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2月,西方舆论加大了对中美贸易顺差的扭曲性报道,国际舆论环境于我不利。而一个月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将访问美国。国际主流媒体对此非常关注,称此访是"中美建交3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访问"。为给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新华社对外部围绕中西方在贸易问题上的斗争焦点策划一组关于中美贸易顺差真相的稿件。我参与策划、采写的《从"芭比"到"苹果":笼罩在数据迷雾下的"中国制造"》是其中一篇。中美贸易顺差问题并不是个新话题。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就事论事,分析说理,恐怕很难引起西方舆  相似文献   

2.
黄歆  王攀  顾烨 《新闻记者》2012,(3):62-66
为激励新闻工作者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聪明才智,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发展,第21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了国际传播奖。新华社对外部采播的中英文双语稿件《从"芭比"到"苹果":笼罩在数据迷雾下的"中国制造"》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对新华社近年来不断加强国  相似文献   

3.
数据新闻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新闻类型,在西方发展势头正盛,而中国在数据新闻方面还比较落后,几乎在该领域"失声",淹没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本文以财新网和《纽约时报》为例,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的数据新闻视觉修辞框架,研究视觉修辞在数据新闻中的作用,以在数据新闻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4.
迪士尼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题材,三度拍摄《花木兰》,我国历代文人对花木兰故事的各种改编也不计其数,但让国人心有不平的是,为什么迪士尼改编的花木兰题材的影片可以全球热映,而我们改编的花木兰作品却难以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如何创新、突破?文章梳理、分析了花木兰故事的起源与改编,反思其在传播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惑,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路:精品化打磨、多元化呈现、全球化传播、品牌化提升。  相似文献   

5.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下,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场域.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节目采用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围绕"新时代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宣扬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引导观众对国家产生制度认同和价值认知.该节目为泛娱乐化传媒环境下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了借鉴参考,但其也存在现场互动环节偏呆板、对外传播层面的运营推广偏弱等问题,有待从赋予节目多义性、灵活性及趣味性等方向上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李果 《视听》2018,(6):167-16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已大幅提升,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外界对中国的质疑和偏见。面对西强我弱的全球话语格局,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有效地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的传播局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务之急。通过转变国际传播方式,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传播能力,是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想 《新闻战线》2023,(2):55-57
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中国日报积极发挥语种、版面设计、插画等方面的优势,推出“数说中国十年”系列全媒体报道,可视化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法治、生态、农业、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多维度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我和我的家乡》是2020年国庆档热播的电影,同时它也在医疗医保、科技兴农、乡村支教、乡村自然环境治事,丰富而全面地书写了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美好图景;采用缀合式团块的叙事结构,用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共情;并采用了以谎言作为线索,以冲突推动发展的戏剧化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付海明 《声屏世界》2016,(7):146-146
"讲好中国故事"一直饱受热议,将其放之于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同样成为创新与改革的焦点。纵览CCTV-3综艺频道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形成和发展文娱并重的优秀原创电视综艺节目,是其得到持久性关注和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尹悦 《今传媒》2014,(12):110-111
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这部美食题材的纪录片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51届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美食香飘海外,《舌尖上的中国》引起海外片商竞相争抢,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打开了新局面。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世界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高卫兵 《新闻战线》2021,(11):108-110
苏州日报以小康建设为主题,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通过外籍人士与苏州结缘、实现自身梦想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他们眼中的中国小康。宣传苏州小康,以点带面,能生动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伙伴》杂志紧紧围绕中央和黑龙江省委中心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扩大国际视野,依托国家对俄外宣期刊《伙伴》杂志平台,融聚全媒之力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讲述好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措施有效、救治得力的动人故事,展示好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传递好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互信互助的珍贵友谊。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引起了很大的好评,不得不说"好声音"中的"好故事"是一个亮点,打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眼于将《中国好声音》看做是一个由不同的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并对其中的选手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以其叙事素材为入口,来考察这些素材中的每个事件元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于电视节目研究领域、对业界的节目制作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常江  杨奇光 《青年记者》2016,(28):24-25
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实践其实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据学者考证,1909年由王慕陶等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设的远东通信社是国人在海外最早创办的通信社.①民国时期,又有留日学生创办东京通信社、华瀛通信社,留欧学生创办巴黎通信社.尽管受资金、人员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这些海外通信社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但国人早期创办海外通信社的实践,对打破当时国外通信社对国际舆论的操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对普通人的真实记录,利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空间叙事,通过自叙和他叙等影像功能,以柔性叙事代替刚性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实现社会共情,向世界展示美好、温暖、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笔者拍摄纪录片《义乌有个“阿依乐”》的初衷。然而,要讲好这个故事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展现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文本,冬奥题材纪录片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着重要叙事作用。本文以央视精品系列纪录片《大约在冬季》为分析案例,就主题立意、叙事创作、视听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同类题材纪录片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作为地方性实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参考样本。结合“气韵生动”的美学视域,本文从五种电视要素的角度探索了其审美倾向和呈现路径:用镜头语言造“虚实相生”之境;用叙事脚本书“情景交融”之意;用背景音乐随“动静合一”之心;用风格化主持成“以理节情”之趣;用宣发策略应“和光同尘”之形。继而为后之来者总结了三条启示:由娱乐转向文化,塑造诗意性审美;由宏观转向微观,重构叙事之策略;由舶来转向原创,深挖本土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故事与问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故事是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故事的核心。讲好中国故事是对中国问题的展示与探寻,中国问题体现了中国故事的现实图景与生活进程。因此,讲好故事离不开讲好问题,"讲好"中国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第24届"中国新闻奖"调查性报道一等奖作品《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以下简称《五问》)和文字系列一等奖作品《丰收稻谷堆成山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是彰显大国气度,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的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文章从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际政治复杂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出版企业的依赖性等三大障碍,进而提出通过政府的"一体两翼"策略能有效助力出版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出版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