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永 《军事记者》2006,(9):10-11
非典、禽流感、火灾、矿难、恐怖袭击……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一再占据着各类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一再牵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既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媒体扩大自身影响、提升自身地位、参与舆论形成、左右传播方向的重要机遇。而要搞好突发事件报道,必须在深度上下功夫,防止肤浅。而其深度,又是与快速、全面及抓住关键节点紧密相关。主动出击以快制胜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受到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  相似文献   

2.
付勇  房南 《记者摇篮》2009,(6):60-60
在新闻宣传中,成就报道是十分常见的。成就报道不仅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建设成果,通过发展变化的具体事实来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更重要的是,成就报道中对于发展原因的探究更会起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就报道已成为我国媒体引导舆论,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成就报道也就成为记者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田冰  齐元皎 《新闻战线》2020,(15):85-87
智能融媒体在给新闻生产和传播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我国对外传播带来新的契机。外宣媒体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媒体融合的宽度和深度:一方面,积极调整自身,进行"适销对路"的生产和传播;另一方面,坚守原则和底线,以维护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坚守对外报道的属性、价值和责任。智能融媒体时代,平衡好"变"与"不变",对外报道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经济生活本身正在迅速地打破国内外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越来越司空见惯。这对习惯了站在国内看国际的我国媒体来讲,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经济领域本身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地市级媒体,必须冲破地域性的长期束缚,强化地方经济报道的全球化意识,打破思维方式中的“内”、“外”界限,形成经济报道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媒体人尊崇媒体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并以自身的职业表现为之添誉增彩。他们知道,传播一旦缺失了公信力,媒体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每年县(市、区)里的人大、政协“两会”,是全县(市、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的宣传报道,对媒体来说既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保证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使宣传报道出彩?如何把“两会”内容和百姓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而且成为基本的内容。所以,经济报道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媒体的竞争力。做好经济报道,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灾难新闻的速度、广度、深度都今非昔比。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如何做好灾难报道,关乎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关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①于是,以先进、中间和落后人物为对象的典型人物报道(以下简称“典型报道“)似乎也要万年长青。然而,雷锋、焦裕禄时代终究远去了,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和思想的日渐多元,典型报道再也不能像“魔弹“一样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是个台风多发地区,媒体每年都要做台风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台风新闻摄影的记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台风新闻摄影的实战攻略,以作采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宇 《新闻爱好者》2010,(10):123-123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是多得无法胜数。作为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到社会与国家,小到部门和单位,开会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因此,媒体有关会议的报道也就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12.
陈蓓 《青年记者》2009,(24):67-6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3.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抗击冰雪灾害。国内媒体对铲冰除雪、电力抢修、春运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报道.焦点集中在一个“责”与“度”的把握上。笔者以此次国内媒体抗击雪灾的成功报道为例,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刚刚分配到报社,就跟着老师们跑时政新闻。老师们都说时政新闻是反映政治活动的新闻,因其特殊性和影响力,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我觉得时政新闻就因为它的特殊性很难做出新意和展现出亮点,说到创新就更不容易了。《新闻与写作》上经常刊登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的文章和经验之谈。希望我的这个难题也能请他们谈谈。  相似文献   

16.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08奥运,中国广电媒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最优化的广播电视资源,全方位、多角度、覆盖式、立体化参与奥运报道。但是.国际化视野下的宏大背景也对中国体育报道和广播电视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涵盖了奥运报道的传播策略、广播电视报道的特征与对策以及地方媒体如何参与奥运报道等方面,以期对奥运报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们媒体宣传的基本原则。但是,有些正面报道存在“忽悠”读者的现象,影响了正面报道的声誉和传播效果。“忽悠”,就是用溢美之词、夸大之语、虚伪之言,使人在亦醉亦晕中上当,达到骗人的目的。“忽悠”,是绚丽的肥皂泡:“忽悠”,是裹着糖衣的毒药。“忽悠”的本质是售假,“忽悠”的目的是骗人。把“忽悠”用之于报道。则是美化行为、拔高经验、夸大成果。因其裹着丽衣、拌着蜜语,所以听起来悦耳,看起来艳丽,品起来香甜。待到发觉上当时,已经中毒不浅了。  相似文献   

20.
赵聪 《新闻通讯》2013,(6):8-10
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观点.群众往往具有很大的从众性和非理性,如果在舆论引导上占绝对优势的媒体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甚至在审判结果尚未得出的情况下,仅仅把重点放在没有绝对依据、空泛的反思上,就会给群众造成一种错觉.即社会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严重时甚至会对一个民族的集体信仰造成威胁。因此.反思应该是事实基础上的反思,任何脱离事实的反思都只能是臆想和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