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在欣赏朱敦儒词作时多重视其隐逸词及其审美价值,但是朱敦儒在南渡后初期的爱国词作同样也值得我们重视。时代的苦难和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使词人这一时期的作品一改往昔隐逸词的风格,其思想内容充满了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家国之念,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梦玉 《文教资料》2011,(36):33-35
作为朱敦儒人生的分水岭,“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词人的生活状态,也改变了词人的创作风格。他的六首孤雁词,皆作于南渡之后,分别表现了南渡过程的悲哀,故国沦陷的屈辱,漂泊异乡的凄凉,壮志难酬的压抑.隐居山林的飘逸,以及无人理解的痛楚。词人借孤雁的意象,表现了自己的心灵轨迹,也表现了南渡群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在作品中提到“爱憎不相离”,他对民众的爱总是体现在他的恨里面,他总是把憎置于首位,这是基于非常的人类情境的确认,是爱的憎。所以在读鲁迅的作品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恨,是刻骨铭心,要么赤裸裸地不加掩饰。要么涨满了心却是隐隐地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4.
朱敦儒在清代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其作品清隽谐婉,犹具北宋风度。深受历朝文人的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各种原因,对朱敦儒的作品及其本人的关注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本文通过清人对其作品,包括比较有名的梅花词和令人瞩目的渔父词和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晚年出仕的评价来了解朱敦儒其作品和人品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朱敦儒词集《樵歌》中所写的明月为切入点,研究其词的风格特色、寄托在词中的情感与思想,及明月所传承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宋代咏物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苏轼、周邦彦、姜夔等人的词作上,而对朱敦儒咏物词的研究较少。朱敦儒《樵歌》存词246首,其中咏物词有27首。虽数量不多,但从写作手法来看,朱敦儒的咏物词在咏物、抒情一体化之外还具有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以及词画一体的写作特点。作为南渡词人,其咏物词蕴含了疏狂浪漫之情、忧郁哀伤之思以及隐逸避世之音这三种多样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笔者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用爱来充实学生的心灵,建立了真挚的师生情,收获的是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8.
她的眼睛 是如此的美丽动人 闪烁着智慧与爱的光芒 她的眼睛是如此的清新可人 让每一片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 她的眼睛 是如此的美丽动人 ……  相似文献   

9.
朱敦儒晚年归隐嘉禾创作了很多隐逸词,在其旷放闲适、随缘自适、如不食人间烟火之语的背后隐藏着朱敦儒暮年最为深重的精神痛苦——对自身失节的愧悔。朱敦儒词作中的愧悔作为一种文化心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议师爱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师爱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一种责任,愿每个老师都是爱的使者,成就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朱敦儒词中的神话意象不仅在类型方面较前代作家有所开拓,在意象的组合上亦有许多新変,大致可以分为比拟类意象、描述类意象和联觉类意象三类。神话意象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并列式意象组合、交错式意象组合和辐合式意象组合三种。与北宋诸家相比,朱敦儒词中的神话意象在题材内容方面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2.
舍勒通过其《道德建构中的怨恨》与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对基督教伦理道德中形成的怨恨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对话,某种意义上是他从尼采那里看到了现象学的雏形。通过文本上的详细分析与阐释,梳理出就怨恨或爱的西方基督教道德教化论之争的生命现象学进路是如何在尼采与舍勒这里展现的。得出三点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是舍勒与尼采都是从基督教道德教化"宗教感"的意向性上来谈论爱/怨恨的;二是舍勒通过复原被尼采拆解了的基督教道德教化而展现出其从尼采那里学到的现象学解释学之道;三是舍勒在尼采之后将生命哲学推进到生命行动现象学的面向。  相似文献   

13.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姿态。小说表现了作家对女主人公贞贞的深挚之爱,和她对落后群众的爱憎交织的复杂的情感态度,对鲁迅提出的“爱憎不相离”的美学命题做了有效的诠释和有力的支持,因此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新批评”方法对于这个文本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羌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优秀的民族,对华夏民族及其文化的缔造繁荣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其歌谣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从这个民族深厚感情中的爱与恨角度,努力探索羌族人民的朴实真切的生活——爱,爱得缠绵多情;恨,恨得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15.
宋惠莲从小在蔡通判家受到淫荡风气的熏染,所恪守的情感原则与传统化中对贞节观的“正宗”诠释有着不同的内涵。孙雪娥一直冷观旁观这个污浊的家庭,在好的身上带有一定的主体亮色和情爱追求的微光。韩爱姐悲观厌世,甘愿自绝于命而恪守贞节,实际上是她人生幻灭心态的一种非本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带着原始的蛮力和人的魔性,繁漪那己遭扼制的激情被又一次唤醒.那颗超乎承载力的心灵,在戏剧意象所蕴含的“人的生存困境“中,最终走向“最残酷的爱最不忍的恨“.心高情炽成乘戾,爱恨交织走极端.闪电霹雳中,烛照着一个美丽、痛苦的悲剧灵魂.  相似文献   

17.
京夫的长篇小说<八里情仇>形象真实地反映了饥饿年代、"文革"动乱、改革新时期30年的社会历史,具有多层面的认识价值;有断有续、开合自如的结构,容纳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多彩纷繁的社会内容;为当代文学塑造了时世宠儿、"不倒翁"左青农典型形象;具有给人以震颤和沉重感的悲剧力量;表达了关注普通人命运,健全平等科学的社会机制,创建农民新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朱淑真有着不同于男性的女性特质。从其作品看,她对情爱的大胆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叛逆行为,显示出朱淑真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同时,朱淑真还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笔调书写女性情感,表现出女性的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作品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说《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其在不幸遭遇和疯狂残暴的复仇史中迸发的强烈的爱与恨。初步赏析了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小说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谈爱情是萧红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萧红在小说中展示的女性爱情悲剧,凝聚了她的审美情感和生命体验,婚恋的不幸,源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尊严和价值的漠视,源自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女性自身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