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文章对自上世纪末延续至今的"新诗有无传统"论争进行考察分析,分别从论争的发生、内涵的澄清、外延的扩大和论争的余绪四方面入手,以期梳理出这次论争的脉络,接近论争的本质,解读此次论争的反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编排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促进了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不过,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论争,如关于数学生活化的论争、关于数学"双基"的论争、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论争、关于几何课程改革的论争和关于教材编排方式的论争等.检视这些论争并对其进行理性思考,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者对论争在科学教育中重要价值的认识,论争成为了科学教育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化学师范生科学论争能力表现的调查,进而了解他们论争能力表现所处的水平,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来获取数据,并运用Toulmin论争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编码,以描述和呈现化学师范生论争能力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的科学论争能力表现水平偏低且其论争思考过程因问题情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另外,研究也注意到影响化学师范的论争能力表现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内在认知结构,科学实践活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理论界有关教学过程主体问题的论争,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论争还没有能为所有人都接受的结论,但大多数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似乎认同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论断。最近,张天宝先生的《“学生主体论”质疑》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这种“认同”提出了质疑,笔者很钦佩张先生的胆略,却对张文的  相似文献   

5.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这种西方戏剧知识状况意味着:无论论争双方对中国戏曲的优劣存废持何观点,都在西方戏剧中寻找各自的理论支持。对于作为象征资本的西方戏剧知识的权威性认同,正是论争双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适在五四时期参与的文学论争主要有两类:新文学建设论争和文化政治论争。新文学建设论争中,胡适以学者的态度、试验的精神倡导“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创作、理论虽不乏幼稚和欠缺,但推进了整个新文学运动发展,胡适本人也因此暴得大名;在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整理国故”论争为代表的文化政治论争中,继续秉持学者作风的胡适却成为新文化的“叛逆”。此间胡适论争角色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思想、学术的倒退,而是时政潮流选择的变化,文学和文学论争的标准常常是在文学之外的。  相似文献   

7.
博客论争因其自由、公开而影响广泛。为了使发生在博客上有意义的文学论争能够深入持续进行,也为了使博客文学论争朝着文明健康的道路发展,使文学艺术得以吐故纳新,涤旧催新,从博客论争双方的大语境、中语境和小语境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不同代人不同的生存背景、文化教育、价值观、信仰,阐明了导致博客激烈论争的种种原因,对论争双方都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学界有关"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的论争从未停止过。原因何在?因为这一论争不只是了结一个师生关系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关系如何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取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考试评价方法如何抉择等诸多问题。理论争鸣仍在继续,理性抉择已刻不容缓。2012年实施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1932年的左翼与“第三种人”、“自由人”的论争,表面上是关于文艺创作自由的文学论争,实质上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本文通过论争双方的政治立场、团体内部的情况,重新评判这一场文艺论争。  相似文献   

10.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课题,西方教育学界存在着诸多探索和论争,其中包括采用何种课程模式、采取何种教学模式等。尽管在这些探索和论争中学者们并未达成共识,但其中凸现出来的问题、经验和结论对于我国现实教育却有着重要的启示。教育教学应当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开发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独立课程,在传统课程的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和渗透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素材,将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民族形式"论争因其特殊的战争背景,使得论争中文学属性淡出,更多体现为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锋。政治文化和战争因素构成了论争的核心,并最终决定了论争的进程和战时文艺民族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论争围绕"闲适话语"展开。对于与鲁迅论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做出了这样的结论:鲁迅的观点是正确的,30年代的小品文论争也大抵如此。文章就论争的焦点"闲适"话语进行客观地呈现,以期指出30年代的小品文论争中的"闲适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论争围绕"闲适话语"展开。对于与鲁迅论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做出了这样的结论:鲁迅的观点是正确的,30年代的小品文论争也大抵如此。文章就论争的焦点"闲适"话语进行客观地呈现,以期指出30年代的小品文论争中的"闲适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7,(2):17-22
抗战时期,文艺理论问题已成为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并关系着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文艺理论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逐渐演变为意识形态之争并介入文艺论争。在这一过程中,胡风通过积极参与论争显示出他在左翼文艺界的特殊地位和异质性,促使文艺论争跨入了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论争,因而胡风的"跨界"逸出了文学理论问题探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的前提下,阐述了我国课程改革论争的起因和经过以及论争存在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课程改革论争进行评述并指出,我国课程改革论争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是积极意义大于消极影响,所以,应该遵从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扎根于实践的沃土、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进行建设性的论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的前提下,阐述了我国课程改革论争的起因和经过以及论争存在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课程改革论争进行评述并指出课程改革论争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是积极意义大于消极影响。所以,应该遵从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扎根于实践的沃土、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进行建设性的论争。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引起论争,姚雪垠应邀投入论争。但由于姚雪垠匆忙上阵,将学术论争政治化,对现实的严重误判等因素,他在这场论争中惨遭失败。但是他所显示出的英雄的悲壮感和不畏艰难,敢于捍卫他心目中的真理的斗争精神还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8.
明人文学论争意识非常突出.前期诗学论争主要表现为论争对手不在场的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中晚期至明末主要表现为持不同文学宗尚的宗派间针锋相对的激烈之争.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目的是表达论者的观点并企望他人接受,产生为人师的满足感;而宗派间的论争还在于争得文权,以推行本派的诗学主张,在文坛产生重大影响.明代诗学论争日益兴盛及越来越激烈的论争方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文人自觉的文化归属意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明代诗学论争虽然有着门户之见的弊端,但却调动起绝大部分文人进入文学活动领域,推动明代诗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30年代的三次文艺论争可以统称为"大众语运动"。其中前两次属于左翼文学内部的文艺论争。第一次论争规定了新文学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大众化方向;第二次论争则涉及了大众文学的语言问题,焦点在于批判"五四白话",建设所谓的"现代中国普通话"。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自从转换生成语法问世以来,美国语言学界实际上已进行了两场大的论争。一场是从1957年到六十年代初进行的。论争的双方是新产生的生成语法学派和以布龙菲尔德学说为传统的描写语言学派。这场论争以前者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结束。第二场论争是从六十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进行的,论争的各方是新学派内部各个分支学派。如果我们把第一场论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