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②)第三单元的《赤壁赋》中,课文注解把“诵明月之诗”解释为“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很显然,作注者认为这里的“明月之诗”特指《诗经》中的该章节。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人教版)《信陵君窟符救赵》一文中“留军壁邺”的“壁”,课文注为“驻扎”是不准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壁”为“军营”.《辞源》释“壁”为“军垒”:此处应为名词动用.是“筑起壁垒”或“筑起军营”之意古时说军队驻扎用“军”或者“屯”,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4.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语出版社)选入了《木兰诗》一课,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云鬓”一词。编注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并注“鬓(bin),脸两侧靠近耳朵的头发。”对于后。笔认为是正确的.“鬓”泛指头发,在古诗中也很常见,如左思的《娇女诗》中“鬓发覆广额”中,就是这个意思。但“云鬓”为何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历朝边塞军旅诗》(华夏出版社,2001,1月版更生选注1第84页注为“乌黑的头发”。二如出一辙。“云”字在这里似乎应该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或“乌黑”。“云”字和这两种解释联系起来,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句,课文对“其”字的注释是“语气助词,表示猜测”,可第三册《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其”的注释却是“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祭十二郎文》中“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妇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  相似文献   

7.
蔡正学 《现代语文》2008,(5):109-109
人教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沿用了该社1990年版高中第六册语文(必修)所选的课文《张衡传》,同时也一仍其旧,原封不动地沿用了该文“治威严”的一个可疑注释:“治理严厉。治,治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为“牛顿第二定律”,关于此节编写笔者提出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黎国胜 《学子》2013,(1):13-14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各版本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不同版本教材是如何呈现这一重要内容的呢?下面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简称人教版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教科版教材)三种版本...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注释为:“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46)。”而《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则是“到了第二年”。到底是“到了第二年”,还是“到了第三年”呢?  相似文献   

11.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06年)第31页,糖原的“原”字变了。在人教版以往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如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2002年)第68—69页,糖元的“元”字一直都是用这个“元”的,为何突然变了?是否在印刷时出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②(人教版)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第三个子目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一表述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中,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字注释为“曾经”。根据这一注释,诗的颈联可理解为:“汉元帝凭借画图曾经识得春风面,可如今昭君骨留青冢,惟有魂灵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江苏教育版(以下简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二、三)的教学实践后,笔者想谈几点教后反思。  相似文献   

15.
朱向阳 《物理教师》2008,29(12):13-14
如图1所示,用小钢珠做空气分子模型,把装有钢珠的杯子拿到台秤上方,让钢珠连续地倒在秤盘上,对秤盘产生作用力,并通过观察台秤的示数情况来模拟演示气体压强的产生.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2(人教版2004年12月第1版)、《物理》选修3—3(人教版2005年6月第1版)、《物理》选修3—3(司南版2005年10月第1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2册(必修加选修)里“模拟气压的产生”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释“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勾践灭吴》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政”的解释不够严谨。略有瑕疵,请看其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65面,对于半衰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笔者认为,称为“元素的半衰期”不妥当.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核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因素(原子核的结构)决定,原子核的结构不同,一般衰变快慢不同,即半衰期不同.对于不同类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不同,半衰期不同;而对于同种元素,  相似文献   

18.
袁鹏 《教学随笔》2008,(4):20-2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灯下漫笔》(2007年3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第十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第四节“二项式定理”.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高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②选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中的“方宅”怎么理解,课下没作注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两句对举,“草屋八九间”,即茅草小屋八九间,而“方宅十余亩”,就令人费解了。是方方的宅院十几亩吗?十几亩一个宅院,无乃太大乎?即便说古代地广人稀,宅院基地可以并得大一点;即便说古代的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