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现代教育》2007,(1):25-25
1、说有一只企鹅,他的家离北极熊家特别远,要是靠走的话,得走20年才能到。有一天,企鹅在家里呆着特别无聊,准备去找北极熊玩,与是他出门了,可是走到路的一半的时候发现自己忘记锁门了,这就已经走了10年了,可是门还是得锁啊,于是企鹅又走回家去锁门。锁了门以后,企鹅再次出发去找北极熊,等于他花了40年才到了北极熊他们家……然后企鹅就敲门说:“北极熊北极熊,企鹅找你玩来了!”结果北极熊开门以后你猜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08,(4):62-62
美国科学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根据电脑模型研究结果,2013年北极水域可能将迎来一个无冰的夏季。2007年夏季,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已减少至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一项规模最大的北极污染物研究表明,地球污染物已经到达地球最北端的净土,使北极生态乐土陷入窘境。研究发现,北极积聚的污染物可能会给地球最北端地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后果。臭名卓著的有害物质如杀虫剂、多氯联苯和汞等开始威胁到因纽特儿童的发育,造成其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近期发布在第二份《加拿大北极污染物评估报告》(CACARII)中,这是加拿大历经10年、耗资3800万美元实行“北部地区污染物计划(NCP)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早在1997年发布的第一份《加拿大北极污染物评估报告》(CACARI)…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1,(12):49-53
北极的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加速融化,北极地区和人类本身在这场变化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北极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北极的未来,这也许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让人感到奇怪、惊讶并担忧的事情如今正在这里上演。  相似文献   

5.
使命     
在辽阔美丽的北极,终年雪盖冰封,这为此地常住居民北极熊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然而,近几年来这里的北极熊首领拉恩不断收到部下传来的消息,说他们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威胁来自于北极地区的冰盖正在以逐年递增的速度融化,也就是说其生存领地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北京时间7月15日凌晨1点13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77型飞机从纽约起飞,跨越北极区域,于当天下午15时13分抵达北京,实现了试飞北极航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3年第6期、第11期上先后刊登了两篇关于地球磁场的讨论文章,前一篇是李功爱老师的《地磁北极、南极与地理北极、南极相反吗?》(下文简称为“文1”),后一篇是李中奎老师的《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关系》(下文简称为“文2”).读了两位老师的文章,才知道关于地球磁场的磁极还存在那么多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长的黑夜     
代晓琴  炘羽 《红蜻蜓》2023,(35):36-37
<正>秋分过后,天气越来越冷,北极的天空慢慢黑了下来。北极熊妈妈知道漫长的黑夜就要开始了。她让小北极熊和她待在一起,说:“天黑了,不要到处乱跑。”“嗯,我挨着妈妈,不到处乱跑。”小北极熊听话地挨着妈妈躺下。不一会儿,小北极熊就传出“呼噜呼噜”的鼾声,他睡得好香呀。北极熊妈妈见小北极熊睡着了,放心地眯上了眼睛。  相似文献   

9.
《科学启蒙》2010,(1):26-26
近日,一支北极探险队到北极进行考察后宣称,北极大部分的冰层或许在10年内开始在夏季逐渐消失,20年之后北极的冰层在夏季会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0.
北 极第一个进入北极圈的人:10 0 1年夏,挪威人里夫驾船登上了北美洲北极圈内的一个岛屿,并把它命名为维兰,里夫在维兰度过了一个冬天。深入北极心脏第一人:1893年6月,挪威人南森到达北纬86°14′的位置,距北极点仅有418千米。第一位到达北极点的人:190 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到达北极点。第一位遇到北磁极的科学家:195 1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高时浏教授进入加拿大境内的北极圈,巧遇北磁极,位置:71°N ,96°W。孤身到达北极的第一人:1978年5月1日,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孤身一人驾驭狗拉雪橇到达了北极点。第一个北极陆基考察站:…  相似文献   

11.
北极气温四百年来最高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类焚烧燃料使气候变暖,吸热性污染气体的聚集使本世纪北极的温度上升至400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观测发现,1840与1940、1950年之间,北极平均气温升高了15℃。报告还指出,北极气温...  相似文献   

12.
写在前面的话位梦华先生是编者的好朋友。194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6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2年10月,位先生赴南极考察,第一次领略到了极地独特的风物和魅力。1991年,51岁的他怀着“天命之年争天命”的决心,独闯北极。1995年,他作为总领队,率中国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首次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到北极点。1998年,他第六次赴北极考察,成为第一位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至今,位先生已先后8次进入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今年国庆期间,位先生第八次从北极科学考察回来之时,把他刚刚在北极完成的《别样人生——走近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科普书稿交于本刊刊登。该书以纪实的手法,生动的笔触,丰富的图片资料,描绘了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独有的生活生产方式,让读者在欣赏北极那梦幻般绚丽风光的同时,学到许多关于极地的科学知识。全书共分“乌力茫一家”、“市长矫治”、“生死挑战”、“天堂纪事”四章。从这期起,本刊在“走近爱斯基摩人”专栏中,将连续刊登这部书的部分内容,请朋友们跟随位先生,一起走进神奇的北极,一起走近爱斯基摩人吧——编者  相似文献   

13.
俄北极浮冰考察站因冰块破裂而沉没 3月4日俄罗斯惟一的“北极- 32”浮冰考察站所在位置的冰块3日下午破裂,浮冰考察站沉入水中。所幸的是,考察站上全体12名考察人员安然无恙。“北极- 32”浮冰考察站所在位置的冰块3日下午受流冰群挤压而发生破裂,考察站沉入水中,此类冰块破裂现象在高纬度的北极地区经常发生。( 1)浮冰考察站建于2 0 0 3年4月份,是俄北极考察工作中断了12年后重新建设的首个北极浮冰考察站。浮冰考察站的建站目的是研究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最近50年来北极和南极的气温上升了1.5到2摄氏度。气温的升高导致“…  相似文献   

14.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讲到;北极的极昼持续日数为191天,极夜持续日数为174天。由此可见,北极的极昼时间明显比极夜时间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5.
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北极、南极、珠穆朗玛峰”图片展中,我们见到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队员张文良高级工程师的名字。于是,我们决定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采访这位北极科考勇士。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我们见到了正在计算机前忙碌的张工。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此次与他一同去北极参加科考的同事崔琳工程师。应我们的请求,两位北极科考勇士回顾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日日夜夜。记者:请介绍一下此次北极科考的规模?张文良:2003年7月15日至9月26日,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54名科研人员,同此次科考队组织人员、后勤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小朋友,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没带指南针也不要着急,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你辨别方向。利用太阳在晴朗的白昼,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在北回归线以北,北极除外),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利用北极星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要是你能认出它,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了。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7月 2 8日 ,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落成仪式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举行。黄河站位于北纬 78°55′、东经11°56′ ,是我国在北极建立的首座科考站 ,也是我国继南极中山、长城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目前 ,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黄河站是北极地区的第 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已经组织开展了北极地区海洋、空间、大气与气候、生物等领域的研究。 1999年我国实施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取得了一批科…  相似文献   

18.
北极的生命     
《中学生电脑》2006,(3):27-27
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有900种显花植物,上百万只北美驯鹿,数万头麝牛,上千只一群的北极兔,峰年时每公顷多达1500只的旅鼠。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而且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在河流三角洲、苔原湖泊及水池草叶中,可以见到长尾凫、赤颈凫、短颈小野鸭、斑背潜鸭、鹊鸭、秋沙鸭、黑凫、雪鹅等。在山坡高地有北极雷乌、猫头鹰等。  相似文献   

19.
月历     
4月6日 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皮里到达北极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北极地区气候奇寒,常年覆盖着冰雪。从16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派人到北极地区探险,但是一直没有人到达过北极点。皮里的北极探险先后花费了22年时间,前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才成功到达。  相似文献   

20.
科技博览     
《科学课》2004,(10)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20年前,中国有了第一个南极站;如今,中国有了第一个北极站。从南极到北极,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迈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从此,中国在北极有了支撑点,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极地考察能力。科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中国北极站的二层小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一应俱全。在小楼的顶部有五个小“阁楼”,那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