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文本的写作思维的附带觉知才可能生成"。换句话讲,要想解读好文本,就不能一味地在文本意义——焦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1+教+NP2+V+NP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3+(NP1)+教+NP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1的消显、V的受事NP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得”从及物动词转化为助动词,是“得”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要演变。在这一语法化过程中,“得+谓词”语境是“得”语法化的句法条件;从“行域”到“知域”的隐喻作用是重要的认知基础;在语法格式“主语+助动词+谓词”的强大类推作用下,“得”语法化为助动词。  相似文献   

4.
光山方言体助词"在"按其功能意义可分为"在1"和"在2",分别组成不同的句式。主要探讨它们和动词搭配时所受到的体意义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助词"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V+在+处所宾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明"在这里/那里"处在"在"语法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圆锥曲线中常见问题1.不能灵活掌握圆锥曲线定义例1已知有一双曲线与x2/25+y2/16=1,且其虚轴长为4,有一点P0,距左焦点为6,求该点距右焦点为多少.错解:用待定系数法设双曲线方程为x2/a2-y2/b2=1.易知椭圆焦点为F1(3,0),F2(-3,0),因此b=2,得a=231/3.因|PF1-PF2|=2a,得|8-PF1i=431/2,得出PF2=8-431/2或PF26+421/2剖析:解题过程中仅仅考虑到了取绝对值,但是因题目中给出了条件"P0距离左焦点为6",因此可进一步判断结果有几个.正解:设双曲线方程为x2/a2-y2/b2=1,根据椭圆x2/25+y2/16=1可得焦点坐标为F1(3,0),F2(-3,0),因此b=231/2,假设P0位于右曲线,取右曲线距离左焦点最小距离为231/2+3>6.因此可判断出P0并不在右曲线上,只可能在左曲线上.求得结果为6+231/2.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中的特殊语法语用现象"有+V/VP"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了"有+V/VP"格式在现代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情况,阐述这一格式的语法、语用功能与语法化过程,揭示其演进规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若在一组数据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记作x=(x1f1+x2f2+…+xkfk)/(f1+f2+…+fk).其中,f1、f2、…、fk分别是x1、x2、…、xk的权.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要找准两点:①计算所有数的总和;②数据的个数.二者的商就是平均数.要注意避免用各类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类数来求平均数的错误.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具  相似文献   

8.
<正>1.真题呈现(2023·全国甲卷·理12)已知椭圆■1,F1、F2为两个焦点,O为原点,P为椭圆上一点,cos∠F1PF2=3/5,则|OP|=()■2.解法探究根据题意知a=3,b=■,c=■,焦点在x轴,设PF1=r1,PF2=r2,P(x1,y1),不妨设x1>0,y1>0,则r1+r2=6.  相似文献   

9.
文[1]末提出三个猜想不等式,其中第二个为:若a,b,c为满足a+b+c=1的正数,则a/(b+c)+文[2]通过"构造函数,化曲为直"的方法,对①式给予了证明之后,将它推广为:若x1,x2,…,xn是满足x1+x2+…+xn=1的正数,则文[3]通过"构造函数,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凹凸性,再利用琴生不等式"的方法,先对①式给予了证明,然后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形:若x1,x2,…,xn是满足x1+x2+…+xn=A的正  相似文献   

10.
"热化学"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但考点题型相对固定,学好"热化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典型例题加深概念的理解,注重易错问题归类,反思出错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审题不细心出错例1已知:CH4(g)+2O2(g)=CO2(g)+2H2O(1)  相似文献   

11.
<正>1经过抛物线上两点的直线方程及其证明经过抛物线y2=2px上两点G(x1,y1),H(x2,y2)的直线方程为2px-(y1+y2)y+y1y2=0.由此知,经过抛物线上两点的直线方程是用这两点的纵坐标的和与积来表示的,结构对称优美.下面给出两种证法.证法1:设点法当直线GH与x轴垂直时,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常用"一点儿也/都"结构来修饰否定副词"不/没",表示完全否定,其意义特征来源于对微小量的差等否定,利用"连……都/也……"句式将语义焦点固定下来后,经过长期的语法化,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N1跟N2过N3”是沅陵话中常见的给予句,其中N1代表与者,N2代表受者,N3是与者所与亦受者所受的事物,可以是数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光杆名词,“跟”是人物方向介词,存在着“跟随义动词>伴随介词>人物方向介词”这样一条语法化路径,“过”是给予义动词。  相似文献   

14.
文[1]利用函数f(x)的"不动点"巧妙地求出了形如an=(aan-1+b)/(can-1+d)(a,b,c,d均不为零且(d—a)2+4dc≥0),及an=(aan-12+b)/(2aan-1+c)(a,b,c均不为零且c2+4ad>0)的数列通项公式,读后深受启发,经过研究发现,利用函数f(x)的"不动点"还可求出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题目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焦点在x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l2,经过右焦点F垂直于l1的直线分别交l1、l2于A、B两点,已知  相似文献   

16.
例1 C0n+1/2C1n+1+1/4C2n+2+1/8C3n+3+…+1/2nCn2n=2n.分析·解构造概率模型:有两盒火柴,每盒n根,现从任一盒中取一根火柴,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一盒火柴已取完,求另一盒恰有k根火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比为2:3,求证:6b2=25ac,证明: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2+x1=2/3/2=(13)/6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x1+x2=-b/a x1·x2=c/a  相似文献   

18.
一、解"条件缺少型问题"例1已知y1=kx,y2=k2x+b,y=y1+Y2,当x=3时,y=9;当x=4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欲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需求出k1,k2,b,而根据已知条件无法一一求出,因此该题属"条件缺少型问题",利用整体思维方法,可使问题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基本模型"an+1=ban+c"及其变式来说明"待定系数法"在求数列通项时的重要作用.基本模型an+1=ban+c.若b=1,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c=0,b≠0且是常数,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20.
时间副词“在”语法化历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副词"在"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在"的产生与"正在"的语法化有密切联系.副词"在"就是语法化于"正+[在+(谓词/谓词性结构+之间/之际等)]"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