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前人的研究,以《约翰·安德森,我的爱》为例,采用语篇视点和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隐喻等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对它进行认知解读,探讨语篇视点与认知诗学的关系。研究认为,视点也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领域,它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视点理论对英语诗歌文本的分析。视点为丰富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为英语诗歌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视点这一概念源自文学领域。熊沐清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语篇视点定义为"制约语篇深层结构(即语义)的一种图式,其反映人们看待对象世界的角度以及态度对象的选择与组合,从而又影响语篇表层(即形式句法)的组织"。熊沐清将语篇视点分为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语篇视点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教学中不同视点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绘本教学中的语篇视点是指教师剖析文本、  相似文献   

3.
《最后一片叶子》的艺术魅力与视点的恰当处理分不开。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从叙述视点、观念视点、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剖析文本,读者能更全面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视点的转变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进而揭示文本主题。视点解读可为文学作品多元分析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黑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民族关系这一当时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是一部成功的叙述作品,这其中视点的使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家一方面通过时空视点的选择使其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无限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知觉视点和观念视点的运用也加大了读者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点交替使用,全方位地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犹太白人形象.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视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篇视点的角度,结合历年四级考试听力短文的部分例子,剖析了影响英语学习者听力困难的因素,即学生不善于从心理和认知角度分析语篇的组织活动。语篇的建构既是一种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认知心理活动。语篇视点就是从这一认知出发。并着眼于从心理和认知角度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把握好语篇视点能够快速有效地把握语篇的组织活动,进而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6.
视点与语篇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语篇进行视点分析,能有效地帮助读了解语篇结构而掌握其真实的涵义。语篇理解从视点分析出发,能帮助读了解小说中以人称为视点的语篇特点及在叙述性描写中视点的标示情况,更能帮助读系统地对语篇进行深层次解读,捕捉作刻画人物,描写情境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语篇视点与英汉语篇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涉及对语篇的理解和连贯语篇的重构 ,视点分析可以更好地透视语篇 ,语篇视点与英汉语篇翻译关系密切。语篇翻译中的视点迁移和障碍消除的原则以不影响译语语篇信息的准确传达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推导是语篇理解者构建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也是构成语篇理解的基础。推导不仅仅涉及语篇信息的长时表征,也包括与连贯有关的信息短时激活,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连贯构建离不开推导,因而对连贯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语篇本身,还应包含语篇产出者和理解者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帅 《海外英语》2013,(19):276-277
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语篇的研究、尤其是语篇理解的研究受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深刻影响。该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帮助读者分析语篇记忆的三种表征方式及语篇理解策略,从而更好的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丹 《海外英语》2012,(16):220-222
认知语境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篇的认知心理依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通过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关系,探讨其在语篇生成中的过滤功能以及在语篇理解中的解释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视点是现代叙事学的核心问题,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重要成果就是意识形态、话语、空间-时间描写特征和心理等四个层面的视点的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叙述话语与人物话语方面颇有特色,将乌斯宾斯基关于话语层面的视点理论运用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叙事研究,既可以深化对该作家叙述话语与双声语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篇的认知心理依据.从认知语境的角度,通过分析认知语境与语篇的关系,探讨其在语篇生成中的过滤功能以及在语篇理解中的解释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联——顺应模式是在关联理论和话语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用模式。文章以这一新的视点讨论了听力理解的认知过程,继而提出了听力教学应立足于语篇教学,应该重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阮静 《海外英语》2013,(1):237-239
保罗·沃斯的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很多认知学的原理,是认知诗学的新发展。通过对各种文体的分析,将该套理论以不同层次的世界为主要手段,将认知学的相关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探寻对语篇心理表征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唐诗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形式,其语篇短小意境丰富,唐诗作为该文的分析题材,考察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穿梭,旨在从文本世界角度追踪数百年前诗人对唐诗意境的构造,以及后人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应合,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语篇的建构和理解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个思维认知的过程。从语篇的角度看,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既是语篇信息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互动认知的结果。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从语篇组织和语篇理解两个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认知世界的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实质是当听话者具有跟语篇相联系的认知储备,并可以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将储备的知识成功地激活来达成对语篇的理解。本文试从认知世界这一角度来解析语篇连贯,对语篇连贯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认知心理的运作。现阶段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探析语篇的连贯性。在理解语篇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语篇的外在形式,还要有效地开展心理认知活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和预设内容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中的缺省预设和原型理论在解读语篇连贯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证实了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赵辰 《海外英语》2014,(9):268-269
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是认知诗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该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层级的世界,将认知学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研究参与者在头脑中构建的心里表征。唐诗篇幅短小精炼寓意丰富,是中国代表性语篇形式。该论文将唐诗作为分析题材,探求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跨越,从文本世界理论的角度探寻诗人如何构建唐诗的意境,以及读者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篇的建构是言语活动和认知心理活动的统一。由于语言表述呈线性排列,不可能同时表达所有事物,所以必须先进行分析,把握其逻辑关系及内在联系,然后依次表达出来。所以,在语篇的建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对自然顺序和视点的运用,把语篇的材料按照一定顺序或视角表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例子来探讨自然顺序及视点在建构语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篇教学重点是对书面语语篇的正确解读.英语语篇中富含隐喻性语言,蕴含意义深刻.准确理解书面语篇必须依靠从语篇推导出来的隐喻认知语境,而隐喻认知语境是建立在以长时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基础的探索书面语语篇教学中隐喻认知模式的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通过隐喻认知模式正确识辨、理解及解释英语语篇的情景义、歧义、词义空泛、表面搭配不当、旧词新用等语言现象,以准确理解英语语篇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