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在中国系统介绍和宣传新村主义的代表。新村主义所宣扬的田园诗般的美好生活对当时渴望改变混乱时局的国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许多五四时代的进步青年,使得新村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在五四后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周作人作为文学领袖之一曾对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作人没有迎潮流而上,相反走回了一个狭小的自我空间,依然高谈“个人主义”,崇尚“尊重个性”,把个体生命价值放在首位,推崇无功利、无目的的“纯文学”艺术观。周作人的“中庸主义”思想是催发其跳跃性质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奠定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的领军人物,从文学思想方面对五四时期的胡适和周作人进行比较,从文艺观、创作观和翻译观细致地探讨二人的思想异同及相互映照的关系,展现他们对五四新风气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致力于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引进,在西方文化中,他不仅关注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翻译与评介古希腊的文学,而且推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以此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石,构筑了自己的"人的文学"的思想大厦."五四"时期的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理论,对整个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儿童”概念的发现,而对这一观念起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就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他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譬如,译者应该有人类学的相关知识,翻译中应该调整作品的文体和句法特征以贴近儿童语言的思想,至今仍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周作人翻译思想中的“儿童本位”观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教育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启蒙家。他的“人的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以往,人们只重视他的文学观,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研究的不多。其实,周作人重视“立人”,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话题。与鲁迅等思想启蒙家不同的是,周作人关于教育的论述要具体得多,并且大多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周作人学贯中西,对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十分熟稔,常用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20世纪中国充满活力的时期,当时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小诗"。周作人等近代文人对俳句的译介和借鉴,促进了"小诗"在形式技巧的运用、意境情调的营造及美学思想的渗透等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那闲适隐逸的情怀,像幽灵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其一生。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新村主义思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作人作为第一个把新村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人,他在新村主义的传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村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村主义的破产更加使他们追求真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影响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平民主义思潮也应运而生.受此影响,文学领域出现平民文学热潮,周作人即是平民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在当时的文艺界,他的平民文学理念很受关注,影响较大.但随着平民文学争论的持续,他本人对平民文学却有了新领悟、新见解.结合时代思潮对其思想脉络影响的情况,我们重新考察和解读周作人对平民文学理念探索过程,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荒野上叫喊”,是周作人对于自己从事思想启蒙工作的一种认识。为此,他从魏晋六朝文化里借取了许多积极有益的资源。在他看来,魏晋六朝时期虽是一个新的思想启蒙时代,但同时又因异族的入侵而对国民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以故,周作人对于其时的隐士现象抱着深切的同情态度,这一态度与其本人后来的思想转变及现实人生选择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以他的《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一系列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文章,富有实绩的创作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史上的重镇地位。从根本上说,周作人是一个受过西学熏陶的传统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离的精神渊源。然而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周作人又算是一位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时对"儿童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日本不论是儿童文学创作还是儿童文学研究都领先于中国。周作人回国后前十年对日本儿童文学的译介,尤其是发表在《绍兴教育会月刊》上的三篇译文,分别从趣味性、玩具、儿童争斗等方面探讨儿童教育,为其在"五四"时期提出"儿童的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读者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作家其人其文至关重要。周作人的读者观念对于全面完整地认识周作人的文学活动与人生活动不失为一种全新的视角。正是在五四时期,特别是《新青年》时期、《晨报》副刊时期和《语丝》时期,不断参与现代新闻出版活动,周作人的读者观念才得以逐步地形成与完善,并在读者观念的烛照与相互影响下,周作人最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表达态度、表达限度、表达目的以及文章特色。读者观念亦深刻影响到他整个文学活动与编辑出版活动的进程、形态与最终成果,伴随他走完复杂曲折的文学旅程与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而闻名,其实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五四启蒙的战斗精神。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激情的呐喊,在五四退潮后他仍坚持战斗。后期,他的散文主要以平淡著名,但冲淡平和只他的审美追求,虽然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但往往在平淡的外衣下内蕴着思想启蒙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早期周作人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似乎经历过戏剧性的变化:早期,他以激烈的反儒姿态开始了作为一个现代思想者的历程,随后又作为思想革命的主将,对儒家传统文化施以全面的抨击;然至二、三十年代后,他逐步亲近并标榜儒家,甚至以儒家自居,系统地阐释并宣传儒家思想。但这种变化只是一个表象,通过对周作人留日和“五四”时期有关思想的梳理,就可看出周作人在早期反传统姿态下对儒家文化的真实态度,及其早期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这个特殊的时期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凌厉浮躁。"凌厉浮躁"和他后期风格截然不同,这和"五四"时期这个大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导致其散文作品中表现着一种"凌厉浮躁"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就五四时期鲁迅与周作人在“博爱”与“暴力”两大原则问题上态度的歧异。论述了鲁、周二人人道主义思想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