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的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数学问题是思维的核心,问题的精度和深度决定了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可以说,问题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参与空间就会有多大。但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有序地持续性展开,可能是幼稚的、盲目的或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引导,用问题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是初学者心中的一道坎,老师就题论题的讲课方法会让学生更加困惑:为什么会想到找这条线呢?我们不能简单地抛出一句:做多了自然就会想到,来搪塞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困惑.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的大脑能像计算机一样照着程序运转起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让学生"会思考"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就立体几何中的垂直证明问题尝试了"逆向推理"的思维模式,解题时教学生书写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程》也明确提出:"学生怎样学数学——即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见,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创新思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数学又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没有问题就不会引发解释问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谜局、揭矛盾,就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沈婷 《考试周刊》2015,(27):79-80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教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通教学始终,作者就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8.
<正>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源源不断的问题能给思维活动提供无限的活力。思维心理学认为,问题性是思维的第一特征。思维总是由问题引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因此,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至少说没有积极专注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探究、创造性地去学习,对于实现学生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对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善问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高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0.
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登堂入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因此,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科学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  相似文献   

12.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和知识的掌握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了问题,学习过程也将停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一头雾水",而那样问,学生却会"柳暗花明";这样问,或许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而那样问,就可能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问"如此重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数学问题的发现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出了数学问题,他们的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心里有疑团时,就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与灵魂,数学知识总是在问题中呈现.问题,是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没有问题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思"是智慧之源,是学生发展智力的桥梁,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造就灵动的活力课堂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引发思维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一、问境启思学起于思。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是的,学生的奇妙想法和创造活动往往来源于对某个  相似文献   

16.
<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驱动学习动机,从而积极调动思维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思维,打开智慧之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与摸索,我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通过倾听其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7.
一、以问题引导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问题1: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他们深入地探究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挫伤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相似文献   

1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真知、检查真知,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出问题、质疑求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哈佛师生中流传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即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进而产生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就会驱使个体去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便被称为"问题意识"。一、学生语文"问题意识"淡薄或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