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视科技节目不仅具备传递信息的功能,还具备普及科学知识、服务大众的多种功能。科技报道中新闻题材取舍、内容的拍摄往往都会影响到观众认识接收甚至应用科技的倾向。这就要求电视科技节目必须把握报道主流,对一些新发明、新发现、新理论要冷静思考,懂得某种技术进步的实质,正确引导人们向科技进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气象,其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科技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彰显。而考察近20年来的媒体实践,科技报道也明显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即:热情有余,理性不足。由此而导致的报道失范正成为它的一根“软肋”。这就要求我们将科技报道的规范问题,纳入学理的层面进行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许多媒体的内容结构设置中,科技报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职的科技记者,没有固定的版面、栏目,一些重大科技新闻、科技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科技新闻跟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一般读者难懂。但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也有共同的属性,就是可读性。所以,科技报道就要突出"翻译"和解释作用,把高科技从象牙塔拉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报道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气象,其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科技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彰显。而考察近20年来的媒体实践,科技报道也明显地存在着一种倾向:热情有余,理性不足。由此而导致的报道失范正成为它的一根“软肋”。这势必要求我们将科技报道的规范问题纳入学理的层面进行系统的思考。一、直面“轰动性”2003年6月11日,解放日报就SARS主题在其观点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整体战败”考量科学理性》的对话。对话中的主人公赵寿元是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就人…  相似文献   

5.
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曾写道,"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容易,而理解一个数学家就更难了。"写好科技报道,正属于这更难的一类。科技报道往往逃不开"晦涩"的"魔咒",因为高科技本身没有华丽的装饰,它是"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往往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经验相距遥远。因此,做好科技报道,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离开科技而生存,人们对科技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新闻媒体,本来就负有"传播知识,启迪民智"的使命,再加上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理所当然应该报道好科技新闻,特别是深受受众欢迎的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  相似文献   

7.
一、科技传播的人文思考 由李政道先生在祖国大陆掀起的"科学与艺术"之旋风,引起了科技传播的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8.
左朝胜 《青年记者》2012,(15):20-21
写新闻要"以人为本",作为从事科技报道25年的老记者,笔者以科技报道为例,谈谈如何"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说明白 一些科技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常常是干巴巴的数据公式、硬邦邦的科技概念,让普通百姓读起来晦涩难懂望而生畏,甚至记者都没有闹明白所报道的科技项目,只是从采访对象提供的技术材料里,整段整段地"剪切"、"粘贴". 三年前,中国科学院打算搞一个大科学设施项目"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就在中科院开始选址时,广东东莞获得消息捷足先登,地方投资20亿元,把"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引进到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旁边的大朗镇.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技学术期刊提升新闻报道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海 《编辑学报》2011,23(1):17-19
在人们对科技资讯需求越来越突出,科技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中,提升新闻报道能力是科技学术期刊履行科技传播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科技学术期刊从事科技新闻报道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科技学术期刊提升新闻报道能力的相应策略,即:转变办刊理念,增强期刊新闻属性;构筑信息搜集与发布平台,健全新闻报道机制;改进新闻报道形式,打造"平民化"报道风格;加强业务培训,建立科技新闻报道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0.
江丽 《新闻与写作》2004,(12):22-23
北京是中国的研发中心、软件之都,是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北京拥有120万科技人员,150多家学会、协会及数以干计的院士、"顶级专家"……北京丰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优势显而易见。但遗憾的是,北京的科技报道在全国并不"领先"。如何将北京的科技成就有效展示出来,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中的经验得失、科技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  相似文献   

11.
施华  柳顺华 《新闻前哨》2004,(10):33-34
中国要振兴,必须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这既是一种共识,也是新闻工作者搞好科技报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有必要将科技报道的社会责任纳入学理层面进行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伴随而来的是军事科技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军事科技报道,特别是重大军事科技报道中,“相关链接”这一报道形式被众多媒体越来越经常地应用,成为进一步提升军事科技报道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满足受众需求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下,科技报道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2011年8月7日,《南方日报》进行了第八次改版,其深读板块调整成为此次改版中的亮点。"科技能见度"作为深读板块中的一部分,定位在聚焦重大事件中的科技新闻要素,对挖掘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2011年8月15日至2012年1月16日的"科技能见度"的选题、采写和价值取向等报道要素,并探讨了党报的科技报道报道风格民生化、报道形式主题化以及协助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责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新闻传播媒体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也日益多元化。从“院士风采”到"院士足迹",从"科技英才"到"特聘教授剪影",透过科学工作者的言行,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科技的重要地位及其人物言行的影响力,尤其在科技人物写作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这一特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科技人物写作的着墨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科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事实,探究科技人物成功的内外在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内外在因素的有机融合,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广大的读者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5.
郭涛 《中国记者》2012,(2):96-97
在当前的科技报道中,一些"跑偏"的报道往往不易被觉察,在公众科学素养普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这些报道很可能导致公众对科学和社会的错误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吴伯正 《新闻实践》2009,(3):40-40,41
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编辑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7.
科技报道ABC     
改进科技报道是当务之急科技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按题材分类的科技分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科技报道包括:党和政府有关科技政策的报道,科技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的报道,科技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的介绍,科技战线杰出人物的报道,读者感兴趣的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及科技趣味、珍闻的传播。狭义的科技新闻,仅指科技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的报道,有人称之为“纯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类新闻,表述上失之毫厘,常常会导致新闻整体的失实甚至虚假。因此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本文借助对《新闻记者》10年来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的统计,分析了科技报道的三种"失准"类型,即解释性偏差、倾向性偏差、引用性偏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准确把握争议性题材的方法,指出不能回避"疑似成果",而是要深入调研,听取各方观点,从而做出客观、全面的科技报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是面向我国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等科技 基础条件资源开展的一项全面调查,旨在持续并及时地掌握存量和动态变化情况,摸清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家 底,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回顾调查工作产生的背景的基础上,阐述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和进展成效,根 据新时期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等重大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 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繁泓 《传媒》2000,(9):19-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相应地科技新闻、特别是企业科技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这类新闻采写、报道中,人为地拔高或埋没新闻价值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科技新闻的“高度”,为科技新闻“定调”,深入挖掘科技新闻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