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叙事学框架内,独立的意识主体是意识流小说和复调叙述共同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多重声音组成的“多声部”叙述声音中除了人物的声音外,往往还有叙述者声音和作者声音;同时,“对话性”不仅仅涉及人物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还涉及叙述者与人物,甚至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从“复调小说”到“复调叙述”,叙事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川端成康(1899-1972),是当代日本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作家。1899年生于大阪,父母、姐姐的相继亡故使他从小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川端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成名。他先后创办过《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68年因其“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1899-1972)是在世人难以想像的死亡阴影下长大成人的。他3岁丧父、4岁丧母,随祖母生活后,8岁祖母死、10岁姐姐死、16岁祖父死。他在失去所有亲人的情况下读完了中学,挥之不去的孤独和感伤从此伴随着他。1920年,他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翌年开始发表小说。1924年大学毕业后,他随  相似文献   

5.
这部是作者的最巅峰之作,作品是描述日本近代的抒情性质的心理文学作品,作品诠释了悲哀的情感笔调很是叹惋优美,笔调通过抒情的情感表达,最终能够捕捉到人物心理的幽沉之美,并且流露出虚无的飘渺之魅力,让人体味到“物哀、幽玄.闲寂”这种日本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之美,也让人窥见佛教“生死轮回”思想对《雪国》这部作品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起笔于1935年,作者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事实上是由普通人在每一个瞬间接受的数不清的印象所构成。这些印象像是由成千上万颗微粒所构成的不断骤雨,从四面八方袭来,落下时,它们便形成礼拜一或礼拜二的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独特的意识流叙事手段,引导读者从看似混乱的意识流描写中找到秩序和和谐。  相似文献   

8.
《白鲸》的叙述视角和以实玛利叙述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中,作为第一人称的文本叙述者,以实玛利在许多场合中所采用的全知视角常常危及到他叙述的可靠性,进而也使读者怀疑麦尔维尔对小说叙述的把握能力问题。通过对小说文本的仔细梳理之后,读者会发现小说文本的叙述时态、以实玛利的人生观等事实表明,以实玛利的全知叙述视角不仅不影响他叙述的可靠性,反而使得小说更具有艺术性,使得小说阅读真正变成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语言消费。  相似文献   

9.
方嫄 《黑河学院学报》2022,(4):127-129+152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在文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其代表作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深入分析其作品会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都蕴含着日本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审美意识。作品《雪国》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是作品中极具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沉没之鱼》中对陈璧璧和朱玛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华裔形象。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说中的华裔形象,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构建华裔美好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现代派的开山祖师之一.其代表作之一《雪国》,创作于1935年,前后延续12年,一经发表便被推崇为"精纯的珠玉之作"、"旧日本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神品",堪称绝唱.这部抒情文学被视为"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一座高峰".《雪国》对人物形象空幻朦胧般的塑造和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安排,与作家本人的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雅坤 《文教资料》2006,(21):79-80
《伪币制造者》是20世纪初法国作家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它以崭新的创作技巧开创了法国小说的新局面。本文从其“纯小说”艺术主张、多视角叙事、小说套小说的“纹心”术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德在《伪币制造者》对于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创作技巧上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文教资料》2020,(4):22-24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角度,对非虚构小说短篇《我们是布莱恩》的叙述视角和人物思想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作者的态度、观点,与讲故事的方式关系紧密。若作者想要通过叙述影响读者的判断,在选择叙述视角方面就会尤其谨慎。当作者选择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时,其选择的故事内容和话语方式会影响叙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伪币制造者》采用了全知全能叙述视角、依次进行或交替进行的视角和多个视角的共同讲述这三类叙述视角及其转换,呈现出作家写作的探索性和实验性,显示了纪德在小说技巧方面的新探索,给20世纪上半叶危机肆虐、呼唤革新的法国文坛带来了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学的角度去研究叙述的产生和叙述者、听者的互动以及文化语境,将叙述看成是一个言语行为,探讨作为言语行为的叙述的合适条件,并辅以具体例子说明叙述如何实施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 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无时性叙述在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的运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的叙述时间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八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雪国》、《千只鹤》、《古都》三部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对这三部作品从各个方面肯定、赞赏;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否定、厌弃的两种迥异的评价和估量,也就愈益多了起来。随着小说在一些国家的翻译介绍,这样对立的判断,也就不限于日本一国了。《雪国》的题旨、基调以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和张悦然的《樱桃之远》,描绘的都是寻常小女孩的普通生活,通过清晰的故事脉络、清纯的感情基调、清新的语言文字构建出不落窠臼的意境,体现出别致的诗意叙事美学。本文以女性主义性别视角,通过对文本、故事、叙述、话语、语境等细读和比较,探究两代女性作家在叙事美学上的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有些文章写得特别好,闲来无事还想再读一遍,这就是好书不厌百回读,回回都有新收获。有些文章因为写得太好,你甚至不忍把它读完。不读完,就总感觉前面还有一个盼头。读完了就会怅然若失,觉得以后再也读不到这样意合神会的文字了。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