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化》2011,(3):1
亲爱的孩子:能够精打细算地管理好自己财富的人不多,能有效合理地管理好自己时间的人则更少。这两种人,后者更为可贵。你到了需要认真考虑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2.
文思小札     
写叶不易文友李灿南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如今,写文章难,发表文章更难,但再难也不能停笔,写不出花,就写叶子吧!读罢,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像我们这种年过花甲的人,虽然年轻时节就喜欢写点小文章,但说到底是一种爱好,不过是业余作者而已,笔下生不了花。如今,退休之后,还在写作,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让脑子闲着。偶尔发点小文章,让自己乐一乐,成不了什么气候。写不出花,就写叶子。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3.
小说二题     
孩子,你别哭 李若英想和丈夫刘春韵离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结婚三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想使李若英离婚的却不只是这件事. 邻居们早已经在背后窃窃私语地议论着刘春韵和李若英的私人生活了.在刘春韵和李若英刚刚结婚那会儿,他们"夫唱妇随"的,是夫妻感情最好的时候.没过一年,刘春韵和李若英的夫妻感情就表现出了冷淡,两人虽然在一起吃饭,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但是他们很少再与对方说话,他们各有所思各有所想,谁也不想再与对方沟通了.渐渐地他们之间出现了一些小吵小闹,后来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大吵大闹.然而使他们吵得天翻地覆的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礼物     
罗纯 《世界文化》2013,(11):F0002-F0002,1
我是在一个小镇子上长大的,从小学到我家,只要步行十分钟。在还不算久远的那个年代,孩子们都可以中午回家吃饭,有妈妈们在家等着他们。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奢侈,但那时的我并不这样觉得。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当妈妈就是要做三明治、要看孩子画画、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我妈妈非常聪明干练,在我出生之前她有自己的事业,早晚也要回归职场,但我从没怀疑过这位职业女性竟会在我上小学那几年,几乎天天陪我吃午餐。  相似文献   

5.
“我讨厌数学,这题我不会做!。”这话您听着耳熟吗?许多孩子对数学都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原因各异。所幸的是,大多数家长都愿帮助自己的孩子克服这种情绪。大部分数学好的学生总是同父母一起解决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他们的父母也总是耐心地帮他们分析、解...  相似文献   

6.
统一序列性在日本,家长评价孩子,首先要看的就是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名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日本人任何一个团体成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全体员工排出第一名、第二名的顺序,这是日本人的一大嗜好。而且这种统一序列的出发点是一种绝对的平等观。在团体里不排列...  相似文献   

7.
鹤庆坝子真是个奇妙的地方.如果论理起来,也不过东西两座山之间稍微宽敞点的夹皮沟而已,不过这鹤庆坝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非常像一个微缩后的中国.鹤庆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南文北武”的文化现象.有人就开玩笑地说:“甸南人生下孩子,连哭声都像是‘子日,子日’似的.”甸南人重视文化的程度一直让甸北人汗颜.而甸北人生下的孩子的哭声都是“扁担,扁担”的.不过现在甸北人走南闯北,有些人已经打拼成了老板,手里阔绰了.一大院一大院的房子,土豪一般,轿车也是一家比一家高档.供孩子读书也是非重点大学不读.而甸中就像是中原一带一样,不温不火,发展不比甸南差,但也赶不上甸北.在中间做中人似地压服甸南和甸北人.在性格上也是甸北人像极了北方人,性子耿直,非常讲义气.而甸南人也像极了南方人,温温吞吞的,不急不躁,生活慢悠悠的.而甸中人则像极了中原人,原原本本,本本分分,不做作,不雕饰,顺其自然.反正你们也无法跟我比,我也懒得跟你们比.鹤庆白族就这样生活在一个高原小盆地里,自给自足,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苦学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实现这一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苦学". 苦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凝聚着艰辛和汗水.古今中外的名人很伟大,哪个不是苦学才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又有谁知道.他们夜以继日地苦学似乎忘记了白天与黑夜,有的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就如:从小家境贫寒的爱迪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毅然从事自己的学业,从事自己的各种实验,爱迪生还到过鞋店当过学徒,但仍坚持学习,不畏艰难险阻从事自己的事业,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还在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9.
男孩和树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喜欢来到这里,在大树周围玩耍。他爬上树顶采摘苹果,在树荫下打瞌睡……他爱这棵树,树也愿意和他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不再来树旁游玩。有一天,孩子来了,神色黯淡。“我们来一起玩吧,”树对男孩说。“我已不是一个小孩儿了,不再需要在你身边玩耍,”孩子回答说,“我现在要的是玩具,要的是买玩具的钱。”“真对不起,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走我身上所有的果子,把它们变卖成钱,这样,你就有钱买玩具了。”男孩高兴万分,他采下树上的全部果子,兴高采烈地走了。从此,孩子再也没有来…  相似文献   

10.
正"枝繁叶茂的绿色机器"管饭,一日三餐都免费,这是Google早期赖以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法宝之一,现在更成了Google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是,Google在硅谷山景城的总部Googolplex拥有近两万名员工,赶上一个小型城市了;Google食堂团队在全球各分支建有185个餐厅,每天要做出十万八千顿饭出来(这是Google官方的实数),光设在总部的餐厅就有30个。要让这些人饿不死,容易;要让他们吃饱,也不难;但要让这些人不但吃饱还要吃好,那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1.
卸下期盼     
正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可是我的心却很凉。很久没有儿子的消息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我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也自认为自己擅长做计划,我每天用计划对生活进行周密的安排。我不仅喜欢给自己做计划,甚至也给自己的亲人做计划,很早以前,我就为儿子设计好了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礼物     
我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那儿的小学到家步行只需十分钟。也是一个刚刚过去的时代,那时的孩子们都可以回家吃午饭,有母亲老早就在家等候着。这对如今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可我那时却并没当回事,以为做母亲的就是给孩子做三明治,看指画,检查家庭作业。我从没想过,母亲这位事业心很强的聪慧女人,在我出生前有着一份工作,而且后来又能回到职业生涯中去。可在我上小学那几年,  相似文献   

13.
姓名的由来     
郭军宁 《寻根》2007,(3):116-120
当今,人皆有名。一般说来,孩子尚未出生,年轻的父母就已为他(她)们起好了名字。婴儿降生了,父母就要为他(她)们报户口,在户口簿上填入孩子的名字。为什么人人都要这样做呢?因为名字是识别人类个体的符号,是人在社会交往时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4.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比如,习惯到某个地方去度假,或者每星期四吃大米布丁。但是家庭中的传统能延续一两代以上的不多,当这一家的孩子们长大后成了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便往往会另有自己的习惯了。一个村庄或一个城镇的传统就大不一样了。如果全村或全镇的居民都形成了某种办事方式,那末这种传统可以一代又一代地保留下来。这当然并非说,传统可以永远延续下去,不会的。当某种习俗兴起的原因消失或过时了,那么这种习俗就会消声匿迹,或者虽保留下来,也只不过  相似文献   

15.
外媒导读     
张楠 《世界文化》2014,(8):56-56
动物园内怪闻多惹眼“奇景”难错过 半人半狐的“狐狸精”您也许只有在小说里才听说过,但最近国外的一家动物园内却出了一个类似的奇景。巴基斯坦卡拉奇公园内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就是“Mumtaz Begum Africa Wali”,一个狐身人首的生物出现在一个台子上,面为女相,浓妆艳抹。它先是一段自我叙述,然后便开始与游客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当然,这并不是真的“狐妖”,而是一个男人和一个狐狸身体组成的幻像。扮演这一“角色”的演员已经更换数名,现在的这位是33岁的穆拉德·阿里(Murad Ali)。这位两个孩子的爸爸坦言,看见别人通过自己的表演获得愉悦是件令自己十分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历史追问录     
我常想,要做个凡事都能追问到底的人,实在是非常难。有些事情太让人洩气,倘若一味地深掘下去,你会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要后悔活在这样无趣的人世间。有些事情又太复杂,远由近因纠缠成一团,你好容易才打开这一个结,那边又牵出一股更乱的线,你常常累得抬不起手臂,不知不觉就丧失了追究到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正"莎莉是我们家的女佣人,她姐妹二人均在我家工作,妹妹在小妹家。她人长得清秀漂亮,而且乖巧伶俐,很讨人疼爱。她在我们家做了两年,妹妹们到店中工作,家就由她一个人管理,她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连花园中的花草,也一手由她打理,那些花草在她的手中,长得非常茂盛。由于她的乖巧,所以很得妹妹们的信任和宠爱,妹妹们没有把她  相似文献   

18.
球的发明     
球是人们发明的第一件运动器材。在古埃及,不管在哪儿,扔石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但是玩这种游戏很容易打伤人。于是,人们就到处寻找一种危险性比较小的东西来扔着玩。这样,埃及人就发明了第一个球。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西方古典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的出现,哲学变得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苏格拉底的出身并不高贵,父亲是位石匠,母亲是位接生婆。苏格拉底小的时候,长得很不起眼,凸眼珠、狮子鼻、身材笨拙。小市民夫妇根本没指望家里能出个哲学家。对于小苏格拉底,他们惟一的希望是他长大了能做个具有好手艺的石匠,凭着雅典人对雕塑偏爱,今后不愁没有饭吃。苏格拉底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确实成了个好石匠,据说在希腊阿克洛城的入口,有一群象征三美神的雕像便是他的杰作。可是,同雕塑技艺相比,他更醉心的却是哲学。苏格拉底成名之后,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20.
不求报答     
一个人做事如果能够得到报答,那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每做一件好事都是为得到报答,那么你最好什么也别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