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家报》创办至今7年来,编辑记者就一直在试图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和服务。因为我们深知,现代报纸从事产业化经营后,对读者的了解更是一个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也就意味着没有广告,没有广告也就意味着无法生  相似文献   

2.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3.
朱小燕 《新闻实践》2009,(11):56-57
一个网络编辑如果只会复制粘贴,按部就班,如同机器般没有思想,又凭什么赢得网友!复制的内容永远属于他人。网络编辑应该学会整合信息,带领网友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美国在线的创始人、CEO斯蒂夫·凯斯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我们也没有消息来源,因此,  相似文献   

4.
奥运报道《楚天都市报》较早动手作了准备,一方面在日常新闻版中开设奥运栏目,让版面预热,让编辑热身,让读者关注;另一方面,开始购买奥运资料,贮备了逾千张图片,加强与网站的联系,以最大限度充实报道内容。 奥运会开幕当天,《楚天都市报》的8个版“金色奥运特刊”与读者见面。特刊分为A、B两大板块,分别侧重于新闻和服务。编辑思路和版面风格体现在版面的分配中:  相似文献   

5.
<朝日新闻>在北京奥运期间对奥运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并开设了由本报编辑委员和专栏作家撰写的栏目"看看北京","看看北京"栏目中的"北京"的含义并不单单指中国首都,也用来指称"北京政府"和"中国",该栏目在奥运期间一共有13篇报道(时间为2008年8月11日-25日,其中17日和24日没有),几乎每天一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中国的奥运和奥运的中国,这一系列报道为日本读者塑造了一个既充满活力又问题百出的"北京形象",这种描述本身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研究文本,本文以<朝日新闻>"看看北京"栏目为例,借用叙述学中的叙述语态理论对该文本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日本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夜班编辑贯彻落实编委会的编辑思想,采用什么稿件,选用什么照片,放在什么位置,是要反复掂量的。所以,在夜班的岗位上,想得最多的是:在我们编辑的这张报纸上,国家大事要事、国际重要新闻、编辑部的重要言论,安排是否突出、得当;在所编辑的版面上,什么消息最“抓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亮点”在哪里?时刻不忘服务大局3月份的一个报道重点是“两会”,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役性报道。“两会”期间,既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读者意识,主要指编辑在选编稿件、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整个编辑工作过程中,应该具有一种心里想着读者、主动为读者服务、尽量满足读者需求的思想意识。对于时事编辑来讲,这种意识的强弱,不仅是一个认识上和感情上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时事报道质量和时事报道服  相似文献   

8.
看到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栏目,就像品尝了一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今天,用优秀版面、栏目吸引读者,已经成为纸媒获得口碑的重要手段.让本土文化唱主角 "记忆"版创办之初,稿件、照片来源范围狭窄,编辑在报刊和网络上转载或摘录一些记忆类作品刊发.一些读者颇有微词,称"记忆"版是"二传手""文摘报".偶尔也有一两篇切合本地实际而发的特稿,但因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并未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改进会议报道,既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传统习惯、外部环境和各种利益机制的问题。可以说,改进会议报道,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如果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不能及时转变角色,顺应改进会议报道的全新要求,写出读者爱看的新闻作品,改进会议报道就将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把会议报道在工作程序上划分为几道关口,那么作为“第一道关”把关的新闻记者,只有把好了采写第一道关,编辑才能从容编排,版面才能推陈出新,改进会议报道才能顺利推进。本文作者提出,新闻记者及时转变角色,变“会议司仪”为“寻宝矿工”,是当前改进会议的首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叶华  杨文伟 《新闻前哨》2004,(10):25-25
第28届奥运会随着我国获得金牌第二位的辉煌结束了,湖北日报“激情雅典”奥运专版也圆满画上了句号。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读者是十分认可我们的劳动的,较为集中的评价是“图文并茂,爱不释手”。 这次奥运报道有别于以前战役性报道的是,我们整合了  相似文献   

11.
一则报道,新闻价值再大,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报道就可能失去读者。一条稿件首先能够吸引读者的是什么?当然是标题。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编辑就要把新闻标题制作得抢眼,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标题虽然只是一句话或者是短短几句话,但写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要作好标题,必须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就是要确定标题从新闻中提炼出什么事实和观点:怎么写,就是确定标题如何表述这些事实和观点。因此,制作出吸引人的标题也是编辑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编辑怎样才能将新闻标题制作的抢眼呢?笔者认为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进  胡蔓 《新闻前哨》2002,(7):46-46
目前,彩印已成为报纸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纵观国内彩报,不少编辑在色彩的使用上容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使用,报头、标题、正文都五颜六色,版面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读者视觉极易疲劳;二是一些报纸的编辑担心色彩搭配不当而因噎废食,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导致版面的单调。达·芬奇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排而又要美观悦目,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版面色彩其实有它独有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一、统一美:确定版面主色调统一与变化,是编辑美学中不变的主题,统一是主导,形成版面整体感;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地市党报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和增强,然而,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由于仍在走“照搬照套”的老路、版面不能保证等多种因素,其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有读者直接问我们:中央、省级党报时事版面多,信息全、办的又好,可就是要好几天才能看到。而你们地市级党报离我们最近、当天就能看到报纸,可时事报道为什么缺乏影响力?这也是我们地市级党报时事编辑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一期《新闻通讯》“修养漫谈”专栏里刊登了《请莫强人作“二传手”》一文,读后感到对通讯员将稿件寄给熟人的利弊分析得比较具体,而对“二传手”——编辑本身的情况谈得不够。在此想补充几句。排球场上的二传手,四方接应,心甘情愿地默默接球、传球,把球递给主攻手扣球得分。排球场上没有二传手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阅读报纸的视线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鹏 《新闻记者》2006,(5):F0003-F0003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报业协会采用了“眼球追踪”(eye-track)设备来跟踪记录读者眼球在测览报纸时的习惯、走向等。他们的研究发现.读者并不完全按照逻辑上的路径(也就是编辑预设的浏览顺序)来阅读报纸.报纸上有很多内容连争取读者一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任何一条报道或广告,首先要做到能够进入读者的眼帘。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农村报》自1997年9月1日改版以来,针对农村中普法任务繁重和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加了法制报道的分量。在编辑法制新闻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除了稿件的选择、删改、编排等应符合本报的编辑方针外,法制新闻要吸引读者,标题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样一则新闻,如果标题制作得当,整篇稿子便显得有声有色,生动诱人;如果标题制作敷衍草率,稿件原有的新闻价值也会因之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17.
李平榕 《新闻记者》2000,(11):41-42
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报纸几乎家 家都推出了诸如奥运专刊、奥运特刊、奥运金版等特色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赢得读者关注。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奥运报道的地域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有四个共同心理,包括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心理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也是读者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新闻理论上说,这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从新闻实践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多发局部化和服务化的新闻。”(《新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虽老犹新的议题我们编辑必须有很强的读者意识(这里说的编辑也泛指所有办报人员,由于读者读到的报纸是通过编辑成形的,行文方便就用编辑作代表)。这不是新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中一个最普通的常识。不是说我们报纸的性质中有一条是“群众性”吗?强调读者意识不就是强调群众观点吗?这是学习新闻学ABC就应该明确的基本观点。惭愧的是,在一段时期来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编辑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这个ABC。谓予不信,请翻翻过去的报纸,不难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不管读者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甚至明知读者没有一点胃口的,报纸还一股劲儿殷勤地奉送。相当枯燥乏味而且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报道,一般化的经验,报账式完成计划的数字,不透露内容的接见,随波逐流的表态……这些连编报人自己也不愿重看一遍的报道,占踞不少版面,不断地强塞给读者。还有,编辑俨然以师长自居,可能并不自觉地把读者看作群氓,居高临下、教之训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奥运年,作为4年一度的全球体育盛会,奥运会的报道历来就是各大媒体必争之热点,因此如何抢得奥运报道的制高点,是摆在体育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个课题。 针对历次奥运报道谁起动得早谁就抢得先机的特点,早在今年2月春节刚过,《钱江晚报》体育部根据编委会的布署就开始酝酿奥运会的前期报道,主要目的就是及早向读者推出回顾现代奥运会104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展示人类对奥运精神的美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报纸,尤其是报纸的要闻版,领导活动与会议报道是其不可或缺的两大宣传内容,常常占据报纸版面相当重要的位置,篇幅上也显得很重。但这两大宣传内容往往又是各级领导、党政机关干部十分关注而普通读者却不十分在意或者说只作“一般了解”的。由于这种特殊性,使我们在从事其报道中,弄不好会使领导干部不满意、普通读者不爱读,最终导致整张报纸在时政宣传上大为逊色。笔者在地方党报从事要闻采访、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