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对科学精神进行讨论,归纳出科学精神的7种具体表现: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平等包容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拼搏奉献精神。虽然说每个人科学精神的形成不具有独立性,并且形成过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个体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以及所想经过内化并凝结而成的。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这个培养怀疑精神、实证精神的科技馆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科学共同体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合乎科学自身目的性的秩序、规范和价值的总和。 科学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其最基本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即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平等精神和协作精神。 (一)求真精神。 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精神起点。在科学共同体看来,追求真理是科学家唯一的真正使命。求真本身就是目的,一切利害的算计都可能导致歪曲真理。这种超越现实利害以追求真理的纯粹求知精神,是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科技馆作为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以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其他社会化科普教育活动为职责,具有公共空间优势的[1]科普机构,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类公共资源,积极主动与其他科普载体寻求合作,搭建社会化科学传播的交互平台。科学传播被认为是科学普及的一个新形态,是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一个扩展和延续,强调互动和内容形式的多元,  相似文献   

4.
5.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科学传播的内涵意义、框架构成、科学传播中科技馆的功能与作用而尝试科学传播的理论探讨;通过例举科技馆在科学传播中的实践活动,剖析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等要素;通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的政策、日本科学传播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发达国家在科学传播领域的理念与举措等作为借鉴;最后根据我国科学传播的实际情况、发展趋势及国外的先进经验,寻求解决科学传播中科技馆事业关键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作为校外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要发挥其在科学教育上的延伸性作用,学校科学教育因为时间、人数、器材设备以及学科考试压力的限制,会放弃对教材中实验的拓展探究,甚至忽略教材中不重要的实验,使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拓展探究的能力受到影响,所以科技馆的实验教育作为校外科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主要浅谈了笔者对如何提高科技馆实验教育水平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马尔凯对"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默顿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理论的方法和目的等角度来看,默顿是在倡导一种科学活动中应有的、积极的“科学规范”,而马尔凯对该理论的反驳是无效的。科学界事实上一直非常重视科学规范,然而同时也有大量的失范现象。随着科学活动与境的变迁,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一种与之相应的“适宜的”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规范研究领域,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具有范式的意义,但学界对它的诠释却见仁见智,文章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科学元规范)对其进行解读,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科学规范,而是某类科学规范(主要指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或是另一类科学规范(指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是科学元规范,最后,以科学元规范为基础,文章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体系,并且联系社会控制过程概要地说明了不同层次科学规范控制范围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实验教育是现代科技馆的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手段。科技馆的实验教育活动具有一切科学实验活动的共性但又别于其它实验教育活动,它更强调的是让公众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科学概念.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语音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市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出实现途径,建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自愿导向、考核机制、结构优化来培养科技馆科普志愿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人文教育在科技馆的重要性,探讨了科技馆如何体现人文教育,开展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实践以思想为本。科学普及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更涉及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培育。普及科学知识只是手段,培育科学精神才是最终目的,也是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面对科普过程中的诸多挑战,科普工作者应着重从普及常规知识、培育科学精神和弘扬爱国精神三个方面着力。在维护科学真理性的前提下,让科学顺利走进大众生活,是科普工作的基本使命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弘扬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是国民科学素质的内核,是抵制迷信愚昧和伪科学的有力武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文章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即执着的求真精神,严谨的求实精神,理性的求异精神,进取的创新精神,互助的合作精神和激励的宽容精神;分析了造成我国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营造舆论氛围、创新科普理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弘扬与普及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叶肖娜  刘伟霞 《学会》2020,(1):54-59
该文分析了在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可行性,阐述了实施开发相关展览活动的要求,介绍了近期中国科技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案例,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对科学家精神在科技馆的科普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探索,使科学家精神自然地融入常态化展览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馆传统的科学传播手段必然要与新型网络传播媒介进行深度融合。网络媒体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逐步占有更大更广的时空。因此,实体科技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科学传播,将会使更多的公众接受更宽的知识信息,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就科技馆如何利用互联网媒体高速度、大容量、更新快的特点和功能,做好科学传播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