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2.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被誉为"20世纪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他的许多作品在文体上有鲜明的特称,叙事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更是其中的典范。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着重分析这篇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倒错、叙事声音和叙事视角方面的特征,由此来发现这篇小说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寒铮 《海外英语》2022,(11):200-202
自我的完整性是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沃伦的作品《国王的人马》以其深刻的哲学启思和炉火纯青的叙事风格成为美国长篇小说的经典。该文主要聚焦于作品的反讽叙事策略,阐述小说如何通过言语反讽、结构反讽、行为反讽等叙事手法,对南方转型时期工业化的扩张和物欲的滥觞而带来的精神的失落和完整自我的消解进行讽刺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南方与北方》作为盖斯凯尔著名的工业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下英国社会环境的转变。本文从视觉艺术角度,联系作品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对英国风景画的视觉重绘,旨在揭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变革"不只是针对社会环境,同样也针对人的思想,以此说明盖斯凯尔"工业小说"研究的图像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普林斯、布恩等人对叙述、叙述者及叙述接受者等理论角度,分析了约瑟夫·康德拉的《黑暗的心》。该作品的叙述角度复杂,叙述方式独特。在这部小说中,约瑟夫·康德拉采用了小说中的人物马洛,作为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叙述者,使该小说更具有真实性。本文同时分析了小说中故事内叙述者和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吴趼人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人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第二任国王,在英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亨利八世被人们所熟知大多是由于他辉煌的政绩、六次婚史和宗教改革。然而,亨利八世不仅是一个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国王,也是一个音乐家,至今仍有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并在音乐会中演出。亨利八世"国王"和"音乐家"的这两种身份互相作用,对英国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主要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与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把"疯子引生"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叙事者,从对社会的思考、打破叙述者时空限制、淡化小说情节等方面印证了"引生"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忠实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技巧,除了大量视觉的叙事之外,对于听觉的叙事策略值得去探讨。小说文本中构建了在白鹿原上由一系列的声音事件汇集而成的景观,奠定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而《白鹿原》小说之中的听觉叙事策略运用了音景、声音的"在场"与"缺席"、听觉的"视觉感"等策略,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深化小说中的神秘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白鹿原》的听觉叙事策略,更有助于呈现出陈忠实小说文本中广阔的研究空间,发掘出听觉叙事的效果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丽 《英语辅导》2014,(4):202-204
《劝导》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该小说继承了作家的一贯风格,典雅精致,深受世人的喜爱,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多种叙述视角转换的手法--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小说人物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巧妙的视角转换有利于塑造人物、制造悬念、展开情节,加深故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具审美特色和阅读情趣,体现了作家对人情世故的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叙述方法虽然不以第一人称为主,但在国外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作家们在晚清时期尝试创作第一人称小说,并且创作的数量非常可观。经由大约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第一人称小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以1979年至1986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第一人称叙述人"我"在作品中的地位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每种第一人称小说叙述的特点和优势,以此对第一人称小说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结合作品本身,从叙述学的角度去探讨作品,可以揭示作品内在结构的独到之处:第一人称叙述、人物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关系等叙事策略的应用,将主人公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主题逐步展现出来,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处于近代短篇小说崛起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尽管仍未彻底扫尽旧小说的习风,但在很多方面,显示出现代化的特性。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对吴趼人小说《黑籍冤魂》这部处于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来探寻这一时期作品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的“转型期”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吴趼人的长篇小说最初刊载或出版时大多有评点,这些评点在小说文本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叙述功能,对小说叙事起到了重要的补充、扩展和强化、深化作用。在那个视小说为改良社会、新民救国之利器的时代,小说评点这一角色功能的变异与调整,是适应读者阅读期待视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作家冉正万的短篇小说集《树洞里的国王》,收录了该作家的若干代表作,反映了该作家大致的创作面貌。通过细读分析小说集中的若干篇小说,可以发现,每一篇作品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思考了同一个问题,讲述了同一个故事,作出了同一种反抗,即人的"异化"。从中可以管窥冉正万写作以来的犹疑与困惑,以及反抗"异化"、探索生命真相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小说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反叛,作品表现出不同于情感审美的"审智"倾向,叙述者的叙述策略或方式较之传统小说有很大改变,乃是由于其"审智"功能的重塑,小说在结构和人物各层面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19.
新状态小说是以"小型叙事"取代"宏大叙事",其叙事对象主要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他们追逐金钱与物质、感官刺激与身体享受,深深地打上了欲望化都市生活的烙印,理念沦落,享乐主义蔓延。分析新状态小说叙事的时段,大多数文本都是写"当下",他们很少追溯历史,甚至也很少挖掘自我历史中埋葬的旧梦,他们的叙事一味说当下生活、当下情怀,罕有对时间厚度和历史深度的努力寻求。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劳伦斯小说《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狐》这部小说中语言的意象化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并赏析这篇小说对认识劳伦斯及其作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