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驻站记者要立足当地探求一条既适合所就职的报纸需要,又能为自己新闻事业打开新局面的路子,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当地重大突发性事件,对寻常新闻线索进行深挖细究,积极拓宽新闻题材;另一方面,驻站记者还须注意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以期自己的新闻事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李黎 《青年记者》2003,(9):21-21
浏览全国30余张老年类的专业报纸,多数此类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有先天不足:周报,时效性弱,受众主要是老年人,新闻报道内容方面相对受到局限。那么,老年类专业报纸的新闻版面不能搞活吗?其实不然。做好老年类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多出精品新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地新闻是地市党报最有效的竞争力 当前,多种媒体对地市党报的挤压是全国地市报业不争的事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媒体战中,地市级机关报处在传媒业的最低端,在新闻覆盖面、人才、财力等方面无法与中央、省及副省级等大报相抗衡。但从新闻的贴近性上来讲,地市报却处于金字塔的最底部,有着其他大报无法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3,(6):47-47
陆熙在《中国记者》2003年第5朗上撰文说,当今世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各种媒体都极为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手段也日新月异。然而我们的一些突发事件新闻往往不及时不充分,让群众感到不满意,甚至对新闻传媒的真实性原则产生怀疑,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凡此种种,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反思:今天,我们怎样看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邹国栋 《记者摇篮》2009,(11):36-36
为了提高新闻的信息量和覆盖面,新民人民广播电台从2001年开始在新闻节目后延展了10分钟的时段,增设了外埠新闻栏目。这样一档20分钟的新闻节目,前10分钟为本地新闻,后10分钟为涵盖天下大事的外埠新闻。在编辑外埠新闻过程中.为了力求让听众在10分钟内收听到最为关心的时事热点和丰富的新闻内容,在具体编辑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挖掘和采写校园新闻是每一位校园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而追求校园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则是他们的目标要求.要实现校园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开展深度挖掘和研究采写技巧,深入校园角落,捕捉每条信息,精心谋篇布局,着力打造好“勤、巧、细、特、融、实、精、新”“八字经”.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于新闻而言,时效是第一生命。但大多情况下,我们往往为了抢时效,而忽视了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进一步挖掘。一件新闻的发生,表面看或许感觉就是这件新闻本身,好像没有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但如果看多一点就会发现,这件新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一些事情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可能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如果说,看多一点可以挖掘到新闻背后的新闻,那么看远一点,不仅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还可挖掘到新闻背后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李丹 《新闻世界》2012,(8):264-265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完善和新闻发言人专业素养的不足,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目渐专业化,使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弊病被日益放大,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政治传播和新闻发布的能力,以及巧妙地利用媒体做到上情下达,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9.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能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而应当是对有故事、有可挖掘性的新闻事件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入调查和采访,这样才能保证有源源不绝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有一定深度和有各种社会意义的好作品,所以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挖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如何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进行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5,(5):41-41
媒体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给受众传递新闻事实;二是给受众传递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一个使命,一般负责的媒体都能做到。第二使命履行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这首先要看编辑的思想深度,认识问题的水平、组织、指挥及策划能力等。在报纸如林、期刊似雨、网站多如牛毛的今天,新闻竞争的纵深战主要是在第二个使命战场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独家新闻都是媒体在新闻大战中的一项"制胜法宝".但在资讯发达、网络盛行的今天,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少了.确实,新闻的雷同不仅让读者厌倦,也让记者感到困惑.那么,在本地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信息来源?笔者以为,巧借外力,转化外地新闻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张丽 《传媒》2005,(5):53-54
在新闻报道实践中,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被新闻同仁称为"可遇不可求"的要件,意思是说谁遇到了重大、突发事件就有可能采写出好新闻.其实,在新闻发展史上,无数事实证明重大、突发事件虽然具有好新闻的基础,但重大、突发事件并不完全等于好新闻.更多的好新闻是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挖掘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禽流感、火灾、空难、矿难、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时常见诸媒体。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受众新闻欲的增强,受众已不满足于表层了解突发事件。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新闻因而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攻方向。深度挖掘,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新闻,可尝试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5.
各行各业的新闻宣传报道都有自己的"富矿",只要用心认真有序地加以开采,就有报道不完的素材。政协新闻宣传也一样有其自己的富矿。  相似文献   

16.
杨敬 《新闻与写作》2004,(12):20-21
GDP这一统计数据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这得益于媒体的宣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国家经济状况的关注,更多的统计数据要想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同样需要媒体发挥其巨大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突发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像"9·11"事件、"非典"、雅安地震等等,它们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变动,一经出现,这些新闻事件立刻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它发生得很突然,人们不得而知它何时出现;它无法预测,人们不知它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更无法把握它的进程。于是,这些事件出现后就会吸引广大媒体的注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媒体对这类新闻事件"狂轰滥炸"般的采访报道。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笔者在采访报道时经历过很多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初遇此类的新闻事件时会茫  相似文献   

18.
程前 《军事记者》2010,(9):38-39
在当今各种媒体不断涌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纸质媒体要与具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抗衡、吸引读者的眼球。唯有在彰显深度报道的优势上下功夫。刊登于《中国军工报》2008年6月3日一版的现场特写《“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一稿,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汤泠泠 《视听界》2010,(3):94-95
一、守望本土环境 时政新闻如何适应本土化战略的要求,在报道的主体、形式的贴近性、信息的关切度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提高,去除报道表面化、程式化、严肃化等弊端?一方面,可进行形式层面上的改进,比如减少和压缩领导人的活动和会议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因其对人们心理、生活乃至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因此自然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中,如何在同类媒体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