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2.
一线教师都知道试卷讲评课很难上,头痛于学生错题太多,太分散。我们教研员就利用每年必上的实践课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试卷讲评课。教研员很大方,邀请老师们来听这节课。被她的躬亲示范感动之余,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陈老师的试卷讲评课的课题是第八单元力学评价卷B卷试卷讲评。  相似文献   

3.
为了承办一次大型的市级教研活动,杨老师需要上一节计算课。和杨喜梅老师一起研讨这节课的过程很有意思。最初我们看到人教版教材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大家设想这很可能会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计算课。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杨老师不怎么担心,她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用竖式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没有学过,  相似文献   

4.
"厘米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的重要的一节起始课,所以,在体验中建立观念就显得很有必要。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实际课堂上看,也是在努力体现这样的理念。总体来说,这节课对于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了圆的周长这部分知识后,郭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这堂课不同于我们以往的上课模式,真正是一节“做中学”的数学课。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制作笔筒来学习数学。郭  相似文献   

6.
心泉叮咚     
《同学少年》2015,(3):25
<正>按照以往的惯例,学校在中考前会给我们放两天假,让我们在家调整。因此,越往后的课越显得珍贵。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班主任任老师给我们上,他要把考试注意的问题一一交代给大家。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要离开学校,告别这拼搏三年的地方了,因此这节课的气氛凝重而严肃。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听着觉得特别刺耳,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呢?  相似文献   

7.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9.
深圳名师石景章先生曾给我们上了一节颇有启示的公开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讲爱国主义的经典课文。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篇很难讲的课文,因为这篇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偏长,并且如果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来讲的话,很容易陷入"语文课变成德育课"的困境。为此,我们特别恳请石景章老师为我们示范如何教学这一课。这节课上得可谓精彩纷呈,教学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平面及其表示法”这节课是上教版高二第二学期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都是以这样一段话引入的——“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三维的,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然后开始按部就班地讲解。但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这样的设计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以古诗文为引,重新设计这节课。  相似文献   

11.
祝贵耀老师的课上得很感人,也很本色。我们说语文学科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渗透上。如何渗透?我们在祝贵耀老师的课上看到了一种很有创意、很有实效的做法。第一个策略就是"有创意地问"。通过"问",让学生去思考。思考什么呢?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彰显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观,做什么样的人才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长大了》是根据教科版《我们在生长》这一课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后上的一节相当精彩的科学课。自己在不断长大,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这节课王晓青老师在课前发动学生作了准备,收集相关的事实和实物,如照片、衣物。从一个很有趣的“猜猜我是谁”的活动开始,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3.
<正>杨格《永远的一课》写欧阳老师冒着种种困难的考验,给"我们"上了一节很特殊的课——率领"我们"在风雪交加的时候去操场立正五分钟。因为欧阳老师这节课的形式和内容都显得很特别,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让很多学生不理解,甚至遇到了抵制,但是欧阳老师仍然咬牙坚持上完了这节让"我"永远受到教益的课。(作者称之为"永远的一课"。)作者把欧阳老师面临的困难写得愈大,完成任务的难度也便愈大,以此反衬最终完成任务的欧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型导入法 传统型导入包括:复目导入;直观演示导入;物理学史或故事导入.传统型导入,顾名思义强调了传统二字,上述这些导人方法过去甚至现在还有不少老师经常会用到.比如物理课上老师在课前阐述诸如此类的话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的内容,或者说在上节课学过……的基础上,本节课来学习其它知识在如今的物理课堂中,使用传统型导入法时一定要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进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即可.  相似文献   

15.
蒋军晶老师在博客中写道:“在南京上文言文《已死的母熊》,说实话,都没有进行试教,但这堂课终于让自己知道了什么叫‘高峰体验’,课上完以后,老师们给予我热烈的掌声,我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以后不太会上这一课了,我想保留这份感觉。”很荣幸,当时笔者也在现场听了这节课,也对这节课抱以了热烈的掌声,至今记忆深刻。为什么这节课掌声不断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堂,回味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6.
深圳名师石景章先生曾给我们上了一节颇有启示的公开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讲爱国主义的经典课文.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篇很难讲的课文,因为这篇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偏长,并且如果紧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来讲的话,很容易陷入"语义课变成德育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韩庆玲 《新疆教育》2012,(22):106-106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感觉:计算教学很枯燥,计算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我们班的学生家长都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粗心造成的,问我有很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他们的答案是:买本口算题卡练一练,提高计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2011年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上刘万元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我认真观摩了这节近46分钟的录像课,看完这节课,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可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美丽转身,变“枯燥”为“有趣”;变“难理解”为“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18.
王峰 《考试》2014,(12):29-29
<正>最近,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可以说这节课准备得十分充分,精美的课件制作,形式多变的习题设计,加上授课教师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这节课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什么都不缺。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好,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没有真正接受。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认为这节课的失败就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授课,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是这节课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教过"循环小数"的老师都清楚,这节课不仅教学内容繁多,而且教学难度也很大。教师要想在40分钟内教好该内容,确实很困难。听黄爱华老师上的这节课,收获匪浅。现将他的教学片断设计呈现如下,让我们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血管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血管是相通的,里面流动的是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80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