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民九”事变辛亥后新旧军阀之间派系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造成贵州上世纪20年代的政局更加波宕起伏。内外军阀或互相援引利用,或加入纷争,或假借自治对抗大军阀并粉饰军人专制政权。这种状况给贵州的近代历史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剧了贵州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国民党政权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农阶级之间的社会政治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中的许多爱国人士和社会团体发起了各种形式的救国运动,强烈主张抗日救国,从而实现了中间势力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双重觉醒。而《申报》和《大公报》政治立场的转变,则表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和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继承父业执掌东北政权后第一次大的对外军事行动.从张学良要求收回中东路的初衷看,他是爱国的;但由于他采取了武力接管的方式和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军事行动的失败.这种失败的结果从大的方向看,造成了两个负面影响第一,它使日本看到了东北军的软弱,更坚定了侵华的决心,加快了发动事变的步伐;第二,它对张学良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张学良在思想上,对东北及东北军各方面的实力,对外关系及对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的态度上,都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些对"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也是其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策划这一阴谋并使其顺利付诸实施,日本侵略者蓄意歪曲事实,利用种种手段,欺骗民众,大肆制造侵华舆论,并使这种舆论成为当时武装日本国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当"民考汉"学生进入汉语班级学习时,他们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心理和学习特征.在分析和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不特善于纪事,亦长于纪历,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节令为题的诗歌,"九日"诗就是其中的一类.重阳节在唐代深受重视,杜甫"九日"诗广泛反映了唐代的重阳节习俗,而在主题上则明显地保留了忧郁色彩--既伤老叹悲又忧国忧民.读杜甫九日诗,犹读唐代风俗史,还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一二·九"精神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承传"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是对"一二·九"运动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9.
明朝初期,明王朝在贵州大力推行屯田制,采取移民、募民以及徙罪徒到贵州屯田垦荒的策略,民屯遂在贵州形成。大批汉族移民的涌入,不仅给贵州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改变了贵州人口中"夷多汉少"的情况,由此带来了贵州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11.
日本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强调日语的“国语化”;片面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行其奴化教育方针,培养忠于日本的“会说话的工具”,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东北青年一代的民族情感和国民素质。事实证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财富积累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程度——社会财富按需分配.现代国家应该如何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之间的问题,经济学界存在“国富”与“民富”的争论.“藏富于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在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时,应坚持“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辛亥起义后,唐继尧率滇军入黔,颠覆了贵州的革命政权,疯狂镇压革命派和革命群众,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统治,为贵州军阀统治拉开了序幕,使贵州纳入云南政府控制之中,对近代贵州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最主要原因进行了新的论述和分析,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满蒙"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国内和国际上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朝政腐败、国难日亟的形势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周素园冲破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樊笼,走上维新救亡之路,进而创办自治学社,领导贵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贵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军政府被反动势力颠覆后,周素园为换救革命,流亡渝、汉、京、沪等地,辗转于南北军阀之间数十年,看到了军阀的祸国殃民,决心不再屈从军阀的要挟,走上重新努力探索自己人生道路和中国出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8.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集体安全组织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调解活动中 ,曾采取一些措施 ,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强权政治基础及体制结构缺陷所造成的国联的软弱无力、国联内外西方大国的相互掣肘最终又不免使其调解“九·一八”事变陷于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时,强烈的民族尊严促使贵州民众融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国家意识中.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黔南事变"为分水岭的三个阶段中,包括中共贵州地下党在内的贵州各界有识之士组建了各式各样的抗战团体,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激发贵州各族人民投身到整个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九"体的认识,有简单粗疏之嫌:一方面认为其自成一体,代相延续;另一方面,对其特点的总结又仅建立在汉代《九怀》、《九叹》、《九思》三篇作品的基础之上,汉以后的情况几乎无人提及。因此,有必要搜集历代的"九"体作品,以便更深入地认识"九"体创作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