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华民间儿歌正日渐淡出金华人的视野。事实上,金华民间儿歌具有很全面的育儿价值;同时,金华民间儿歌还是传承和研究金华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凭借:在传承价值取向、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诸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渝西儿歌的主导思想是寓教于乐,渝西儿歌的艺术特色是童趣盎然。一些缺乏童趣的所谓儿歌,其实不是真正的儿歌,也不能真正为儿童所接受。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儿歌,是那种有别于儿童诗的,由民间创作并且主要在口头流传的儿童歌谣。儿童诗的发展方兴未艾,儿歌却和别的民间歌谣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同一关系”论和以魏寿镛、周侯予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并列关系”论,是现代儿歌童谣逻辑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主流观点。其生命内核均是指向民间的,未能涵盖现代儿童文学视野下的文人创作儿歌是其“硬伤”。就当下儿歌、童谣的存在现实而言,儿歌、民间儿歌(童谣)、文学(创作)儿歌j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儿歌为“母集”、以民间儿歌和文学儿歌为并列“子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在妈妈的怀里,悠悠的儿歌是宝宝最好的催眠曲;在幼儿园里,短小的儿歌是学生最好的旋律。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民间,全国各地都有。因为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所以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也理应成为今天低年级儿童教育的主流。笔者在近十年的小学低段教学中,发现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愿与同  相似文献   

5.
儿歌,是孩子最早、最易接触的文学作品,也是丰富学前儿童生活,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知识的最轻便的工具。不过,教孩子念儿歌,也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首先,要选那些声韵整齐,声音响亮,句子简短,语词形象感强,能构成一幅生动而具体画面的儿歌教给孩子。这种特点,民间儿歌最为典型,如:  相似文献   

6.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歌谣,在民间广泛流传.中英文儿歌的文体特征可从语境因素和语言描述两个角度来分析,以语场、语旨和语式为框架来讨论语境因素,从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格四方面来分析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7.
金华的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近年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保护与扶持下,金华民间剪纸艺术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本文通过对金华民间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现状的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儿歌,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能够有效地训练儿童的语言,而且能够丰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在教孩子学儿歌的过程中,我逐渐摸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一、选儿歌。根据孩子的年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儿歌是首要的一环。选的原则是:①内容尽量要与孩子见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事物有联系、这样的儿歌孩子会感到具体、形象,有亲切感;②读起来朗朗上口,字词简单明了,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9.
按作者对象和呈现方式可把儿歌分为民间儿歌(或称童谣)和创作儿歌(或称文学儿歌)两类。童谣作为民间文学与儿歌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的主题是宽泛的,是没有限制的,而文学儿歌服务儿童的目的性决定了其主题总是表现出向善性、单一性、针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儿歌是以年龄较小的幼儿为接受对象,是幼儿喜 闻乐见的一种可吟可唱的简短诗歌。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 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儿歌内容简单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 节奏美,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启迪幼儿的心智,陶冶 幼儿的性情,完善幼儿的品格,提高幼儿的文学接受能力。幼 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把儿歌应用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教 师在活动中依据儿歌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 的集体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本文主 要对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效果,搜集优秀民间音乐作品36个,从中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素材31个,通过整理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幼儿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在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上要注意:歌唱活动引入容易上口的素材,选择具有典型方言特色的民歌民谣;欣赏素材的选用不必拘泥于作品本身固有的思想和寓意,而要尊重儿童的理解;民族民间集体舞蹈教学要遵循感—知—娱—学—创的基本规律;韵律活动中要选择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有一定情节的音乐。在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有"留白"意识,要给幼儿留有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作机会;注意发现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师除音乐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拓展知识面,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2.
爱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农民。城郊幼儿园大班幼儿可以通过建立以园内的种植园地为基地、以园外的田园基地为补充、以基地的农民助教为手段,组织开展爱农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创设相应幼儿园环境:开设主题墙面,展示爱农风情;聆听田园歌曲,营造爱农氛围;开设班级博客,抒发爱农情怀。  相似文献   

13.
幼儿歌曲弹唱伴奏是一种集技能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实践能力,也是幼儿园教师音乐教育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幼儿教师钢琴弹唱伴奏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儿童歌曲弹唱伴奏的特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大多音乐基础薄弱,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让其短时间提高儿童歌曲伴奏能力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文章对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儿歌伴奏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要苦练音乐基本技能,为儿歌伴奏做好准备;掌握伴奏理论知识,为儿歌伴奏打下基础;尝试各类伴奏方式,让儿歌伴奏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流素养。针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从营造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口语训练兴趣、通过活动演绎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实施有效评价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等方面,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歌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生活、风俗的途径;民歌还表达着两种情感:痛苦和快乐。简练、纯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把民歌运用到学校音乐教育中,是科达依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的特点,也是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可借鉴之路。只有坚持不懈地去收集分析民歌并分类,把民歌有选择地科学地有系统地编写运用到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校音乐教材中,中国的国民音乐教育才会不断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幼儿园歌唱教学时间不足半小时,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作精心准备。教师首先要精心挑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歌曲,并把握作品的重点难点,以更准确地把作品的精华教给幼儿,最后要根据"起承转合"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汤梅 《民族教育研究》2006,17(5):98-101
据有关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儿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和家庭重视智商教育,而忽视情商教育所造成的。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童年是培养儿童情商的最佳时机;从儿童的接受心理来看,儿童普遍喜欢听民间童话、故事、儿歌等。因此,把民间文学应用到儿童的情商教育之中,应该是可行且饶有乐趣的幼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