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2):30-33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具体演唱当中,无论是"依字行腔"还是"以腔行字",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笔者将以两首蒙古族声乐作品为例,基于作品语言、风格与韵味,在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演唱者对于具体作品应如何能动地把握旋律与唱腔,彰显技术张力,最终为察哈尔民族音乐的唱法融入新的唱腔元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舞台上的艺术,语言是生活中的艺术。在音色旋律、节奏、伴奏等各方面的制约下,歌者要有优美动听的音色,伸缩自如的音量控制,这就要求歌者掌握二者语言发音状态的不同,气息的运用要科学化。要做到演唱时候的字正腔圆,就要懂得达到字正所需要的基本四音素和声调、气息与口腔状态的协调统一。优美动人的旋律,质感有技巧的音高,感人心扉的动人声乐作品,来自于这些要素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俞敏先生统计了《易上经》和《大盂鼎》等先秦文献资料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分布情况,得出了周初汉语平声最多,去声最少的结论。(详《训诂研究》第一辑《古四声评议》)至中古时期,去声逐步增加。姜亮夫师在《瀛涯敦煌韵辑》中统计了《广韵》共收去声字5472个。《广韵》全文收2619个字,则去声字占了20.88%。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收去声字1762个,占所收字数的30.19%。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在戏曲、曲艺音乐中,“腔多字少”和“字多腔少”即是两种常见的、各有特色的谱腔形式和外延宽泛的美学概念。戏曲、曲艺称念白(说)以外的人声歌唱部份为唱腔。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又是人物性格刻画、情感抒发、戏剧矛盾展开、高潮形成及整体音乐布局的重要手段。唱腔中歌词秫“字”旋律称“腔”。“腔多字少”即旋律多唱词少;指句幅(艺人称“尺寸”)宽而字位稀疏的乐句或乐段。戏曲及民歌中的“拖腔”可为其中典型体  相似文献   

5.
2~4岁儿童音乐教育的标准 内容 歌唱和乐器演奏 所要达到的要求 A.说话、吟唱时,声音富于表现力;B.单个或集体演唱不同音调、音高和流派的歌曲时,在节奏和音高方面的准确性不断提高;C.乐意接触不同的乐器和其他发声体;D.在乐器上能演奏简单的旋律。  相似文献   

6.
本阐述在声乐艺术中如何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包括字准、字真、字纯三个含义;“腔圆”指的是声音的圆润、腔调的婉转。字正是在腔圆基础上的字正,腔圆是在字正前提下的腔圆,二需融合统一在演唱中。  相似文献   

7.
中古入声字因其声调、韵母结构与阴声韵、阳声韵平、上、去声字明显不同而自成系统。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到现代普通话及绝大部分北方方言,入声系统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入声字也随之并入了相应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声韵。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方言中声调及韵母读音的归并情况是不一致的,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中古入声字在西宁方言中既不同于《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参照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相似文献   

9.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以字带声"和"以字行腔"都是中国传统声乐美学中关于字正腔圆的技法要求,同时,现代声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炼出了更多关于演唱字腔关系的全新的激发,并且,在现代实践中探究"以字带声"对增强声乐训练效果和演唱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字带声、以字行腔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于声乐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X活族”新词是指“快活族”、“慢活族”、“乐活族”这样新出现的带“活族”的词语。“X活族”新词的句法和语义构成比较复杂;语用上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二次创新和非常规性、音译兼意译,洋为中用的特点;修辞上巧用对比、转喻和概念整合手段,具有形象创新、词约义丰、直指本质以及陌生化的功能。“X活族”新词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何立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艺术性体现为四点: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大量使用,吹奏出一曲悠扬的牧歌;斑斓的色彩词勾勒出意蕴缱绻的风情画;口语、书面语并行运用,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场;微量的方言词传递出乡土气息与湘文化;变异词汇带来了独特审美意趣与语言震撼,是何立伟语言实验的成功典范,具体包括词汇搭配违反常规、词汇性质的混淆,以及个性化"通感"的巧设等。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通过旋律和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涵,民族声乐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本文分析和了解了歌唱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做到字正,和咬字吐字不清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禁忌语是言语交际中被禁止使用的某些不好的言语.然而交际过程中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理念又不能够避免,因此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来禁忌某些言语,从而产生了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委婉语.言语禁忌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修辞手段、语法手段和语用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俗歌曲的歌词为了更有效地配合曲子表情达意,必须精心选择、调整修饰语言。通俗歌曲歌词的修辞艺术表现在语音、词语、句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问题:调查发现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字词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误读现象:将“柳”读成“绿”或“树”、将“参加”读成“欢迎”、将“朋友”读成“伙伴”等等,这是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种现象.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和解释藏族低年级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这种误读现象,进而认识到原型范畴理论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字词误读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据,以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明代王骥德论及戏曲音乐时,曾提出“美听”之说。元明戏曲语言之所以能形成“美听”的审美效果,关键在于根据音乐来确定文词,使文词的韵律符合音乐的旋律,使曲词具有韵律和节奏美,使宾白也具有同曲词一样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晓华  杜佳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45-47,57
礼貌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平常的现象,存在于各个场合中,礼貌语出现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一些礼貌语,其字面意义正逐渐淡化,且由于自身的使用范围扩大使得人们经常在各种交际场合中混用。文章选取"对不起"和"不好意思"这两个礼貌用语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二者在今后的使用情况。"对不起"和"不好意思"这两个礼貌用语的恰当使用不仅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是必要的,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