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将成为教师实施课程实验,走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强化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们锦州市有占18%的小学和初中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今年又有占62%的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们坚持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把“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师培训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建设新的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体系为导向,全面进行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符合…  相似文献   

3.
夏金平 《教育》2010,(12):52-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为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基础教学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树立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热点之一。我们在进行《牛津英语》及《小学生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教材实验的关键阶段.正在实验的这套小学教材包括一年级的数学、语文、常识、思品、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三年级的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实验教材作为新课程的形式物化和内容载体,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一、调查背景 我市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已历时三年,课程功能、课程设置、教材都经过重新调整。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学行为在不断改进,但是应该怎样评价课程改革的成败?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教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审视、反思的问题,为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回答这些问题,比较清楚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及其改革的现状,以便更好地推进数学课程改革,株洲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提出伴随当前教育深度改革历程的演进而来,并进一步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发酵。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实际困难,以及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未来价值,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改革方向,开展并落实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方案,以生为本,给师以权,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难度,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让改革真正有益。  相似文献   

8.
我校作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区东进战略重点校之一,一个阶段来,以省、市、区关于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为指南,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区课改实验工作意见,开发校本课程已迈出了第一步。现将我校校本课程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世界各国都先后兴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反思与借鉴。本文从课程政策、课程价值、课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研究的推进等方面总结和评析了当前发达国家在课程改革理念及实践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我国课程改革应当重视和着力推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走进新课程。面对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也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重任。如何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学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疑惑与问题,作为实施者的我们务必好好地去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校考试指学校内部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自行编制并主持实施的各种考试.它是检查、改进学校教学以及督导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与学生"学"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调节和促进作用.但,调查发现,学校考试改革的滞后几乎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已经严重束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要更新学校考试理念,积极进行学校考试改革,力求达到"六性".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理念存在不同的呈现方式,课程理念得以实现,经历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运作课程和体验课程的传递和阐释。在大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实行教材审定制,小学语文感知课程的表现形式就更为复杂。通过对政策文件、教材编写资料、教材培训者的工作记录等文本资料的分析,发现小学语文感知课程表现形式有三种:感知课程一,通过编写实验教材体现的小学语文课程;感知课程二,实验教材的培训过程中传达的小学语文课程;感知课程三,教师个人认识和理解的小学语文课程。不同的课程感知者的身份、已有的课程经验、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等等的差异,直接影响感知课程形式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把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深入地落实到课堂是今后小学数学教改和教研的主要任务。笔认为.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方式和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使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崭新的课题呈现在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结合本人的学习和思考,本文仅就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方式和种类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l、明确理念校本课程开发须明确开发理念。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沈阳市某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世界各国都先后兴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反思与借鉴。本文从课程政策、课程价值、课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研究的推进等方面总结和评析了当前发达国家在课程改革理念及实践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我国课程改革应当重视和着力推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 新理念 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教材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呈现方式统一 ,新的内容和新的编排形式统一。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又着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个性化与实践性的特点。新教材给我们吹来了课程改革的春风 ,然而 ,只有教材改革而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 ,是难以成功的。因为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 :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首先 ,我们必须确立“…  相似文献   

17.
路放 《现代语文》2005,(4):77-78
自2001年秋季,辽宁省葫芦岛市开始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参与了课程改革实验.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我们曾多次深入实验区调研,在调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我市实验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笔者从中采撷几朵小花呈现如下并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在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在经历着某种程度的变化。然而,具有特殊性的高职教学与之相比,却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本文以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大力推崇的生本理念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为高职经济学的课堂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天津教育》2003,(7):37-3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配套实验教材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试用.其中,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无疑是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变的核心因素,而变化的重心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蕴含的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具有新型理念的教师来实现.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新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战胜自我的过程,是教师改变原有观念、重建知识结构、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是新课改能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理念.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五种理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