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基于驱动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实现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是适应我国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而新进演化出的专业方向。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具有一定个特殊性,其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论文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性原则、专业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和广泛性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与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车辆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对相关专业进行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应该抓住机遇,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城市轨道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城市轨道工程专业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及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轨道工程专业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的本科教育一直把专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形成了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设置课程。课程体系上,按照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安排教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均以专业课为核心,一方面,形成了专业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理念,并分析CDIO模式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思路,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交通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为背景,结合数学、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旨在培养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人才。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41所高等院校交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情况,包括总学分要求、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内地高校毕业学分较高但差异性小,在“厚基础”和“大实践”上存在突出优势,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分多,但综合性与统一性方面仍待加强。因此,研究将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的全面启动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和担当。针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车辆运用技术这一具体专业,深度剖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此提出“工匠精神”培养的三个阶段。对于各阶段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合作、校园文化渗透等方面着手,探索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随着国内外轨道交通的不断兴建延伸而成为一个新的热门学科出现,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轨道交通的许多共性,也有其独具的特点。根据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发展与教学研究现状,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适合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和国土资源行业的现实需求,本文研究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以通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四大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构架;同时提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计划,并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0.
《电机基础与机车车辆电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动机构造原理与维护的工艺过程,它是进一步学习《轨道交通构造与维修》、《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规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开通了地铁和其他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应运而生。如何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各个职能岗位的专业操作能力来促进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瑞荣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135-136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有非常专业化的培养目标定位和专门化的服务对象定位。“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双元师徒制”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轨道交通企业要求的专门人才.“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毕业和就业的“双业一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积极改善办学环境及办学条件,制订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定位,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为城市轨道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专业实验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实验"的车辆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1+X证书制度”有助于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在“1+X证书”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厚基础、宽岗位、活技能”的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综合素质课程模块+语言技能课程模块+若干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融合,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丰云 《职业技术》2024,(3):90-96
为提升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村镇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乡村振兴视阈下该专业的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一般通用能力模块”+“基层治理能力模块”+“生产经营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为四翼的课程体系。“一核四翼”的课程体系,突显了三农情怀特色、职业教育特色、本土农字特色、创新创业特色。实施这一课程体系,需要树立动态调整的课程设置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多维互动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元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灵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搭建自已的职业岗位能力成为 可能;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强化学生的关键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建立灵活的课程体系,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校探索的内容。 一、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应对人才市场变化 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该专业经过“3+1”、“3.5+0.5”、“实验班”和“统一文化基础平合”等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已初步探索出一个以“活”应“变”、兼顾就业和升学双重要求的课程体系,即成功构建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而基础应如何宽,模块应如何活,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轨交通车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关键能力也越发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分析关键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并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设备生产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城轨交通车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在城轨车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要实现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产教分离,赛教冲突,教证不符”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则需实现课程改革,以此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城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课程体系梳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1+X”站务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提升岗位适应性、教学有效性、大赛普惠性、证书实效性,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机制,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出适合制药产业相关的药学人才,制药工程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