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关于戏剧情景,中国理论界7,80年代早已经开始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中较为统一的观点是戏剧情景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和特定的人物关系三个主要内容。就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而吉.情景是一个各种艺术合力作用下的场。在这个场中各种艺术的手段得到充分展现的空间.给观众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心理审美感受。就中国戏剧重情重感知的民族传统来说,观众的心理储备也应是戏剧情景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至少是个必不可少的题外补充。其作用可以弥补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一些不能成立的非逻辑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可广泛流传并成功上演的独立艺术个体。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艺理论家对戏剧界定为 :戏剧文学兼及主客观性 ,因此剧作家的主观感情不能过度介入 ;戏剧文学为正在完成式时态 ,又要求剧作家对情节人物等不能过分操纵。而中国古代戏剧即南戏、杂剧、传奇的创作实践与这种理论相悖。本文指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结构、情境、情节 ,人物的语言、行动均与西方所谓的戏剧的特质逆向反动 ,明显表现出违反戏剧性质的反戏剧倾向 ,但中国古代戏剧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实现了戏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若将郭沫若早期戏剧与日本歌舞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郭沫若早期戏剧具有日本歌舞伎的四情变化范式、舞台节奏多“问”、舞台解说有“点”、舞台布景多层次等特点。所以,要很好地欣赏郭沫若早期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茶艺,十分重视表演时的艺术性。茶艺表演不但是华美的视觉盛宴,也是对每一位饮茶者的心灵进行的一场圣洁的洗礼。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艺,但又不同于中国茶艺。在一般的饮茶者看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茶器、茶汤、茶史、茶礼、茶室等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它们几乎同时告别原始社会而进入奴隶社会。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能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在太平洋的西岸,奴隶制同时也为中国的青铜文化创造了条件。不同的是,希腊文化孕育出了显赫的希腊戏剧;而中国,戏剧却姗姗来迟,“至元始有戏剧,如今所搬演者是。”(王骥德《曲律》)更何况,“中国没有西方那种悲剧。”(李泽厚:《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这不得不使人正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杂剧只能成熟于元代?为什么南戏的幼芽只能在远离教化的永嘉破土而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前人多专注子政治和经济。诚然,这二者总会制约着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实验戏剧是对中国现代戏剧传统的反叛和否定.但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实验戏剧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某些传统.如现实主义,民族化和大众化等传统.  相似文献   

8.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他的戏剧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还直接渗透到他的表演实践中。布莱希特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给中国戏剧革新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试论现代维吾尔族戏剧克里木江·阿不都热依木一维吾尔族戏剧是整个维吾尔族文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历史上,它却没有象维吾尔族诗歌那样得以较快的发展,同时取得的成就也没有那么显著。古代曾有过象《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这样的大型古典剧作问世,并在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0.
蒲殿俊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蒲殿俊字伯英(亦作沚庵),笔名止水,1875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他早年参加宋育仁等人创办的“蜀学会”,接受维新思想熏陶;1904年留学日本,进东京梅津政法大学学习政法,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受康、梁影响,形成立宪思想。辛亥革命时期,蒲殿俊是四川立宪派的主要代表。1909年,他“因久有文名,又复通晓新政,为川人所推崇”,被选为四川省咨议局议长;1911年6月,被推举为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成为蓬勃兴起的四川保路运动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前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特征,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进行概括:互相越界,挪用混合。在当前后现代主义的领域构建下,不同属性的文艺互相之间模糊边界,各种形式构建下的语言挪用和杂糅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种混合也大大启发了电影和戏剧的创作灵感,成为这两种艺术突破自身发展、摆脱原有束缚桎梏的一种手段。这种混杂的形势和趣味也成为了当前新浪潮下的电影和戏剧的最新看点。本文试图探索戏剧当中的影像成分和影像构建下的戏剧模式,探索这种混杂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双关现象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双关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美学作用以及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卜生的另一重要作品《群鬼》也在《新潮》一卷五号里发表了。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这样推崇易卜生呢?十年之后(一九二八年),鲁迅在《〈奔流〉编校后记》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复:“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巳亟矣,便只好先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裁多数,那时的介绍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给中国戏剧的发展输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先锋戏剧具有鲜明的观念叙事特征和独特的形式逻辑意味.前者表现为对人类原有稳定的世界观念进行大胆质疑乃至否定的同时,呈现出直面物质化时代人类的精神困境与对于精神家园的呼唤与坚守的精神品格;后者则表现为对于传统戏剧形式线性逻辑的颠覆以及对于戏剧的"互文性"、象征性以及无序性的艺术探索.必须指出,某些先锋剧作由于一味地追求偏激的形式,对正义、真理、崇高、理想与责任的无情摒弃,必然使其在对传统的一味地解构与颠覆中走向某种程度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
叶琴 《考试周刊》2011,(14):30-31
本文简单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剧本中富有诗韵的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艺术语言,以及剧作中采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包括隐喻、夸张、矛盾修饰、双关、拟人等,表现了莎翁戏剧文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是艺术功利论者 ,他把戏剧当作一种思想启蒙和革命宣传的重要武器与工具 ,但他又谙熟戏剧艺术的自身特点与规律 ,因此 ,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反对动辄给艺术家和戏剧作品“戴帽子”、“打棍子”等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做法 ;他站在马克思主义功利论的立场上 ,针对当时重思想、轻艺术的“左”的倾向 ,提出并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从而丰富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在广采博取中外文化的基础上 ,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实现戏剧的民族化 ,是周恩来戏剧观念的又一重要特征 ,也是他一贯主张和毕生追求的艺术理想 ;此外 ,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卓拔的艺术鉴赏力 ,进一步升华了周恩来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18.
剧本(戏剧文学)中,有两种语言。一是作家的“舞台指示”,它是一种说明性的语言(有的也兼有一定的叙述性、描写性),是作家为了把剧本搬上舞台而写的一些文字材料,是剧本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人物的语言,即剧中人物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它是剧本的主要部分。由于“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戏剧的美学特征作了概括的归结和论述。本文认为,在戏剧的审美特征中应含悬念美、剧情美、性格美、语言美等因素;而在中国的戏曲的审美特征中应含生活虚拟化、表演程式化、形式独特化、时空自由化、风格多样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是时间艺术。中、西方戏剧对时间的处理有同又有异。汤显祖在戏剧中对时间的处理,能体现汤显祖戏剧艺术的特色。比较汤氏与莎翁的戏剧对时间处理的异同,以管窥中西方戏剧在表现手法上的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