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长道短     
《中国记者》2012,(7):28-29
1换个角度说考题□安徽铜陵日报社王文毕高考已落幕,媒体报道也将由关注考题很快转到分数线的多少。我感到,每年高考那几天,议论、剖析考题的大都是老师,考后孩子们的感觉没能报道出来。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反映学习中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值得后来一届届考生的借鉴。然而,媒体在一阵风过后往往疏漏了这一点,继而,让孩子们的教训在他们考后的"放纵"中渐渐淡去。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都是媒体按捺不住寂寞的时节。与往年不同,今年泉州晚报在高考期间的报道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不干扰考生,本社媒体高考结束前不对考题进行分析点评。"此举赢得关注和喝彩:比之过度关注,"不干扰"是一种明智。  相似文献   

3.
荆丽英 《大观周刊》2012,(39):219-219
2012年,河北省迎来新课标高考第一年,它无时无刻不在牵动我们的心。考前我们不断研讨今年高考历史将怎样考.考后我们分析怎样考的,现在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我们又将备战2013年高考。  相似文献   

4.
始于1984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从1998年开始设置了"综合素质考核"(以下简称"综考")环节,考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和时事等方面.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自2004年第11届起连续担任三届该环节的评委,和"综考"一起,备受观众的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5.
刨去考生晕倒、忘带准考证等眼熟的、温情脉脉的高考周边新闻,今年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江西替考事件才是实打实的硬新闻. 和前些年监督类报道兴盛、优秀调查记者不断涌现的情形相比,现在调查记者的处境艰难,深度新闻越来越稀缺.所以替考的重磅新闻很快收获了受众极大的注意力.记者深入虎穴,卧底达半年之久,踩着法律红线当起了替考者.南方都市报也发挥出最强的新闻把控能力——在高考第一天开考后释放了这条独家新闻,在全社会最聚焦高考的一两个小时里,除它之外几乎再无别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6.
监考风云     
俗话说:"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的有效期大约只到高考为止,一考进大学,新鲜人就高唱"60分万岁",不挂科便万事大吉,挂了科也还有补考的机会。高考要是挂了,想第二年再战,只怕高考又改革了。不过,每到考试之前,学生也多少得紧张两天,刷夜复习抱抱佛脚信信春哥。我过去几十年历经大大小小考试无数,可谓久经考验,终得脱离考海,摇身一变为大学里的"发考题"(Faculty)。  相似文献   

7.
张刚不仅是新闻界的先进典型,还是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前些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回家很兴奋,说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到他们山师附小去了.10月29日上午,南部山区大水井小学,第三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挂牌,送去2500余册爱心图书,里面就有我儿子捐献的好几本书.是"张刚大篷车",让孩子们懂得爱的付出,享受爱的付出.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作品不是一般的教科书.虽然我们并不提倡所谓教育工具论,也无须片面强调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但是它确能对孩子们的身心发育、健康成长,对他们的意志、性格、品质、理想的培养和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使孩子们喜欢看这些作品,能够从中得到益处.就是说,儿童文学应该是有益和有味的.对此张天翼曾强调,写给孩子们的作品"应该努力办到这两件事,或者说是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罗树范 《新闻实践》2003,(10):65-66
《小学生世界》报是浙江省惟一的少儿综合性报纸,创建于1986年,经十几年的发展,终于真正成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世界",越来越受到小读者及其教师、家长的喜爱。表达孩子们的心声"蹲下来听孩子们说话。"像朋友那样真诚热情,才能听到孩子们的心里话。《小学生世界》报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编辑部开通了热线电话,还定期以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孩子们的心里话,我们都要认真地听。"编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本报曾发表一篇报道,记述一位58岁的老人重新上小学一年级的事情。在向小读者征求意见时,他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不想看"。编辑以为是难得的新闻,孩子们却不认账。究其原因是,如今的孩子听多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告诫,又看到这种谆谆教诲的"形象版",就理所当然地不欢迎了。小读者的意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要使《小学生世界》报真正成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世界",就要多表达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需求。象山县一所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高考刚刚过去。在中国恢复高考25午后,今年的高考非常独特:它正赶上中国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SARS之灾。考期也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 历史上,和这届高考一样特殊的,大约只有1977、1978年的高考。有趣的是,如今时光流转,当年的考生已经做了家长,他们的孩子却是今年的考生。  相似文献   

11.
早在几年前儿童文学创作圈内便有了"迎合"市场的倾向,当时儿童文学家.批评家樊发稼就撰文表示,当下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有迎合市场的倾向,孩子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但这些作品思想性往往有所欠缺.近年来关于"迎合"与"引领"的争论开始逐步展开,一方认为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写出他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一方认为应该用优秀的纯真的儿童文学去引导孩子们阅读.在4月举办的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相关人士对此纷纷发表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希望媒体不要炒作高考 教育部近日致函各新闻单位,希望媒体不要对高考进行炒作,要淡化高考宣传,特别是不要作各种考前的跟踪报道、考试的气氛渲染、考后的试卷分析以及出版各种形式的高考专刊、特刊。  教育部在给各新闻单位《关于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宣传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信函中提出,今年对考试现场情况的报道应以不影响考生正常答卷为前提;在全部科目的考试未结束前,不得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布各科试题及答案。要确保高考答卷评阅、录取等工作场所的良好秩序,遵守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管理规定,未经许可…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山东淄博市招生办副主任牛莹开设了17个QQ群,为两万名高考学子拨开填报志愿的迷雾,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招办大叔"。在互联网上,每个账号(ID)就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在虚  相似文献   

14.
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融入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建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与中国软实力"两届高层论坛后的又一届重要论坛.  相似文献   

15.
"90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80后"锋芒毕露的时候, "90后"的孩子们还正处在默默无闻的成长期,很少引起关注.今年"五四",最大的"90后"们刚刚举行了成人宣誓,正式宣告自己已18岁成人.当社会中的"保守派"还在把"80后"看作问题扎堆的小孩,为寻找解决他们"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等毛病的解决方案而头痛时, "90后"的突然登台让他们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前夕,为了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能够在沈阳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新年,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沈阳市和平区妇联组织了15名农民工及其子女走进市档案馆开展"爱沈阳、迎新春、过大年"活动。在市档案馆里,他们参观了"沈阳的记忆"主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认真地倾听工作人员讲解,一边细致地观看  相似文献   

17.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1):45-47
一、媒体炒作的冷与热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国考生、家长的头等大事。往往还未进入7月,考生和家长便如临大敌,而大大小小的媒体却如过节一般,早早搭起戏台,唱起了名目繁多的“高考经济”大戏,什么保健品、高考房、高考套餐、高考状员出高招、考前预测、考后分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怎的,今年媒体格外沉得住气,进了7月,也没见擦出多少火药味来。实在令人心里纳闷,媒体都忙着炒什么去啦?一日到网上溜达,见到一则消息,才恍然大悟。上面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呼吁各媒体“决不炒作高考”,因为“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面对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说他读考题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很大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9.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3,(19):23
读者眼里的高考报道是怎样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多的参与调查者关注媒体上的高考报道,他们认为今年高考报道的一大优点是不再炒作"高考状元"了,不足是模式化、无新意、过度关注高考成绩、过分注重受众的猎奇心理、报道的成功案例太功利等。盘点6月的传媒,优异策划是《新民周刊》的《老大知道你是谁——"棱镜门"全揭秘》,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是新闻旺季,也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2001年7月,教育部第一次为全国高考挂出"免进牌":各级领导和记者不得进入考场.从此,新闻记者被挡在考场外.毫无疑问,这块"免进牌"是必要的,但记者在考场外遭遇"免进牌"以后,高考新闻怎么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