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贺信     
《图书发行研究》是面向全国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图书发行业务、进行中外图书发行交流的理论性、指导性的刊物。创刊十年来总结和论述的从基层书店到省、市发行机构的经验,已为当前和今后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2.
从1986年《图书发行研究》创刊到现在,该季刊已连续发行了十年。十年来,它作为我国唯一的图书发行专业理论刊物,以精良的印制、朴实的文风、晓畅的语言在全国出版发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发行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作为  相似文献   

3.
《图书发行研究》(下称《研究》)已历经十个春秋,茁壮地成长起来了!全国的图书发行工作者都为有自己的一份理论刊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研究》诞生十年来,历经坎坷,走过了一条十分艰难的生存之路。这个刊物是由徐召勋教授倡导、创办并主编的,由二十二家省(市、区)新华书店联办。创刊伊始,联办单位曾资助了部分资金,此后全靠刊物发行自身收入维持至今。据我所知,编刊人员,包括徐主编在内,一人身兼多职,尽量把  相似文献   

4.
《图书发行研究》自创刊起,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它是我国图书发行战线上唯一一本公开向国内外发行的理论性、学术性专业刊物。它宣传、贯彻党的出版发行政策,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在探索图书发行的客观规律,推动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和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探讨改革理论,推动图书发行工作,培养发行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图书发行研究》杂志的诞生,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沃土“园地”,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块自己耕耘的“园地”。 《图书发行研究》是我们所喜爱的刊物。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适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有许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或本刊)已经走完了十年的路程。下一步怎样走?这是当前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过去的十年,《研究》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协办省店和广大图书发行工作者的支持下,一直健康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来,刊物越办越好,在国内出版发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6年,安徽省图书发行学学会办起了全国唯一的图书发行业专业刊物——《图书发行研究》,为了使这份刊物能够扩大影响,茁壮成长,经安徽大学徐召勋教授倡议,由华东六省一市新华书店参与联办。浙江省和华东各省(市)新华书店积极支持,1987年10月在杭州召开华东地区各省级店负责人会议,会上通过了《图书发行研究》的办刊方针、原则及编、印、发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当时是内  相似文献   

7.
《图书发行研究》问世以来,南通各店的发行工作者深深爱上了这一研究性的刊物,把它视作良师益友,读《研究》刊物,写研究文章,一时蔚然成风。《图书发行研究》曾以较多的篇幅发表了南通作者的文章。刊物的启发,改革大潮的影响,使我们与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把发行科学理论研究活动列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活跃了基层管理工作,推动了发行体制改革,是振兴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为庆贺本刊创办十周年,很多读者来稿、来信,对本刊给予很高的评价。有的称赞本刊是期刊领域中的“一块净土”、一直“坚持走正道,追求高品位”、是全国图书发行界“最具权威性的刊物”。有的读者来信说:“学术性刊物,全国几乎无一例外要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生存,而《图书发行研究》靠自身能力生存和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还专门写来贺词。贺词最后说:“……办好《图书发行研究》这个  相似文献   

9.
几点建议     
《图书发行研究》从1986年创刊以来已有十周年了。十年来,她对图书发行战线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繁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四川的一名读者,仅向《研究》的主编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研究》创刊十年来,刊登了近千篇有关图书发行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图书发行的方方面面,从实际出发,针对当时书店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探讨。因此,《研究》深得新华书店广大职工的喜爱。在重庆市的每个基层新华书店和市店的每个部门,都订阅了《图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新华书店委托成都大学创办的图书发行学专业班,于10月3日正式开学。六十五名学生全部报到入学。成都大学受托开办图书发行学专业,在四川省的高等院校中是第一家,就全国而言,也只有武汉大学于去年才开办了这个专业。图书发行学专业将开设二十八门课程,其中包括《图书发行概论》、《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学》、《图书分类学》、《读者研究》、《市场预测》等十门专  相似文献   

11.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发行第一家刊物《图书发行研究》历经十个春秋已由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小树。她走正道,明方向,贴近基层,贴近时代,展示一批研究成果,培育一批人才,为繁荣我国的出版发行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出版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如果从1983年中央作出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出版科学研究,建立中国出版发行研究所算起,也只有四年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见之于图书刊物的出版研究的论文不断出现;全国已创办《出版与发行》、《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编辑学刊》、《出版研究》、《辞书研究》等出版研究的专门刊物;出  相似文献   

13.
《图书发行研究》杂志是在不花国家一分钱的条件下,办起来的一个纯学术性的专业期刊。它的创办填补了图书发行界无学术性专业期刊的空白,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全国图书发行界唯—一本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专业刊物。办刊十多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后,它的质量明显提高,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它的办刊模式为学术性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过十多年的办刊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它符合“十五大”精神,符合“三个有利于”。它的创办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出版发行事业、对子孙后代,有百利而无一弊。在安徽出版的社…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图书》杂志由加拿大书评周刊有限公司出版,一年出十期。加拿大文化委员会和安大略艺术委员会协助出版。该杂志是加拿大全国性的书评刊物,设有编辑和副编辑各一名,另有新闻编辑、发行经理和顾问等。《加拿大图书》的大部分篇幅用于书评。书评写得都很简炼。十二、三页往往可以评论二十本书。评论的范围有小说、诗集、传记;有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15.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自创刊以来,已经过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是伴随着发行体制改革而渡过的十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走向成功的十年。 我初次拜读《研究》是在安大求学时,系里几位老师是《研究》的编辑,我很敬佩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办刊工作中所表现的奉献、敬业精神。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芜湖市店业务科工作。芜湖市店近几年的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高,这与把《研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编委会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在上海市警备区第四干休所会议室召开。《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的编委和编辑部成员共24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高校图工委秘书长、《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副主编庄琦主持。本刊编辑部汇报了2006年编辑部所做的工作及来稿、用稿和发行情况。庄琦秘书长就2007年的办刊思路以及方展方向谈了看法。会议中,在座的编委们纷纷发言,一致肯定了刊物的质量以及编辑部的工作。同时,大家就如何继续办好刊物,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版界唯一的一本纪年体实录——《中国出版年鉴》1995年刊近日出版。1995年刊年鉴约160万字。它以《出版界权威人士谈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开篇,对出版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有指导意义。“专文”,刊载了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的《总结经验 深化改革 促进图书发行事业健康发展》一文,对现阶段我国发行体制的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刊物介绍了1994年我国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版权及发行  相似文献   

18.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十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发行部门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变化。为了记录出版发行部门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足迹,为了总结交流十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发行体制改革的经验,促进发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署发行管理司组织编写了《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实践》,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王益同志作序,收进了1982年朱穆之、王益同志、1990年宋木文、刘果和袁亮同志分别在全  相似文献   

19.
看了《出版工作》第四期王益同志的《图书发行浅谈:单轨制和双轨制》一文,很有启发。该文在总结几十年图书发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实际存在的单轨制发行渠道,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了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徐教授: 您好!我是一个“老书店”,对图书发行理论研究有极大的兴趣。您主编的《图书发行研究》,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教材,我特向您表示祝贺。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图书发行研究》第37页《对强化新华书店企业形象的思考》,是一篇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