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文可谓中学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却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状况:语文老师不愿意教作文课,学生不愿上作文课,更不愿写作文。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怎样搞好作文教学,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近两年来,我所教的班级有70多人次在各种作文大赛中获奖,部分作文在报刊公开发表,下面就略谈一下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节作文课。老师先问同学们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中医里的“四诊法”吗?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知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极展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创新作文训练课上,老师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就地取材,抛“砖”引玉。下面是这堂课的精彩片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实情况分析:我们曾经在学生中作过题为(关于作教学的问卷调查)的调查,其中有这么几个问题——(1)你喜欢作课吗;(2)你有记日记的习惯吗;(3)你注重老师的批改评语吗;(4)你不喜欢作的原因;(5)你把老师布置的作看作是什么。调查的结果如下:(1)喜欢(5%),一般(20%),不喜欢(75%);(2)有(13%),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整个过程,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都饱含着作者的自我思想.作家创作是这样,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老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8.
雷相明 《今日教育》2006,(10S):32-33
[问难] 回想起儿时上作文课的经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见得有什么愉快体验……一直以为这种痛苦是学生单方面的.没料想和老师接触深了,才发现许多老师都怕上作文课。 曾经采访过一位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他坦言:作文课很难把握,教师一般不会让外人去听他的作文课.学校献课也绝少选择作文课……作文课就像教学的“软肋”,老师、校方总是要小心藏着、掖着。 这是怎么了?作文教学就真的让我们如此心烦……[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千千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下面是全校组织的一次听课比赛中一位老师的授课教学。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文是令许多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事。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是常有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都感到厌倦、压抑、畏惧。交上的作文.老师看了都感到乏味、烦恼、失望。这可以说是不少老师共同的感受。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给作文教学开辟新的路,许多资深的语文教师都进行了许多尝试。以下就我自己做法,说点浅议。  相似文献   

11.
吴明堂 《中学文科》2006,(10):36-36
学生的印象中,作文课是枯燥无味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写作任务,同学们总是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写知识和技巧,又能对作文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只注意文学作品讲读的情感教育,却忽视了作文课的情感教育,在作文指导及作文讲评过程中,大多重视篇章结构及具体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张扬,心灵抒发。常此以往,学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困惑艰难而又尴尬的境地。学生只要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老师一批到作文也倍感头痛。一篇作文布置下来,学生要么半天凑不出百把个字.要么稀里哗啦、东拼西凑、生拉硬拽一大堆。其中的内容空洞、牵强附会、思路不清、逻辑毛病、文法错误、表达不准等问题已到了不容人忽视的地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上作文课还是这样的模式:出一个题目,稍作“点拨”,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写出的作文篇数不少,但往往“劳而无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明显。其原因何在呢?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的发展过程。学生认识的客体——任何知识本身也都以科学的体系为基础,有序可循。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作文训练也是如此。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克服作文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林仁心 《现代语文》2006,(8):115-115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作文课上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总感到没东西可写,自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被逼无奈,只好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胡编滥造,杂凑成篇。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长期作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作文课较为集中地进行写作训练固然必要,但我们却不可把眼光局限在作文课的狭小圈了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材料之来源为真经历真知识真感受。所以,应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活、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它的核心是学习语言,基本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其基本特征是: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曾看过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写过的一段对孙女作文"成长"的评价:小学时的作文童心童趣跃然纸上,语言虽纯朴,却读来亲切有味.但到初中就差了,高中就更不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仅靠每学期有限的几次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作文训练,找准作文训练的切入点。一、从课文的结构分析切入刚刚学习写作的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只是简单的语言片段,还没有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教师要借助教材有目的地进行作文结构的训练。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课《赶海》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我发现课文开头是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讲……",课文结尾还是这段歌词。师:这叫做"首尾呼应"。教师解释"首尾呼应"的含义。师:这篇课文是怎么运用"首尾呼应"的?生2:先写"我"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接着写"我"赶  相似文献   

20.
徐娟 《考试周刊》2014,(6):46-47
<正>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总是直接跟情感体验相联系。因此,作文教学就情感诱发而言,尤为重要。而现阶段,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学生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更谈不上情感的抒发。即使有些许的表露,也只是蜻蜓点水,无关痛痒,为了应付而完成。面对这样的难题,结合自己切身的经历,就如何培养孩子作文中情感的抒发,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走进大自然———激发作文情感的加油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