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林献丰 《考试周刊》2011,(26):53-54
本文分析了在一般文学阅读过程中关于陌生感的具体表现,并用实例阐明了几种常见的阅读陌生感,从而对文学阅读陌生感体验的意义引发了比较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正>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立德修身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正确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着偏、少、浅、弱的问题,即"阅读内容偏、阅读数量少、阅读层次浅、阅读能力弱"。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引导不够、方法不当。对此,我结合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尝试与探索,取得  相似文献   

4.
所谓"阅读的陌生化",就是在教学中将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将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将抽象的认识变为具体的形象,以唤醒学生对"新"的敏感,进而产生欣赏、品味的兴趣,让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从而激活思维,最终形成难能可贵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将操作实践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近百年来,已经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然而,“陌生化”不是对文本读者的硬性要求,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读者进入文本去寻找的,往往是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亲和力的“知音”和“知己”,是再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书面文化(文章和文学)的大视野里,“陌生化”不仅是一个心智过程,更多的是诸方阅读主体通过文本中介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既是潜在的,又是显露的;是开放的,又是有界的。而这些对话的基础源于阅读主体对读物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此“新”:感受一旦确定下来,对于特定的阅读主体来说,对于“他”的阅读过程就结束了;随着新的阅读过程的开始,“新”的感受仍在继续产生着。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个无限循环的触发点,便是“阅读的陌生感”。陌生感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不断变换体验的。  相似文献   

7.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深层感知和把握能力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语感.本文着重从形象语感、情境语感、风格语感三方面就其内容及培养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深层感知和把握能力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语感。本文着重从形象语感、情境语感、风格语感三方面就其内容及培养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再造想象能力是根 据文章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文 章所描述、说明的事物形象的能力。 再造想象是从语言文字中认识客观 事物、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中介和基础。再造想象能力是想象能力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的读书调查结果显示,能进入深度阅读和长线阅读的读者所占的比例很小,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探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起始阶段的阅读环境和起始阶段的阅读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身读者的培养。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高品质的终身读者,就必须重视阅读策略教学,让儿童具有强大的带得走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要想提高高考语文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熟悉”的陌生感。所谓“熟悉的”是说对高考试题有一种似曾见过的感觉;所谓“陌生感”是说学生其实并没有见过这种试题。总的说来,就是要使学生对高考试题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积淀,需要较长时间和艰苦努力才能培养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好方法。 第一,教师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见多识广 办法是:教师根据近年高考试题所考的知识点和知识面,花大量时间去为学生查找、设计一些与之类似的知识识  相似文献   

12.
梁志莹 《英语广场》2016,(2):160-161
针对当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的现状,笔者借鉴《英语课程标准》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图式理论,通过结合课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自主性,提出三个主要观点:(1)Reading for interest,提高趣味性,寻找阅读教学切入点;(2)Reading for in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on,授之以渔,加强阅读策略指导;(3)Reading for fun,内化阅读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科学阅读、自主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儿童阅读初感是指以儿童独特的眼光,在未经他人干预的情况下,调动自身原有的言语、情感、生活等经验,在自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以想象、思考为主的审美行为。尊重、珍视儿童阅读初感,以"顺守""反刍""织网"之法育养儿童阅读初感,必定能实现儿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重构起指向儿童意义的阅读新图景。  相似文献   

15.
16.
阅读教学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没有新奇感,这将导致阅读的低效与肤浅。教学实践中可引入文学创作的"陌生化"理论,否定概念,以引发新奇之探;勾连词语,以激发新奇之思;反向引导,以惊醒新奇之眼;点评引读,以营造新奇之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有时会疏于在阅读中进行创造,而保持"陌生感"。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师充分发挥阅读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体育教育以单一的增强学生体质功能逐步向健身、健心、娱乐、交际、终身体育等多元化发展。休闲体育也逐步溶入其中,并成为了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休闲体育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孩子应何时开始读书?答案在某种程度上令人难以置信:在他学习字母之前,即父母应作为孩子的读书“工具”。但朗读不要太具表演性,因为变换太多的语调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忽略故事情节。而好作品本身也毋须美化。读什么给牙牙学语的孩子听呢?朗读是使孩子习惯于读书的最重要阶段。尤其要注意那些优秀作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阅读感晤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即语言直觉.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材料的组合方式和规律.对语言符号及其承载的思想内容、情感、韵味等方面的总体感悟。语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联想、想象的活动。思维的参与.情感的融入等。培养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