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物理》(上册),“学生实验九”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作这个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不相等,那么,作实验时用哪个小球作入射球好?为什么? 图中所示,是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小球发生斜碰时的情况,A为入射球、B为靶球。设A球的质量为m_1,B球的质量为m_2;两球碰撞前,A球的速度为v_(10)、其方向与两球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97年第5期、98年第8期和99年和4期分别发表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建立坐标》、《用解析几何方法更好》和《两种更好的方法》三文,对于同一习题,这三篇文章分别用求极值、变换坐标等方法进行了解答,读后深受启发。 原题是这样的: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υ0水平抛出一小球,设斜面足够长,求小球离斜面距离的最大值。 该题中是求小球离斜面距离的最大值,其隐含条件是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  相似文献   

3.
韦莲英 《物理教师》2008,29(2):61-6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4章有这样一道习题:在距离地面某高处,将一个小球以速度珈沿水平方向抛出,抛出时小球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设小球在空中飞行达到某一位置A点时的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在A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小球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小球从抛出点到达A点的飞行时间为____.(粤教版2005年9月第2版第97页至98页习题四第14题)  相似文献   

4.
贵刊02年5月刊登了《abc≤((a b c)/3)3在物理中的应用》一文,其中题2: 如图所示,用轻绳悬挂一小球,将小球拉至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物理》选修3-4上两个问题的理论研究发现:小球的运动不是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振幅是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是一种复杂的振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龚长流 《物理教师》2007,28(8):0-3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以下简称《新课程教材》)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中有这样一段话:“……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如图4.1—1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2010年第五期刊登了谢东源老师写的《利用计算机编程解物理难题一例》文章,利用编程确实很快也很精确的求解了小球所受重力的功率何处最大,笔者也有几种方法供同行参考。题目:一金属小球,系在轻绳上悬于O  相似文献   

8.
第19届全苏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九年级有这样一道试题: “把小球以初速v_1竖直上抛,球到地时的速度为v_2,试求小球飞行的时间,假设小球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跟它的速度成正比.” 何熙文编译的《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解答》(西南师大)中给出的解答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物理实验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的一种追求。在物理演示、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材采用如图1所示的“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装置,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让小球多次从槽上端相同的位置从静止释放,观察小球运动的轨迹,并分别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各个位置”,可谓“说得易做到难”。由于金属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当之快,运动的轨迹瞬间即逝,给学生描绘平抛物体的运…  相似文献   

10.
田元 《物理教师》2023,(1):80-83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理综第24题考查了小球平抛运动的问题,本文从该题的解析入手,联系当下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教学建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注重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教学、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减少重复机械刷题,回归物理教学本原,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物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师》1986年第3期登载了《超级球问题》译文。文章大意是:如在特别大的球上放一个特别小的球,然后把这两个球移到距地h高的地方,释放它们。这时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当两个超级球中的大球撞击到地面上时,小球脱离大球,并升高到9倍于h高的地方。有的同志对《超级球问题》一文提出异议,认为:①在两球下落过程中,它们始终是互相接触的,所以当大球和地面碰撞后向上反跳时,没有理由说,小球仍保持原来的速度v向下运动;②根据弹性碰撞的特点,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期页 篇 名 作者 繇藩麓瑟鳓j l “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杨毓才徐国梁2 l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尝试 ——“细线+小球”多角度研究教学设计 梁旭2 4 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王 彦3 l 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 李卫平3 5 浅谈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教学 干敏斐4 l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简介》 张大昌4 3 创新·实践-探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简介 彭前.陛5 】 从中考物理试题的变化谈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李天印吴景霞李卫红等5 3 中学物理浸润式实验教学简论 ——兼谈…  相似文献   

13.
曾经见到的一套模拟试卷中有一道试题,涉及到有关洛伦兹力做功的问题,且在我们物理备课组引起争议.看来,甚有必要对此类问题加以讨论.一、从这道试题的解答引发的疑问题目 如图1所示,某空间区域充满匀强图1磁场,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磁场中平行纸面方向,有一长为l的光滑绝缘均匀细管MN,管内M端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A.开始时小球A相对于细管静止,随之细管带着小球A沿垂直于细管长度方向以恒定速度v1向右运动.设小球A的电量保持不变,不计其重力和其它阻力,则小球A从管的另一端N离…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师》1988年第10期刊载的王历同志《小球反跳高度增大条件浅析》一文,应用动量守恒和恢复系数的概念、定量地确定了小球的反跳高度及其所应满足的条件。使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深入了一步。但由于该文未能直接针对有关疑问而论,读过之后,这些疑问恐仍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例如,在加拿大作者的原文(以下简称原文)中,假设了在大球结束与地面的弹性碰撞以速度υ(=(2gh)~(1/2))反跳时,小球仍保持原来的速度υ向下运动。如图1(b)所示。因而此时在大球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是以2υ而来的,如图2(a)所示。这样,两球弹性对碰后,小球将以2υ的速度离观察者而去,如图2(b)所示。最后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就  相似文献   

15.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历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重点考查的必考内容,我们先从1999年高考物理试卷第22题谈起,该题全文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m=1.0×10~3kg、电量q=1.0×10~(-10)C 的带正电小球,静止在 O点,以 O 点为原点,在该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 Oxy.现突然加一沿 x 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 E:2.0×10~6V/m 的匀强电场,使小球开始运动.经过1.0s,所加电场突然变为沿 y 轴方向,场强大小仍为 E=2.0×10~6V/m 的匀强电场.再经过1.0s,所加电场又突然变为另一个匀强电场,使小球在此电场作用下经1.0s 速度变为零.求此电场的方向及速度变为零时小球的位置:此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行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第2节"机械能的转化"阐述了以下知识点:物体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材中介绍了一个"弹簧将小球弹起"的演示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操作困难,成功率低;二是小球被弹起的方向很难控制,小球"乱跑、乱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演示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机械能的转化演示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2年第3期中陈玉青与孙霞两位老师的《并非作用与反作用力》文章,分析了如图1所示天花板下细绳悬挂一小球,其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球拉绳的力与细绳拉小球的力;细绳拉天花板的力与天花板拉绳的力,这两对力都符合“甲对乙”与“乙对甲”的形式,具有相互性,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然它们也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特点。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五章第七节"向心力"中,安排了"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见教材第20页,图5.7-1).该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下列三个问题:(1)实验中很难保证小球做稳定的圆周运动(.2)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小球转动半径减小很快,摆角很难测量(.3)小球转动周期测量也是本实验的难点.所以课本上  相似文献   

19.
有些物理问题以实际的物理现象为情境·解题的思路不容易找到,需要冷静分析,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突破.举例说明如下·技巧1 找出题目中隐含条件,画出相应图示例1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一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在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物理》选修3-1,静电场第2节"库仑定律"的演示实验有这段表述:"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阅读教材后,笔者想用教材上图1的装置进行演示,却产生了疑惑.笔者用绳套先后挂在铁架台上不同的位置,P1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大,丝线偏离的角度最大,P3处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最小,丝线偏离的角度也最小.但小球的高度变化了,电荷间的作用力不是水平的,难道这时丝线偏离的角度越大,反映电荷间作用力也越大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