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戴望舒是我国上个世纪30至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遗留的90多首诗作皆是我国诗歌文化的瑰宝,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还借鉴了法国象征诗派的韵味,突破了诗歌创作在语言上的限制。因此,戴望舒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在现代诗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五四”以后中国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雨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还翻译过象征派大师波德莱尔、魏尔伦等的诗作。《雨巷》成功的第一要素,无疑在于诗人对象征派注重象征和暗示手法的炉火纯青的运用所营造出  相似文献   

3.
《雨巷》是我国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载望舒的现代派诗是在象征派和新月派诗歌之后,借鉴和吸收了它们的长处,并加以古典诗词的养分铸就而成的。通过对戴望舒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艺术探索的历程,同时也可更深入的品味和理解《雨巷》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4.
刘琳 《语文天地》2012,(6):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象征派诗人,主要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等。《雨巷》是其代表作,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这一美誉。戴望舒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短诗,却在当时的诗坛上,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意蕴。就如同这雨中逢着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样,神秘、哀婉又凄凉。《雨巷》结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底蕴,又不忘收...  相似文献   

6.
魏尔伦作为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先驱,其诗歌美学观对中国诗人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从戴望舒早期诗歌创作特点开始,通过分析《雨巷》,从魏尔伦与戴望舒诗歌美学观相似性的四个方面(语言的音乐美、意象的平淡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忧郁美)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从时代背景等三方面分析魏尔伦是如何影戴望舒的。  相似文献   

7.
王淑红 《语文天地》2012,(11):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  相似文献   

8.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人最早把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引介到中国,并把理论付诸创作实践.李金发的诗很大程度上是对法国象征派的机械模仿,虽然其中也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但二者的糅合很机械,缺乏自己足够的消化和创造,许多作品由于过于骛新而流于怪诞.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则既全面地借鉴和吸取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发展的路子--在中外诗歌传统的交融与碰撞中坚持独具个性和民族特色.本文试通过对李金发和戴望舒诗歌艺术手法的论述,探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上,不断地寻求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好形式,博采众长,既创造性地吸收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戴望舒的创作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历来说法不一。我以为分前,后两期为宜。前期。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写新诗算起,直到一九三七年为止,属于第一个时期。在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译作家。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他在各个时期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分析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是必要的。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本文论述了戴望舒诗歌不同时期所受的主要外来影响: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法国现代温和西班牙诗歌。  相似文献   

11.
外来影响的民族化与本土艺术传统的现代化是汉语诗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戴望舒的三本诗集《旧锦囊》、《雨巷》、《灾难的岁月》为时间线索,以其所译介的外国诗歌为参照,试图阐释戴望舒诗歌创作对外来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纵观戴望舒一生的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主要外来影响是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法国现代派、国际无产阶级学运动和苏联学。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作为新诗拓展时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是继郭沫若之后对中国新诗进行第二次整合的一个界碑。研究者一般都注意到戴望舒的诗歌既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又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等的影响。但忽略了其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论文试从其诗歌的情节结构、话语的言说方式和抒情方式入手来分析其中的戏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是李商隐《浣溪沙》中的诗句。在这首诗里,李商隐就是用雨中的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手法。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诗人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象征派”以及“现代派”诗论与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等刊物。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和诗歌界一般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本文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了如实的清理和辩证剖析,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歌影响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