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移为卖方市场,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闻传媒取胜的最重要筹码即是公信力。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发挥社会功能的前提;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新闻传媒公信力的构建要从新闻传媒的作品内容和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魏云  顾斌 《教育与职业》2006,(25):78-79
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长期以来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考上了新闻(传媒)专业.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新闻单位的大门。但是,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走向白热化的今天,各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门专业的背后.存在着深深的就业隐忧。  相似文献   

3.
“新闻线人”在当今传媒中越来越重要,他的出现,为新闻业扩展了广泛的新闻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新闻线人”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保障、与记者间的竞争等。“新闻线人”产生及其流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新闻业所需要的。“新闻线人”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新闻事业革新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欲     
当代新闻传播学只是把新闻欲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来论述,而对人类新闻欲的真正本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欲将情感、兴趣、需要居于中心地位,规定和表达着新闻价值的基础和本质,它实现了与人性本质的贴近.人类新闻欲的无限多样性,新闻欲满足的依次递升性,新闻欲程度的有限和反复再现性以及满足新闻欲的对象的可替代性等重要特性,使它成为人类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基本动力,同样也成为对人类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认识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必须认识新闻欲,新闻欲是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新闻欲研究的日渐式微并不能否定它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理论都绕不过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热线是新闻竞争加剧的结果,其本质是传媒影响倾向的开始.大众传媒的面孔不断变化,在宣传和新闻本源之间也不断较量.新闻源的密集度成了谋媒体角色转换的动力,也为媒体角色转换提供了条件,媒体从成熟走向理性,从理性走向人文.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传媒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以及传播载体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商务日语人才目标实施也发生了改变.新闻传媒自身所具备的传媒特性与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进一步带动我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进步,这对我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闻传媒角度出发,探讨了新闻传媒时代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目标实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邓莉佳 《华章》2007,(1):29-29
随着网络媒体向新闻传媒的全面渗透,媒体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竞争中也出现了合作的趋势,在某些领域形成了优势互补.因此,实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产业化运行不仅可以壮大我国传媒的经济实力,最终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传媒的新闻,文化传播能力,这也是应对西方强势传媒对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加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需要正确认识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曹清楚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空间;二需要处理好目前存在的制约传媒产业发展的观念滞后,体制不活,人才短缺等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传媒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电视传媒品牌的现状,从构建、运营两个方面来论证电视传媒如何实施品牌策略,才能在国内“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应对国外电视传媒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认为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的现状是:发行量小,种类少;内容贫乏;与外国报纸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新闻记者素质低下。未来新闻传媒要发展,必须要注意:多设报馆;调整报业的社会功能;选用良好的新闻记者;多设英字报;报纸自由;新闻与意见分离。《东方杂志》知识分子还对报纸与杂志进行界定,并认为社会性是近代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乔君 《新疆教育》2012,(16):24-2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在大众传媒席卷全球,中国加入WTO后面临国外传媒巨大挑战的今天,传媒走向市场,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新闻传媒已经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事业单位,靠政府拨款生存,而是必须自谋出路,自负盈亏。我国传媒业的基本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对于我国的新闻传媒来说,它又必须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按照这个体制的要求进行运作与坚持党报的党性,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新闻传媒追求经济利益与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是包容的。因此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根本原则,结合传媒走向市场后出现的新情况,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亿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不仅给新闻传播业界带来了显著变化,而且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结合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分析广西高校传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广西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改革和优化广西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既是宣传者、解读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在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强,全方位、多角度、高成效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传媒语言的张扬性和再生创造性混淆了许多既定的科学内涵。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式组合。规范新闻传媒语言的科学性与保持其艺术性的统一,对做好新闻传媒导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旗帜鲜明地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传媒的低俗化倾向表现为时政新闻的娱乐化、社会新闻的庸俗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传媒业庸俗化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侵蚀和不良竞争的恶果。只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沈正赋 《学语文》2002,(1):46-47
在当今的新闻传媒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涉案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还带有较为明显的违法性或歧视性,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新闻报道主体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同时也损害了新闻传媒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用道德化感性语言代替法律化理性语言 一般来说,新闻传媒与司法所秉持的话语立场是有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立的。因为司法秉持的往往是法律立场,在司法过程中强调技术性、程序化和理性化的运作方式。而新闻传媒追求和实现的大多为道德化话语立场,习惯沉湎于情感性判断的“漩涡”。当这种建立在情感性判断基础上的道德结论一旦形成,新闻传媒便尽情地利用道德优势,去表达自己对司法审判不容置疑的要求和倾向,其结果要么引起法律的妥协,要么引起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李淼 《华章》2013,(2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期间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化的中国,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新闻传媒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解读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推动者。新闻传媒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树立风向标;新闻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传媒业的竞争现状进行分析评估,认为目前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媒体尚属少见,因此开发其核心竞争力对我国新闻传媒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实践,阐述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探讨在传媒现有资源和能力中开发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介商业化趋势日渐加强,新闻娱乐化形式也逐渐的突出出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市场为取向,新闻娱乐化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下必然产生的结果。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即不可以完全取消大众传媒,也不可以完全走娱乐化道路,而应该更加有力的实施主流媒体与分流媒体分向发展。新闻不是娱乐节目,它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报道事实、提供真实合理的信息,但是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愈加开放,许多新闻走向了极端娱乐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网络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报纸、电视等也加入到了网络的队伍中,与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新举措实施的过程中,专家们强调的是加大对媒介融合的本土化研究与开发。媒介融合对传统的传媒产生重大冲击,国际上,新闻传媒也在根据本国的情况积极进行变革。我国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及时地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本课题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