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的美学价值与该文化所持有的对待宇宙的终极态度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释三家思想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建构的。儒家文化的积极入世、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释家文化的彻悟境界,交织成了中国文化庞大的艺术网络,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总的追求在“道”,儒道释易四家以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求道,并在求道过程中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道的层面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设计观建立在“规定”的基础上,对“善”、对“礼”的重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设计的出发点。道家的设计观是摒弃人内心的欲望,顺从自然;否定一切的规定,要人们回到原始的、无争的状态之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避免儒道两家设计观冲突的办法便是“竞合”。道家的设计观点必须建立在儒家“规定”的大厦之上,对于人类、对于设计本身才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一、音乐产生的背景与表现形式在西方音乐史中,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音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广泛传播,同时也带来了以突出基督教教义为中心的宗教音乐的发展与普及,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基督教成了唯一尚还能发挥作用的凝聚力量,也成了传承古代文化的纽带。基督教是以上帝高驾于自  相似文献   

5.
与一般社会政治性极强的小说不同,林语堂的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内涵和美学韵致。无论是题材的选择、结构形态的设置,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主题意蕴的开掘,无不透露出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儒家思想和佛家理念的大化理想。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空疏、超逸的特色,正是这种化理想在审美上的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颛顼"绝地天通"后,超部落的共同信仰出现,并形成了超越部族界限的中原文化。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神权与巫权。商周鼎革,周人在反思此一巨大成功、论述其政权来源正当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旧中原文化"的"新中原文化"。其特点是人文理性的觉醒,但它包含在对"道德之天"的信仰中。儒家学说的文化渊源是周人创造的"新中原文化";道家学说则渊源于"旧中原文化"在春秋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道之整体思想虽然迥然相异,但是根植于自然经济的儒、道在自然环境保护上却是殊途同归,无论是生态环境观,还是生态伦理原则,生态伦理规范等方面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它的忠义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传统的影响。道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对李逵等水浒英雄自由人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鲁智生这一人物形象又集中反映了《水浒传》的忠义观跟佛家救世精神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对个体的功用、围棋与社会关系、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儒道两家是先秦诸子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在很多的思想观点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却都非常重视.本文通过对两家各自的入门级的德育著作进行比较,总结出两家在德育观念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优劣,总结出儒道两家在德育方面互补的必然性.以为当今的德育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儒、道和佛分别形成的自然生态观,恰好构成一种相异而互补的格局:就有机世界整体的具体关联方式而言,儒家依靠伦理学上的“亲亲仁民而爱物”,道家立足于宇宙论角度的“道通为一”,佛教则基于宗教学上的“缘起”理论和佛性观。就“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而言,人的地位在儒家思想中最高,相比于其他物种“最为天下贵”,在道家思想中则与其他物种完全平等,不具有任何优越性,在佛教思想中最为低下,人的肉身已不具现实价值。就具体的生态实践而言,儒家从“贵人贱物”的角度出发,主张有节制的利用自然,道家立足于“道法自然”的宗旨,要求完全无为的纯任自然,佛教则出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和对“业报轮回”的敬畏,主张积极的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2.
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化的渗透既深刻又悠远,因此历代士无不受其影响。孟浩然受儒、道思想影响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孟浩然所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诗歌作品中所用的儒、道典故,所表现出来的儒、道思想观念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和心性情趣上。就儒道两家思想对孟浩然思想的影响力而言,儒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道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王维诗与儒释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儒释道三修,三家人生哲学思想融注诗里行间。他是集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和禅师于一身的通才。其诗,天才妙悟,推重意境,神韵悠然。诗情、理趣、画意相融,胜境独造。诗歌表现形式众体兼备,且多精品。王维是开元诗坛声名超过李白和杜甫的核心人物。李白的豪放纵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情画意,共同构成盛唐诗坛最灿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儒、道、佛生死智慧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生命是儒、道、佛三家生死智慧的共同点,但三家探讨生死的角度不同,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超越死亡的途径也不同。三家的生死智慧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生精神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对孟浩然的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盛唐文化背景、魏晋风流等对诗人的影响来分析儒、释、道三教在诗人思想中的融合统一.孟浩然自幼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对"穷"、"达"的态度孕育了他的仕隐思想,盛唐多元文化背景又使他吸收了佛、道精华,以玄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风度也影响着诗人的性格行为,从而造就了诗人思想中儒、释、道三教的圆融互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其中儒、释、道三家的教育思想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也给予当代教育诸多启示:重视德育;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生命,润物无声;关注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权德舆 ,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 ,韩愈等人对其评价甚高 ,并推举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今有《文集》五十卷存 ,其中诗十卷 (含赋三篇 ) ,各体文四十卷 ,规模与韩愈文集相当。读其诗文 ,可以发现其思想成份比较复杂 ,儒、释、道三家兼而有之 ,三者之中又以儒为根本 ,去沟通、融汇释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