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印章发展到元明时期,文人篆刻开始登上印史舞台。当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开始普及,印坛由此进入更活跃和更多元化的流派印时代,印章从实用阶段向艺术阶段迈出了关键一步。文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开创了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印界视文彭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1498—1573),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  相似文献   

2.
《青苹果(高中版)》2009,(7):F0002-F0002
戴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MBA在读。应邀担任第一二届安徽省“十佳青年书法家”、安徽省青少年书法展、安徽省现代篆刻展、西泠印社“中国印”华东选区第六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安徽选区、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审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篆刻,是印章在艺术方面的衍生表现,文人能够直接篆文刻印,是其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能以软硬适度的印石为质料,是篆刻成为艺术必要的物质前提。追溯篆刻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篆刻的创作者绝大多数是书画家。中国书画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书法的写意性是伴随着草书艺术的出现而产生的。就中国画而言,北朝时的六法论,强调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将写意性提到了绘画的先导地位。中国绘画由上古至南北朝时,是以  相似文献   

4.
篆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了丰富的美学知识,是进行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载体。在小学阶段开展现代篆刻教学,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新途径,特别有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艺术兴趣的培养和艺术实践的起步。  相似文献   

5.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向世人展示了篆刻元素在奥运会徽章设计中的成功运用,并使之成为中国2008年奥运会向世界传播的一个媒介,“中国印”这一概念由此得以传播到海内外。篆刻元素还可以运用到诸多的设计中,譬如建筑装饰设计。而作为富有表现力的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8.
篆刻艺术实在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几乎伴随整个中国文化史,但并不象其他的传统艺术,如其姊妹艺术书法绘画一样,受历史文化兴衰的影响而兴衰,所谓“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刘熙载《艺概》语).它在由先秦产生发展于秦汉达到第一个灿烂的兴衰期后,于南北朝、隋唐则处于衰落、沉寂时期,宋元有所恢复,于明清出现了第二次繁荣、兴盛、勃勃向上的局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篆刻艺术如此大起大落奇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呢?篆刻理论对篆刻史的研究成果应该说已相当丰富.如黄宾虹《叙摹印》、沙孟海《印学概论》、马衡《谈刻印》、韩天衡、孙慰祖《印章艺术概说》等,对篆刻独特的发展史都做了系统独到的研究阐释.但窃以为其对影响篆刻艺术兴衰发展的主要动因,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和对篆刻某些历史发展阶段性质的认识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补充、深入研究或可商榷处.一 在已有的篆刻史著中,当以沙孟海的《印学概论》影响最大.他从印章的社会实用和艺用目的的性质不同,将篆刻史分为宋元以前的“创制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游艺时期”两大阶段.篆刻艺术的自觉被认定为始于宋元.似成定论.然而问题却并非这么简  相似文献   

9.
林晨 《亚太教育》2019,(8):139-139
篆刻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特殊的技艺。将篆刻教学引入美术教育课堂是一个冷门,也是一项崭新的实践。探索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深刻认识小学篆刻教学的重要意义,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灵活施教,就能让篆刻教学活色生香,在美术课堂中含苞欲放。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篆刻”的艺术风格李俊一、”方寸篆刻”的民族性及制约性“篆刻”,亦称“印章”,它与中国画、书法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形式.印章最早是封建统治阶级官禄之士交流信息、证实身份的信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对篆刻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1.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含蓄多意、余味无穷,是一门以美寓意、以美养心的高雅艺术。在"志美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自2001年起创建学生篆刻社团,并将篆刻发展为全校普及的校本课程,至今已坚守了近20年。本文将从物态环境、内在体系、支持平台三方面例谈"志美"篆刻文化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篆刻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是在方寸之间展示汉字的形态之美、布局之美、结构之美的小众艺术,也是用一节课时间可以承载的艺术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创生出的各种书法篆刻的App,如果稍加组合,运用到书法篆刻课堂中会怎样呢?在篆刻教学中有趣的尝试会给我们的书法、篆刻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篆刻艺术是书法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篆刻艺术历时数千年至明清发展到了高峰。它是一枚耀眼的艺术瑰宝,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相似文献   

14.
分析文人参与篆刻实践并使篆刻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直接原因,主要归结为元代印章材质的改变和篆刻理论的出现。考察明清文人篆刻艺术思潮,经历了从“印宗秦汉”到“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嬗变,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三者合力之下,最终使篆刻艺术在晚清达到历史的顶峰。探究皖籍印人在明清文人篆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贡献,表现在开宗立派、艺术思潮引领、承启发扬三个方面,其贡献也为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94-100
篆书在清代的复兴,论者多关注金石学、考据学与文字学对篆书兴盛的推波助澜,少有提及篆刻创新对篆书复兴的客观作用。篆书艺术创新高潮出现在清中晚期,篆刻家们的篆刻创新是功不可没的,篆书的印化处理极大地促进了篆书的风格创新。作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成功实践者邓石如的篆书,其创新之路无疑是篆刻创新促进篆书艺术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骆培华,广东小榄印社社长。他接触篆刻的时间虽不长,且又是一位不大不小的企业家,对篆刻只是出于挚爱而忙里偷闲,但却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显现了特有的风貌。骆培华篆刻以古玺为宗。古玺相对汉印来说,有一套独特的风格体系,仅是单纯的描摹画形、  相似文献   

17.
正画画有写生之方式,书法、篆刻是无法写生的。学习篆刻这门艺术,除了临摹学习,几乎再无第二条途径。有些大艺术家,也是在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和感悟之后才具备了"屋漏痕""折钗股""万物皆入书、入印"的超跨度的变通能力。对初学者而言,只能"印内求印",印宗秦汉、隋、唐、明清流派印,在基础期必须经过这些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18.
《写意中国》是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开设的一门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关的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开设有篆刻、中国画、中医药、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是介于文化与艺术的中间学科.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是关于中国式的“人”的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自然不会少了对“人”性以及思想性的显露与点拨.比如:  相似文献   

19.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2):F0003-F0003
孙熙春,男,祖籍河北,1971年2月生于沈阳,现任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讲师,主讲汉魏六朝文学史、汉史传文学、楹联艺术、书法等课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协理事。学习工作之余,醉心于书法篆刻。1979年起,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在《沈阳日报》、《辽宁日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中国书画》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其名字及传略入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以及西泠印社编撰的《中国印学年鉴》;发表《篆刻絮语》、《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浅论六朝题画诗》等与书画相关的论文数篇。  相似文献   

20.
施锋 《现代教学》2014,(7):89-90
篆刻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篆刻艺术教学,对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技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