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贤亮的小说对个人历史的重复叙述渗透着他对自我的焦虑。通过对各个时期张贤亮解决该种焦虑的努力的分析,发现作者只能借助外部社会政治话语给予自我的“社会认定性”来解决自我焦虑,而没有个人独立的信仰支撑与精神资源,并认为张贤亮这类作家难以创作出具有持久魅力与经世价值的作品的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张贤亮今年高调复出,推出随笔集《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全书分《文人参政》《文人经商》《文人思文》《“文革”回想》《生活随感》五辑。张贤亮“十年磨一书”,所谈虽拉拉杂杂,不成体系,连书名取得也并不十分恰当,但“姜还是老的辣”,其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密实老辣,颇堪玩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说真话,大多数文章出自肺腑,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别处——“文革”地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地下文学不乏优秀作品 ,塑造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们具有某些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钟华 《文教资料》2006,(34):55-56
“文革”的十年动乱,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给中国美术界带进了无底的深渊。狂乱与荒诞使中国的油画创作偏离了常规而进入了“红光亮”的公式化的虚假之中。笔者就“文革”中绘画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所导致的一系列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虚假与夸张现象,对其中一些作品进行分析,并对今后中国的油画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文革"时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其归纳为英雄形象、反面形象和"异类"形象三类,对每一类形象产生的时代语境、形象特征及其艺术得失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其时人物形象从畸形的神化、鬼化到真实人的复归,揭示出一些人物形象塑造的永恒规律。并试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探究号称最革命的"文革"时期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五四”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个女性会员,庐隐的创作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然而早期部分评论家认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半新半旧的温柔的闺秀”或“小资产阶级的纯粹旧式的女性”,“脱不了旧文学的色彩,而她本人则是一个“悲观到自暴自弃的地步”的“脆弱女性”。瑚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但正如茅盾所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  相似文献   

7.
刁永能 《考试周刊》2012,(16):48-48
语文教师一般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轻视学生的写作实践。作者用以"三本"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意识,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了写真事抒真情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有关“离散”的华文文学讨论中,20世纪北美华文女作家的创作被认为是用文学想象的方式探讨华人移民女性的性别身份与族裔身份的双重“问题”而成为热点。本文结合两代北美华文女作家的代表作,分析“离散”的具体内涵及其演变,以期丰富研究界有关“离散”概念的思考,同时探讨女性主义话语在“离散”论述中所具有的理论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以司马迁的生死观和士节观来衡量蔺相如,他无疑是个非常合格的英雄人物。蔺相如在明知当死时勇于就死,准备以死殉国,不辱使命,为国而死,重于泰山,已是英雄;感动敌手,不死而返,尤其英雄。而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智勇兼施,回国拜相后又以仁义相待廉颇,名重一时,当然更是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相似文献   

10.
以司马迁的生死现和士节现来衡量蔺相如,他无疑是个非常合格的英雄人物。蔺相如在明知当死时勇于就死,准备以死殉国,不辱使命,为国而死,重于泰山,已是英雄;感动敌手,不死而返,尤其英雄。而在“完壁归赵”中蔺相如智勇兼施,回国拜相后又以仁义相待廉颇,名重一时,当然更是司马迁心日中的理想人物。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张祜宫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张祜创作的宫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一题一咏,富于变化。张祜常以春秋笔法写作宫词,藏褒贬于叙事中,形成了讽谏委婉、构思工巧、造语清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张士逊是我国北宋时期诗人,也是政坛上地位非常显赫的人物。研究他,对于我们了解北宋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文学等方面是有益的,也可以让我们对张士逊本人及他的诗歌创作情况有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张士逊的生平、作品流传情况,并于《永乐大典》中找出张士逊的佚诗三首。本文还着重评论了张士逊诗歌的价值所在,其诗平淡自然,质朴而又有韵味,别于当时宋诗的浮华风气;并阐述了他与当时文人陈尧佐、范仲淹等的交流唱和之美事。因而,我们在文学史上是应该给予张士逊一个恰当合理的位置的。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的现代主义,具有不自觉生成、不完全形态、消减与中断等总体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特殊条件下,她奇迹般地成为上海沦陷区新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并于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海内外形成新的“张爱玲热”。她的作品对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嫉妒、情欲、金钱欲等都有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三丰全集》实为张三丰史料汇编,其内容既有本人著述,又有后人整理;既有门人撰稿,又有托名说教;既有民间传说,又有乩坛降笔;既有史志碑刻,又有笔记杂著……通过这本全集,可以全面了解张三丰及其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书法是以其结字、体势、章法的独具匠心展现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文章以张旭心理活动状态——情绪对其书法作品的影响为脉络,分析其作品精湛的书法技巧和强烈的抒情意识并从中找出情绪这一不可或缺因素对张旭书法艺术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龙琳 《培训与研究》2002,19(1):23-26
本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通过对男女关系的不断追问,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破坏,也对女性自身的弱点进行了冷静的审视,并尝试建构新的女性自我认同。这种对女性本体地位和女性本体特征的寻求和自省。是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苍凉,这使其作品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或是环境氛围等方面无一不呈现出"苍凉"之色,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中父亲形象的特征是:出身大户人家,是个破落户、遗少;抽大烟,吃喝嫖赌;没有父爱,对孩子不是训斥,就是算计利用;有古文修养。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明显地带有张爱玲亲生父亲的影子。他们的成功塑造说明了缺失性体验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 ,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殊异性 ;其创作主体以人自身理想为准绳 ,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排它性 ;随着他疾丑扬美的理想及螺旋递进的人生观的不断成熟 ,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整体性及其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