体的经验和创造性,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认知。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以期深化认知语言学在英语学科领域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韩立淼 《小学生》2013,(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观视角下的手语教学以第二代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强调语言学习过程的涉身性、体验性及环境的嵌入性。运用网络多媒体、手语虚拟演播室、手语虚拟现实技术,在"通用手语""手语翻译"两大教学模块中构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离线具身"教学情境,推进手语翻译具身教学理念与实训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以往教学忽视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弊端,增进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手语运用水平与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体验性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我们对语言的认知一定要从语言的体验性出发,克服以往的客观主义对语言的认知的缺陷.在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现实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出发,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多维度地探究了语言学习的认知模式.这就从多个层次为外语的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Vyvyan Evans的专著《语言与时间》进行介评,指出该书重点探讨了英语中时间参照的实质、时间参照框架以及LCCM理论下的语义建构机制在时间概念表征中的运作。这些关于时间域的认知研究强调时间经验的直接体验性和语言系统本身强大的阐释力,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对时空关系和概念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以前的语言学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无法解释说明的语言现象,为了维护研究立场,回避这些现象或将之划归例外是不科学严谨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能正视这些语言现象,而且能对之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一方面从人的认知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找出规律性,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探讨认知与语言的关系.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认知主体的体验性,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所以具有其他语言学研究不能比拟的科学性.在言语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给外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它优越于其他重视规则的教授方法,是更科学、更体系化的言语教育方法,对改进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认知语义学及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以体验哲学观为基础,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主张意义的构建是认知的概念化过程,而概念化过程以心智的体验性为基础,以意象图式结构为中心,通过隐喻性推理进行运作.认知语义学力求对语言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做出统一而合理的解释,为语言教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徐爱华 《文教资料》2013,(27):161-162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Krashen的输入假说片面强调输入,而Swain的输出假说过于强调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互动假说历经确立、完整提出和更新,又称为互动方法,互动主要体现在意义协商、形式协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者的认知构架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和社会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经验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表达。文章通过对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分析,指出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说明汉语、英语中表达"喜悦"的转喻和隐转喻方式是建立在人们体验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谓体验是指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那么,怎样切实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学数学,在亲身经历中真切地体验,获得直接的他人无法替代的感受和经验呢?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感知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思维,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基本意义。同时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通过隐喻能力形成无限丰富语言表达。从人类发展历程看,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从个体发生的角度看,则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与TG理论的语言天赋观并不是绝对地对立,而是从不同角度阐述语言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作为新兴的语言学流派,为我国面临困境的英语语法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阐释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理据性,多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强调语法规则的认知体验性,另外还要多加强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言全息论》是钱冠连教授运用演绎法做的较新的研究成果,而Lakoff&Johnson近来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越来越为国内外广大学者所接受,王寅根据其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出了语言的体验观,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用语言的内外两种全息状态来解释语言的体验性。通过讨论现实、认知、语言的关系,论述了语言内全息状态和语言的体验性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外全息状态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语言的各种性质,重点是语言的社会性和人文性,论述了语言的体验性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体验性学习是在情境中将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人经验的持续过程。它具有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的情境、经验在主动转换、体验性学习是一个持续过程。历史体验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是对精心设计的社会生活的体验。课前的适当预习和课后多元化作业的设计都是体验性学习的延展,此外,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