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随着堤防的增加,堤防的重要性明显提高,有关修防的规章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拟就明清时期堤防管理制度中修防制度、修防经费的来源以及官督民修与绅衿作用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画家人数颇丰,作品丰富,宗教壁画艺术、水陆画艺术成就非凡,文人画艺术风格浓厚,但影响深远者甚少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点:一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二是明清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这与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第六章第七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根据考纲要求,阐析教材内容(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平凉府(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所辖地区、庆阳市的镇原县,宁夏固原市和吴忠市的海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南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该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本文拟通过对大量的正史资料和平凉府方志进行检索梳理,对明清时期平凉府人口增长,土地开垦,水利设施的建设及农作物的种类等进行了探究,进而对明清时期平凉府农业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致对历史时期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开发有所助益,以引起当代开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苏州古市镇的选址,按照地域分布和布局形态,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和五种类型。苏州古市镇的选址、形态及其演变,深受地形、河湖分布、农业生产、交通条件、商贸、手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和制约。研究苏州古市镇的选址、布局和演变规律,对当今保护古市镇和建设现代小城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 ,江西进士总量仅次于江苏、浙江而位居全国第三。其在全国所占比例则前后变化极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江西进士在地区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南昌、吉安、抚州及南昌、安福、吉水等少数府县 ;而且 ,各府县在明清 50 0年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中国还是一个令西方人仰慕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在许多方面比西方先进.至康雍乾时期,中国步入封建社会又一个辉煌盛世.然而在同一时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发生了政治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速跑到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格局巨变面前,清政府茫然无绪,因循守旧,闭关锁国,致使清末中国的形象被彻底颠倒,中国由洋洋得意的天朝大国,迅速沦落到世界的边缘,可悲地成为西方人眼里的愚昧落后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张伟迪 《教学随笔》2007,(10):10-11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授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六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笔者见到这样一道历史试题: 明清时期,各地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强。以下对这一现象原因的表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10.
黄进 《历史学习》2000,(7):33-3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产生、确立、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明清时期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怎样理解“衰落”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闽粤客家掀起了倒迁入赣的移民浪潮,这一现象引起了史学界尤其是客家学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因受研究角度的局限,学术界普遍忽视了这一历史现象对赣南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基于此,本文以环境史学的理念为指导,对此问题进行了重点考察,并得出了以下认识:明清时期闽粤客家的倒迁引发的赣南地区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及伴随移民而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空前的破坏,自然生态和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刊载了有关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一道试题:明清时期(1840年前)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③扩大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④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在同一期41页的“有求必应”栏中还刊载了河南一所高中张帆同学的问题:下列关于明清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集大成科技著作相继问世B.总体上开始落后于西方C.有些科技成就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D.注意吸取西方科技成就但没有创新答案:B我同意第…  相似文献   

13.
刘炜平 《新高考》2006,(11):36-39
【考点指津】1.概括并分析明清时期政治的总体特征及其历史影响。要学会综合各个层面的历史知识、多视角看问题,把这段历史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应把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轴坐标中。其主要特点有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朝疆域辽阔并且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础;面对外来  相似文献   

14.
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文明生活内涵。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切实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而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落后与世界列强的发端。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西方近代)英美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对比三个方面对明清海洋文化作品及同期英美文化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当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为我们未来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中西化碰撞,既有“西学东渐”,又有“东学西传”。考察“东学西传”的过程可以明白西方人是怎样吸取当时中国官吏制度中的精华,为后来建立近代官制度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开封境内的黄河水患达到了历史峰值,决溢徙道,频繁发生。为有效治理,两代统治者设置专司官员,厘定完善法规,筹措充足经费,预备丰硕物料,保证了挖沟开洫、修堤筑坝、疏河浚渠、堵决塞口等具体工程的实施。河患频发概由漕运制度、人稠地狭、沟渠湮废、官员频调和渎职等因素所造成,给民生带来了多重羁绊,但治河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而避免了更深远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峰 《文学教育(上)》2009,(22):103-105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及观念自古以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据《易·系辞》记载,“黄帝、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说,在五千年前,人们就按照特定的样式穿着宽而下垂的衣裳参加拜祖先、祭天地、敬鬼神的活动,使得部落社会由乱走向治。这一由周人记述的传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因服饰“治天下”的思想。儒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并把衣冠进一步政治化、礼制化,以达“治天下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度社会 ,依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族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 ,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族组织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石。在宗法制度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个宗族 ,为自己的家庭和宗族尽义务 ,以“光宗耀祖”和“显亲扬名”。而宗族则尽力保护和救助宗族成员 ,使之幼有所学、壮有所娶、老有所养。二千多年来 ,中国的宗法制度在长期的递嬗过程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动。第一次是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变成士族门阀制度 ,第二次是隋唐以后门阀制度再为宗族制度所取代。在战国到秦时期 ,西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屈仁芬 《时代教育》2007,(10Z):57-57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密切联系起来。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产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知识经济的隆隆涛声中,科技成为我们经常并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明清时期江西商品经济研究取得较大成果,内容涉及商品、市场、商人和制度等各个方面.呈现学术论著数量大增、研究领域扩展、注重实证研究等特点;但也存在研究领域不平衡、重复研究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正是今后研究可待深化及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