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延民 《内江科技》2014,(4):64+63-64,63
<正>利津油田利96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不同微相地震特征有一定差异,但有效储层扇中砂体与扇根、扇端砂体地震属性与波阻抗属性相似,准确区分有效储层与无效储层的展布范围有一定难度。本文在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相分析法、属性分析法、波阻抗反  相似文献   

2.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师涛 《内江科技》2013,(2):148+168
为证明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体的原生性,利用车镇凹陷典型井—车古25、车57和车66等井的地化、原油物性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原生性。原生油气藏分布广泛,成藏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油气藏,根据原生油气藏的特性,说明了砂砾岩扇体储层物性后期改造、相带控储的储层特点,总结了原生油气藏成藏特点,阐述了石油地质意义,为砂砾岩扇体原生油气藏下一步勘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北带特殊的构造背景,使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发育,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砂砾岩扇体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地震识别和描述难度大。为此,在分析砂砾岩扇体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砂砾岩扇体的地震内幕反射特征。砂砾岩扇体内幕反射分为六类,分别为包络强反射、没有包络的中强反射、包络内部的中强反射、包络内部的中弱反射、包络内部的空白反射和包络内部平行于基岩的反射。  相似文献   

5.
复杂岩性油藏在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有广泛的分布,但复杂的砂体展布和油水关系,制约了双河油田东南部地区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经历四十多年的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双河油田面临高难度勘探开发的挑战。隐蔽性断层-岩性和岩性圈闭是双河油田深化研究的主要圈闭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综合分析研究是发现该类圈闭的有效手段,精细地层对比、砂体展布研究、储层预测是寻找隐蔽性圈闭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汪延富 《内江科技》2008,29(3):53-54
输导体系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的物质通道,是衡量圈闭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断层是输导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即是油气纵向输导和横向运移的通道,又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是一个具有输导和封堵双重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本文就断层对垦东地区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近年来油气勘探难度的加大,隐蔽圈闭如浊积砂体圈闭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所以加强其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建立了针对性更强的隐蔽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并以东营凹陷的浊积砂体为例对其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圈闭评价是各级油气资源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也是勘探阶段的最终目标。圈闭评价工作从区带研究中的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钻探获得商业价值油气流为止。其核心是圈闭地质风险分析及圈闭资源量计算,要求以区带地质背景和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充分利用多种资料和手段,开展圈闭的识别、描述、综合评价和优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5):65-66
本文在系统分析柴北缘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生烃凹陷的分布、储盖层特征、运移条件、圈闭有效性及保存条件等五个因素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圈闭有效性和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贾若 《内江科技》2011,32(10):133+91-133,91
砂砾岩扇体是今后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其扇体识别与期次划分、储层四性标准和油藏开发模式的研究对于此类油藏具有重要意义,从砂砾岩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出发,并结合测井、录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研究砂砾岩扇体旋回体的划分和小层划分.确定了各砂组的四性界限,基于此制定了相应的滚动勘探开发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各砂组储层物性、层间干扰比较严重,油井初期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为满足老油田合理的开采速度及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砂砾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碎屑岩储层在我国东部各油田的隐蔽油气藏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砂砾岩储层在分布规律和储层地震预测方面存在许多难点,因而本次研究针对坨71区沙三段开展砂砾岩储层研究。研究区受古地貌沟谷控制,沙三沉积时期位于深湖中,沙三下砂砾岩储层属深水湖底扇沉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目的层主要为扇根-扇中沉积,在纵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扇体范围逐渐扩大,在平面上,发育了多条水下辫状水道。在地质规律分析基础上,本次研究利用基于频率特征的三维地震储层解释技术—频谱分解技术开展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以井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储层属性研究的结果,认为研究区各小层砂体呈朵叶状分布,砂层厚度变化快,并且储层预测结果与地质规律认识吻合度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鲁红利 《内江科技》2012,(12):150+146
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勘探潜力巨大,周缘勘探成果丰硕,但研究区内一直未获得突破。本文重点开展了圈闭落实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哈山地区处于盆缘斜坡构造背景,多期构造运动,地层超剥关系复杂。通过运用合成地震记录精细标定,区域引层及三维地震连片解释,明确了其展布特征,查明了哈山东、西部地区残余地层的差异性。根据各自地层发育展布特点开展圈闭的识别和描述工作,通过对不整合面的精细刻画、超剥点的准确识别,发现大量的圈闭。然后对已发现圈闭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圈闭的有效性,从而落实有效圈闭,为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提供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牛心坨地区处于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已知井油气显示井段及岩心来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的储层以扇中辫状水道砂体为主,该相带的砂体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且有良好的储集物性,易富集油气;扇三角洲的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14.
周波  王洪辉  熊歆睿 《内江科技》2011,32(11):133+142-133,14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白×井区长6、段发育一系列的深湖滑塌浊积扇岩心观察发现典型鲍马层序,同时多段的砂砾岩突变接触或砂泥混杂等突发沉积的现象都给予其滑塌浊积充分的证明浊积扇中扇亚相中发育的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厚而孔渗好的大面积浊积岩体,与低部深湖烃源岩镶嵌接触.湖盆边缘斜坡古地貌形成单斜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生、储、盖和圈闭配置组合,油气勘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5,(9):61-62
义东地区沙河街组发育多期砂砾岩扇体,根据其不同的岩性组合,通过正演模拟,分别研究各期次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从而识别不同期次扇体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明  张翠梅 《内江科技》2006,27(5):142-143
运用测井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工作区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在I油组识别出了7个小层序,划分了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的成因相;分析了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及其在垂向上的演化特征。储层精细对比研究表明,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厚度及其分布明显受物源的控制,可根据物源方向及岩性差异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研究区沙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相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西北侧,主要发育两个扇体,每个扇体纵向上由多期砂体叠置而成。  相似文献   

19.
<正>延长股份有限公司直罗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伊陕斜坡中南部。研究表明,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深湖环境,储层为来自盆地北部、北北东方向物源之前三角洲滑塌浊积扇砂岩体,形成透镜状砂岩体圈闭,形成岩性油气藏。长2油层组沉积时期,由于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研究区处于盆地南部斜坡、西南斜坡的滨浅湖区,长2油层组,  相似文献   

20.
远岸浊积扇扇根自下而上为混杂的块状砾岩和递变层状砾岩或砾状砂岩。扇中辨状水道的沉积序列,自下而上有递变层理砾状砂岩和水平纹理砂岩或块状砂岩组成。扇端主要为具训率层理或平行层理的细砂岩。在垂向剖面上,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扇根-扇中-扇端亚相,呈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特征,多个远岸浊积扇叠加,显示水进、扇体后退的特征。每一次浊流形成的砂层均表现为正粒序,反映了每次浊流时间作用过程中水流能量逐渐变弱的特征,目前残留的浊积砂体往往是有多次浊流作用形成的复合体,在剖面上可表现为向上变粗(正旋回)或向上变细(反旋回)的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