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3日《京剧净角》继《京剧旦角》(1983年)、《京剧丑角》(2001年)和《京剧生角》(2007年)后的第四套系列邮票。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8,(1):5-7
2月23日《京剧净角》继《京剧旦角》(1983年)、《京剧丑角》(200l年)和《京剧生角”(2007年)后的第四套系列邮票。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粗壮浑厚,  相似文献   

3.
汉斯 《集邮博览》2009,(10):74-74
为纪念新中国60年大庆,北京市邮票公司首次用滚轴式个性化邮票大长卷的形式再现国庆大典。1《国庆大典》典藏版邮册内国庆60周年邮票齐全,包括4+1M国庆整版邮票、3整版阅兵邮票、4枚国庆纪念封、阅兵方阵个性化邮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12,(10):50
具体详情请咨询集邮总公司联系电话:63649305《和田玉》邮票珍藏册,首次将和田玉与邮票结合起来,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邮册内的和田玉图案为"三教九流图",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精美的手工雕刻和田玉与和田玉邮票、小全张有机的结合在邮册内,绝对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和田玉收藏者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旅人 《上海集邮》2002,(1):22-23,43
新年将临,邮友们又对2001年邮票设计评头品足一番,现把我所见所闻所感综合起来,向诸位读者作评奖漫说。 特等奖 空缺 集邮朋友期待今后有谁能上此等级。 一等奖 (以下均按发行先后品评之,排列不分先后)。 《京剧丑角》 京剧是国剧。有关京剧的邮票自1962年发行《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和小型张之后,又发行了《京剧脸谱》、《京剧丑角》。相比之下,“梅  相似文献   

6.
昭镛 《集邮博览》2012,(7):76-76
大部分集邮的人不会满足于只买新发行的邮票、邮资封片,总会变着法子玩一些花样,体会集邮的快乐,我也是如此。2011年《辛卯年》邮票发行时,我从集邮公司买到一本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辛卯福二十四节气》邮册,里面除了大、小版兔票外,还有福字二十四节气专用个性化邮票24枚,未裁切的二十四节气纪念封24枚,每枚封左边分别印有以辛卯兔为主图的每个节气的图案,右边还预印上每个节气名称的北京纪念戳,背面印有相应节气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于1979年9月,从邮电部邮政总局调到邮票发 行局(中国邮票总公司),担任设计室主任。这时,《斯大 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正在雕刻;《白求恩逝世四十周 年》邮票的图稿已设计完成,正在办理审批;《齐白石作 品选》邮票,除小型张上的白石老人画像在最后修饰 外,各单枚邮票正在北京邮票厂印制。我开始接触的第 一套邮票是《国际档案周》。  相似文献   

8.
年过花甲之人能拥有几件心仪的收藏品,肯定是一种十分惬意的精神享受。在我的藏品册中,珍藏了一组4幅40多年前的革命现代京剧电影《红灯记》广告幻灯片设计稿和一枚《红灯记》(京剧)邮票,尽管时代不同了,这4幅设计稿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2008,(5):8-9
2008-3T京剧净角北京 2月2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国家京剧院等主办的邮票首发式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 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市邮政公司分别启用新邮纪念邮戳。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首日封2种(8.6元)、  相似文献   

10.
雄风 《集邮博览》2011,(10):57-57
年过花甲之人能拥有几件心仪的收藏品,肯定是一种十分惬意的精神享受。在我的藏品册中,珍藏了一组4幅40多年前的革命现代京剧电影《红灯记》广告幻灯片设计稿和一枚《红灯记》(京剧)邮票,尽管时代不同了,这4幅设计稿和邮票反映并见证了“‘文革’样板戏”年代中流行的文化生活,它无疑是一件不能忘记又值得一提的怀旧藏品。我觉得这份藏品不但好玩,而且很有意味。  相似文献   

11.
韦伟 《上海集邮》2001,(11):8-8
8月22日9时,题示邮票首发式在北京建内大街邮电局举行,刘立清和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副市长刘敬民等出席活动。 市邮票公司发行首日封,开、闭幕封,全息封12种,邮折,邮册插页,大型珍藏邮册(含IC电话卡),加印双连邮资片12种,个性化邮品折,个性化邮品珍藏卡(含12个全张),纪念张13种等。  相似文献   

12.
我与邮票结缘,屈指算来也有二十年了。这个爱好伴随着我从学生时代到军旅生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未间断。邮票、邮戳、信札、包裹单,分门别类存放在十大本邮册中。如今也成为了我的小宅一景。  相似文献   

13.
我与集邮     
邮票在我心中的最初印象便是10多年前常见的《长城》和《民居》那样子,并不起眼。直到有一次过年,在姐姐家玩的时候,她拿出两大本集邮册,里面有《熊猫》、《花灯》、《京剧旦角》等邮票,我被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4.
丰宝 《集邮博览》2001,(2):29-29
继《梅兰芳舞台艺术》、《京剧脸谱》、《京剧旦角》等京剧邮票之后,国家邮政局将于2月15日发行一套6枚的《京剧丑角》邮票。这套邮票的面世对宏扬我国民族化,向世界介绍“国粹”京剧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2007年《集邮博览》复刊号上写了一篇关于我在美国制作网络邮票的文章,名为《网络邮票》,在该文中讲述了如何制作网络邮票和制作后的体会。最近,我又制作了几版个性化网络邮票。其在制作方法上与一般网络邮票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在于邮票纸的主图上。一般网络邮票的主图是由公司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我就爱好集邮,那时我有五六本邮册。参军后,这些邮册由我母亲保存,我只带了一册到部队,有时间就看看。20世纪50年代,我所在的部队在湛江驻防,我又开始集邮了,买了一些老纪、特邮票。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到来了,邮票也不能集了,连在40年代买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邮票设计家刘硕仁,自1953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一干就是40年。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之一。《蝴蝶》《菊花》《奔马》《京剧脸谱》《白(?)豚》《西厢记》《航天》……从老纪、持到新J、T,近70套邮票均出自刘硕仁之手,且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被评为最佳邮票。不少集藏家(者)为邮票和藏书票的兼藏者,据知,在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既收藏刘硕仁设计的邮票,同时也喜欢收藏他设计的藏书票。  相似文献   

18.
艰难地一枚一枚“集”齐一套邮票,与很方便地到集邮营业柜台一次就买齐一套邮票,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学生的时候, 我所在学校内有一间不大的邮电所。热衷于集邮的我, 经常在午休或晚饭后到那里看看是否有新到的纪特邮票出售。现在插在邮册中一套全新的《金鱼》邮票,就是那时今天一枚,明天一枚用4分钱或8分钱,从这个邮电所里买全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发行时,在这个  相似文献   

19.
我五岁的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两本邮册,里面大多是些儿童题材的邮票。我特别喜欢这些邮票,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藏在我的抽屉里,经常翻来欣赏。  相似文献   

20.
1971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不久,由于邮友的牵连,我自己收藏的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被上海方面来人收缴,说是这枚邮票有错误,影响祖国声誉,按内部文件作收缴处理。直到1986年6月,上海黄浦区工商局来人落实政策,给我一些纪、特邮票和一本鸿雁邮册,这就是我第一本鸿雁邮册的来历。由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