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道     
海涛  东冉 《课外阅读》2008,(6):61-61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相似文献   

2.
厚道     
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在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则美国俗语说:犯错误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别人犯错误时别去讥笑他。 “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在中国叫做“厚道”。  相似文献   

3.
厚道     
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在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则美国俗语说:犯错误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别人犯错误时别去讥笑他.  相似文献   

4.
厚道     
佚名 《老年教育》2007,(3):22-22
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别人犯错时别去讥笑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厚道     
正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句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过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作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那么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听话的男孩     
他6岁的时候,弄堂里有很多邻居男孩在踢足球,他想去参加,他的妈妈说:别去,当心衣服弄脏腿摔断!他就不去了,妈妈逢人就说:我的儿子很听话。他16岁的时候,一个邻家女孩邀他一起去看露天电影,他的妈妈说:别去,那  相似文献   

7.
<正>吃饭的时候和曹同学聊天,他说并不太明白我这次作业的重点,我让他讲讲看。他试探着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其实你是明白的,你只是不自信,不敢确定。"这句话是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但说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无意中的判断,往往和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样准确得让人惊讶。"老师,我也这么觉得。好多时候心里觉得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但也会习惯性地再找别人确定一次。"下午吃饭的时候,又遇到曹同学。他问我:"老师,你猜我最喜欢哪门课?"  相似文献   

8.
一点阳光     
魏晓英 《下一代》2012,(7):37-39
车浩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每天背一个花书包,这个书包是他上一年级的时候体弱多病的妈妈为他缝制的,这个花书包已经陪伴他五个年头,同学们都讥笑他背了。个女孩背的书包。每当有同学讥笑他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低头忍受,什么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9.
所树非人     
春秋时期,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子质的人,因为做官犯了罪,文侯罚他永世不得踏入魏国半步。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魏国北上谋生,辗转来到了赵国。他觐见赵简子并说:"我算是看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对别人施恩德了。"赵简子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个"傻瓜". 我总喜欢捏他身上的肉,讥笑他,说他是"大笨猪".他反过来捏我,说我是"小笨猪".上街的时候,我挽着他的手臂,拉着他这里跑,那里跑,试了这件衣服试那件,让他做参考,他却总是指着一些傻不拉叽的衣服让我试.我装作没看见地跑掉,他便不停地固执地喊我,我拉着他把他拖走的时候,他还很委屈似地说:"你试一个给我看嘛!"当我遇到喜欢的衣服,穿上了便不肯脱,站在他面前一动也不动地用闪亮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他,然后呵呵地傻笑.  相似文献   

11.
这句谚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说庸庸碌碌的人无法理解胸怀大志的人。秦朝阳城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用,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怎么知道我心中的远大志向呢?"  相似文献   

12.
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尊敬他。有一天,公明仪来到郊外,见此地山清水秀,鸟语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礼貌,但我们更在乎自己的"面子"。所以,当孩子不叫人,说话不礼貌的时候,我们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立刻大声地提醒孩子,纠正他的无礼行为,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叫人呀"!这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不是我没教他,是他表现得不好。——京师创智早教研发中心主任刘湘梅自由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年轻时候非常胆小。一次,他去参加学术辩论会,在会上他万分紧张地站起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发言,受到了众人的讥笑,有人甚至说他是傻瓜。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个严重的缺点后,便发愤练习演讲。他抓住任何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不怕出丑。他勇敢地报名加入伦敦的一个辩论学会,每星期都坚持当众演讲。刚开始,别人都把他当成一个"小丑",取笑他,甚至轰他下台,但他始终坚持演讲完再下台。他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挑战,内心里总是一遍遍地高喊:"我不怕出丑!我不怕出丑!"  相似文献   

15.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6.
负性效应     
《新作文》2012,(Z2):64
负性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我们在认识他人的时候,对正负信息形成的印象总是不均等,例如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而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人们常常总是把别人偶尔的"坏"记得牢牢的,却把他一以贯之的"好"抛之脑后。当别人一贯"好"的时候,你觉得那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对他也不差啊!"在别人偶尔出现"坏"的时候,你却不平了:"他怎么能这样对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情理交融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形成,不是空洞说教就能见效的。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要讥笑他人》,一上课我就直奔主题发问:“从小到大,别人给你起过外号吗?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缺点或缺陷被别人讥笑过?当时你的心情怎样?”许多同学举手发言。由于他们有过这种情感体验,主动参与的欲望特别强,说得情真意切。他们说被别人讥笑时的感觉是伤心、难过、痛苦、愤怒、抬不起头、想报复,等等。我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用心理换位、榜样感染等方法,从正反两面启发诱导学…  相似文献   

18.
晓瑞是个善良的男孩,但他总为自己的“善良”苦恼。晓瑞很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不是因为他小气,相反,他非常愿意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但他总担心别人会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一丝不悦,尽管他绝没有不悦的意思。要说借东西这种事倒不是天天发生,所以晓瑞的这种烦恼也不是天天有,但晓瑞每天的言行举止却带给他无尽的烦恼。走路时,他怕头抬得太高让人觉得他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了他人;有高兴事时,他也不敢面带喜色,怕别人认为他骄纵轻浮……晓瑞曾这样感叹:“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  相似文献   

19.
<正>你有没有想过,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能为别人的生命带来一点儿什么东西?不一定是实质的东西,但可能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或是跟你谈一谈心,心结就解开了,或是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他没有的特质,能够鼓舞他。这些就是我说的"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交往是有所图的,那人家图你什么?比如说我们家阿姨,她来我家工作,我除了付她薪水之外,还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因为我付这份薪水,别人也可以付同样多,为什么她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我为她的生命中加了什么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跟我来往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加号,  相似文献   

20.
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3,(3):38-39
文苑·萌http://t.qq.com/wenyuan-meng记录世界点滴感知人间冷暖●内蒙古呼和浩特求关注,求@,萌君在这里等你……@朱德庸: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居住的家装修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从事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现给别人看。自己的品位或成绩或格调,所思所想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