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泽西岛是不列颠群岛中第一个设立邮筒的小岛。1852年,在英国邮政的视察员、小说家安东尼·特若洛普建议下,岛上设立了路边邮筒。现在,泽西岛上共有187个邮筒。 泽西岛邮政局的设备部对岛上的这些邮筒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瑞典邮筒:蓝色为本地邮件专用,黄色可投寄本地及国际邮件法国邮筒近观欧美邮政(二) 邮筒@司徒一凡~~  相似文献   

3.
七、香港邮政日戳取消“时”印模3月31日开始,香港邮政的邮件处理中心,在盖销从邮筒收取的信件时,邮政日戳上的“时”印模取消;此措施不适用于根据空邮截止时间在中环邮政总局、尖沙咀邮政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邮票的诞生地。2003年11月笔者到伦敦,有机会点滴了解英国的邮政服务。英国皇家邮政的标志为横十字形,一横红底黄字。一竖上为皇冠。椭圆形的邮局标志、街头的邮筒、邮政车、邮运员  相似文献   

5.
林猷熙 《集邮博览》2009,(12):22-23
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2006年5月18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博物馆和收藏品(二)——通讯博物馆》邮票,全套8枚和1枚小型张,邮票画面都是澳门通讯博物馆的收藏品,如"1845年《澳门海邮》邮戳"(图1)、"邮秤"、"1910年《王冠》邮筒"等等。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香港邮政创办160周年,香港邮政除发行《香港邮政一百六十周年珍贵邮票小册子》以作纪念外,又举办香港邮政史展览,同时组织全港学生参加书信征文比赛,并将10月9日定为“免费寄信日”。“免费寄信日”并不是无条件免费寄信。香港邮政特印制了一款“邮资已付”邮筒,免费分发给部分在校学生,作为10月9日免费寄信之用。这枚邮简是香港邮政首次发行的免资邮简。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我到英国做了一次深度游,每到一处,都会给邮友寄上一枚当地精美的明信片,在寄明信片的同时,也观察了一番英国的邮筒。小小邮筒的背后,其实还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英国邮筒最早要追溯到200多年前的1809年,当时英国西约克郡韦克菲尔德邮局,在其外墙上设置了一个投信槽,以方便公众投寄信件,这是目前已知的英国最早的一个邮箱。此时,罗兰·希尔倡导的现代邮政尚未诞生,因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瑞典曾发行过几组介绍瑞典民族服装、儿童游戏、邮政博物馆、邮筒邮箱等为图案的邮资封片简,颇有特色。拟按组作一简要介绍。先说瑞典的剪纸艺术。1981年5月瑞典邮政发行了一组以此为题材的邮政用品。共3枚。包括1枚明信片,  相似文献   

9.
1971-1973年间瑞典邮政发行过4枚以民族服装为主题的邮政用品:2枚邮政明信片(post kort)和2枚邮筒(post brev)。1971.11.10先发行2枚:1枚明信片和1枚邮简。1972.10.7又发行1枚明信片。最后1枚邮简是1973.3.2发行  相似文献   

10.
顾忠德 《上海集邮》2003,(11):42-43
邮政通信的传递过程主要有4个环节:收寄、分拣、运输和投递,分拣是其中劳动强度较大一环(图1,挪威)。 邮政人员按一定的路线、时间和频次开启邮筒(箱),将人们投寄的信件带回邮局,经过清理和盖销收寄邮局邮戳后,再由当地送到分拣室;  相似文献   

11.
月贞  光午 《集邮博览》2003,(4):24-24
1840年以黑便士邮票的问世为标志的英国邮政改革降低了邮费,方便了大众。但是人们为了投递信件仍要走很远的路把信送到收寄所,有时甚至要跑到几英里以外去投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街头邮筒应运而生。2002年是英国第一只邮筒在泽西的首府圣·赫利尔启用150周年(题图——泽西小型张)。1852年11月,在圣·赫利尔设了4个邮筒作为试用。这一倡议出自著名讽刺作家安托尼·屈洛普(Anthony Trollope),当时他还是位邮局的职员。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6日,我去西藏拉萨参观了布达拉宫,在最高层的游客休息室,看到有非邮政的纪念戳及出售相应的明信片,兴冲冲地盖了几张明信片,但布达拉宫没有邮筒,依据资料提示,走进了最邻近的邮政部门,即我这次旅游必去的八角街邮政所。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静 《集邮博览》2008,(11):28-28
值2008年10月9日世界邮政日之际,北京残奥会闭幕式邮筒在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之后,被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收藏,作为展品收藏并记录中国邮政这一历史时刻。2008年9月17日晚,北京残奥会即将落幕之时,一场名为《给未来的信》的大型文艺晚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浪漫而温馨的闭幕式现场,52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5日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邮政在全港各邮政局发售一款本地邮政速递“邮资已付”专用文件袋。供用户购买后随时装入重量500克以下邮件,不必前往邮局柜台递交,可在每日最后开筒时间前直接投入各处邮筒,即能获得香港邮政第二个工作日下午一时前送交收件人(寄往屯门、元朗、东头工业区,及粉岭安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已久的直接通邮实现了。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筒、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根据有关资料,在此之前两岸的邮政往来从1988年4月18日起,台湾当局开始采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集邮博览》2008,(10):17-17
在人们的印象中,邮筒只是用于投寄普通信件和明信片的。但是,自2007年8月以来,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的市民会发现,街头又出现了一种红绿双色信简。其中,绿色的一面为传统的"邮政信筒",可投寄普通平信、明信片;而红色的一面为"同城快件",能投放文件类同城快件。  相似文献   

17.
何欣 《集邮博览》2009,(10):54-54
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于1949年12月10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为纪念这一新中国邮政史上的重大事件,邮电部于1950年11月1日发行纪念邮票一套2枚,主图相同由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组成。  相似文献   

18.
王红旗 《集邮博览》2010,(10):65-65
当我们把信件塞进邮筒或者交到邮政营业柜台,总是希望这封信能够寄达收信人手中,但有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邮递员把信件又送还给了我们。怎么回事呢?看看信封上有没有粘贴一张批条,或者盖了一个特别的戳记,那上面就有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邮》1998年第1期刊载了李曙光先生的《北海“免邮寄递”邮筒之探讨》文章,对这件在战争年代由非邮政部门印发的印刷品“定性”颇费思考,仍有疑惑,诚盼邮友们直言协助研判。笔者现在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经过短暂的重新装修,邮博馆新天地分馆第三次发生显变化:馆名一律采用江泽民为上海邮政博物馆题写的手写体。内部基本格局还在,展示部分经过重大修改,以模型、老照片、实物微缩复制品为主,从古代驿站、驿路说起,然后依次介绍清代、民国直到新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完整概括上海的邮驿通信发展史。中央展柜里的陈列品调整为两部分,—部分是中外邮筒微缩模型,一部分是选介中外珍邮复制品的“邮票与集邮”专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