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天举 《钓鱼》2004,(24):47-47
瑶胞爱鱼,从养鱼、钓鱼到美食,皆然。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民总结了健康长寿秘诀浴盘阳水,食盘阳鱼。食鱼,成了瑶民的一大嗜好。食鱼,则需养鱼和捕钓,其招法可谓五花八门,饶有情趣,单是钓鱼就有执竿钓、插竿钓、竹床钓、绳索钓、滑车钓、水中钓、悬空钓等,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06,(11):14-14
使用手竿钓鱼时,钓鲢鳙就钓不到鲫、鲤等底层鱼,钓底层鱼时,有时却能钓到鲢鳙鱼。钓底层鱼时,鲫鲤等鱼索饵后,就出现无鱼咬钩的现象。钓鲢鳙时,也出现这种情况,白白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下面笔者向钓友们介绍一种悬坠钓鲢鳙又能钓鲫、鲤等底层鱼的方法。鲢鳙鱼是滤食性中上层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5,(11):42-42
撒饵的作用 在船钓中如果钓不到鱼的话.马上可以换个地方钓.也就是说能很简单地找到鱼的所在地。而浮游矶钓则必须通过打下的撒饵.让鱼聚集到钓组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影响上鱼的因素很多,钓点选择不当、钓法不够合理、漂坠匹配失灵、饵料不合鱼的口味等都会影响钓获量。在众多的钓手不上鱼或上鱼很少的情况下.善钓者能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情、鱼情、钓情的变化.从影响上鱼的诸多因素中找准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之,故钓绩往往好于其他钓手。钓鱼之  相似文献   

5.
李大勋 《钓鱼》2012,(10):40-41
俗话说"钓无定法",这是因为各种钓法都是在识鱼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垂钓者运用各种钓法的水平,取决于对鱼性认识的程度。"识鱼性者先得鱼",这在休闲钓中更显重要。所谓识鱼性,就是了解不同季节、地域、天气、水性等诸多因素对鱼生存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要掌握垂钓过程中对象鱼与所在的位置、水层、食性及活动状态。在这个前提下,再对钓法、钓具、钓饵等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柏胜 《中国钓鱼》2015,(1):32-32
三、“钓性”的确是学问 为什么不同的钓者,用相同的钓鱼竿,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钓点钓同样大小的鱼,会出现有的时间短,有的时间长;或者,有的人能钓上鱼,有的人钓不上鱼的情况?除去钓技的原因外,与钓者对这支钓鱼竿“钓性”的认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吉彦军  张炎冰 《钓鱼》2011,(7):12-13
将休润提升为竞技后,手竿钓鱼分钓对象鲚口钓综合鱼两个项目,但除了计分办法环同外,两者在许多技术环节上是相通的。例如变更钓组、改变节奏,用钓对象鱼的方法也能钓综合鱼。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技钓鱼就是以统一号令、统一装备、统一操作为前提,以鱼获多少比较胜负。因此,不管是钓快鱼还是钓慢鱼,技术的差别首先在诱鱼上就反映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所谓钓边,我想就是离岸近距离垂钓。什么季节钓边?什么水域该钓边?钓边能钓到什么鱼?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钓边观漂清楚,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不大,又能钓到鱼,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9.
吕渭坡 《钓鱼》2004,(4):16-16
有人说:钓翁之间不在鱼,能消磨时间也是一种乐趣。其实呢你天天出钓,老是无鱼问津,心中也不是滋味。钓它三五次空手而归还能将就,十天半月还是无鱼,钓鱼的热情必然会冷却下来,不要老是羡慕人家钓到大鱼或是众多的鲫鱼。只要你放宽了心,改变钓法,到溪里去钓小鲌鱼,你的钓兴就会峰回路转地持续下来。  相似文献   

10.
贺建成 《钓鱼》2007,(3X):26-28
钓鱼,有时鱼是好钓的,有时鱼是不好钓的。有些鱼是能钓的,有些鱼是不能钓的。钓与不钓,与天气、钓场、水质、环断地上鱼,是钓上窝鱼的一大特点,与钓分散鱼相比,不但味道不同,体会不同,而且收获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浮游矶钓一般以黑鲷和黄鳍鲷等鲷类鱼为目标鱼,但其他鱼也能钓,如鲈鱼、石斑、黑毛等等。本文谈的重点是钓黑鲷和黄鳍鲷钓组的咬坠和挂饵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刘少才 《垂钓》2020,(2):50-55
其实,海上钓鱼并没有经验可以总结,上不上鱼更多取决于水下是否有鱼,如果是较大的鱼群过来,你胡乱绑个钩,挂个菜叶都能钓上鱼来,船员称这为"傻瓜钓法"——与"傻瓜相机"是一个道理,有手便会。去年跟朋友出海船钓几次,看到大家钓具真是一个比一个现代化,最差的也都属于鸟枪换炮的档次,只有我这"老土"还守着线钓不肯放弃。也难怪,我们出海船钓都选风平浪小的近海,钓具越上档次,优势就越明显,所以对于我讲的线钓的所谓优势,他们大多不屑一顾,有的也只当听故事了。其实,那不是故事,而是我的实钓经历。  相似文献   

13.
宿含雨 《钓鱼》2011,(13):14-15
七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湿热难耐。民谚“西南风钓两头”是指一早一晚鱼沉底,到中午水温升高,鱼被迫离底后坠钩沉底就钓不上鱼了。不过,这只是对底层鱼而言。如果结合钓位、水情,放弃底层鱼,改以段差钓法攻上中层活动的鲢鱼、鲍鱼、草鱼和中下层觅食的鳊鱼,则中午前后也能钓得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05,(17):38-38
1998年,湖南钓手钟瞬尧在蚌埠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中,靠“鱼不咬钩,逗逗“取得冠军。然而,这一本来应该很好总结的经验却被接踵而来的速钓风暴刮得不见了踪影。在钓赛加大钓混合鱼分量之后,逗鱼又重新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5.
所谓“捏饵钓法”,就是在手竿钓原有的钩、饵外面再捏上一小块沉底即化的饵料,以达到多诱鱼、增加钓获量的目的。一、捏饵钓法的优点1.诱鱼范围大,效果持久,密集度高。捏饵钓法每次投竿都相当于“补窝”,且钩饵入水轻,不会惊动水底鱼类,因而可以达到连续诱鱼的效果,不像常规投饵补窝需要发窝时间。另外,捏饵在每次入水下沉过程中都有少量散落,扩大了诱鱼的辐射范围,大多数饵料则散化在钓点周围很小范围内,能吸引鱼集中索食。所以,捏饵钓法能很好地统一扩大诱鱼区域和缩小鱼窝面积这对矛盾,事实上,从诱鱼角度而言,捏饵钓可…  相似文献   

16.
符荣财 《钓鱼》2010,(14):26-27
编辑的话:夏季是鱼生长旺盛的时期。但由于天气炎热,午时温度甚至达到35度以上,并不是钓鱼的最好时机。钓谚也说:“夏天到,鱼难钓。”本刊精选四篇文章,组成夏钓专题,从对象鱼出发探讨夏钓技术,希望在炎热的夏季能对钓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贺建成 《钓鱼》2009,(16):37-38
夏天钓鱼,属钓热水鱼,高温烈日的天气,十分强调钓阴、钓深、钓远,有时,既使是用长手竿钓鱼,也是竿长莫及,受到局限。夏天用串钩钓鱼,其优势十分明显,不但可以钓潭钓滩、远抛远投,能钓多种水域。由于串钩是坠内钓组,鱼咬钩能直接拉动竿尖弹力,实现自动挂鱼,容易得手。现将所钓主要鱼种介绍于后,作引玉之言。  相似文献   

18.
春钓五结合     
一、钓草与钓光相结合 鱼喜草恋草是不争的事实,哪里有草哪里必有鱼,春季找有草的地方下钩,肯定能钓到鱼。因为水草是鱼觅食的粮仓,是鱼取暖纳凉的屏障,是鱼繁殖后代的产床,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12,(22):23-23
四年前,笔者和很多酷爱悬坠钓的钓友一样,以细线小钩擒大鱼为乐、为荣、为目标,总爱把池塘悬坠钓的习惯带到休闲钓中去。但是现在,笔者会更实际一点:细线是钓小鱼的,粗线是钓大鱼的。在实际使用中,我极有可能走两个极端:钓鲫鱼、白鲦一类的小型鱼,我用线可能比谁都细;钓鲤、草等大型鱼,我用线可能和传统钓的老头们一样粗。这个习惯,是在无数次水库跑鱼、无数次"没有鱼"的小河沟钓鱼时总结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贺建成 《钓鱼》2008,(17):30-32
鲌鱼是野鱼,是凶猛鱼,用涮竿钓窝诱钓鲌鱼,有两种钓法:一种是静水钓,一种是流水钓。静水钓要钓风天、钓阴天,小暑以后的季风之中,水面有波有浪,是静水钓鲌鱼的好当口。无风不钓鲌,没有风浪,静水中是不好钓鲌鱼的。流水钓要钓浑水,钓涨水,钓晚黄昏,钓热不钓冷,越是炎热,越是好在流水之中钓鲌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