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姬  康铁 《新闻传播》2004,(11):37-39
报纸重视编辑功能,激发编辑的创新意识,是报纸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种必然选择。过去,我们一直讳言报纸的商品属性,往往过于看重报纸的宣传功能,而很少顾及报纸的生存问题,或没有把报纸自身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产业门类来发展。正因如此,有人把编辑功能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在把握“办报导向”上,忽略办报观念、报纸编排、新闻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创新,编辑的创新意识因而受到局限。所以解决编辑的创新意识问题,应引起报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纵观国内外报业发展史,就办报模式而言,不外两种:一种是以记者为中心,另一种是以编辑为中心。在当今的世界上,以记者为中心的办报模式已不多见,尤其在国外,这种办报模式早已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们的办报模式一直是以记者为中心。应当说,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也就是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它对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这种办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编辑在构建和谐采编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社里,编辑和记者的创造劳动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他们的目标与利益是一致的,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是共同的。但由于角色不同,分工有别.工作中往往会表现出各自的侧重点和特点。如何构建和谐的采编关系,编辑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新年伊始,《平顶山晚报》新一轮编辑轮岗开始启动,选定的编辑将去采访部做3个月的记者。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没轮过岗的编辑在询问什么时候自己才能轮岗——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编辑轮岗制度已在报社内部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采编冲突应当是采访与编辑工作过程中对新闻价值认识差异而产生工作分歧的组织冲突。客观地说,采编冲突在各报社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是一个普遍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本文辩证地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妥善处理冲突的途径,对推动采编互动机制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维护工作秩序,增强组织尊重与合作,加强同志团结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建成并有效运用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同时实行采编分离、细化分工、科学考核、规范标引、统一数据库。它向业界示范了报纸编辑出版业的“第二次跨越”:由报纸出版商向全媒体新闻服务商转型。  相似文献   

11.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2.
谢健 《新闻实践》2006,(12):44-45
所谓“三轮”,笔者在此的定义是一家报社的采编、发行和广告,“三轮驱动”即采编、发行和广告互动。在众多报纸中,“三轮”被称为“三张皮”,采编、发行和广告三个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衔接和统一的协调,甚至经常由于管理者立场不同、利益不同而相互扯皮、相互拆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耗。  相似文献   

13.
吴宝良 《今传媒》2015,(4):101-10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媒体在思考将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的后方编辑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整合,记者也要成为全媒体记者.纸媒、网媒、移动媒体成为各有取向的“中央编辑部”后,采与编自然分开.而各媒体平台的编辑模式、编辑手段、编辑方向不同,对记者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采编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更应该分开.对于报纸来说,媒体融合时代,各家报纸比以往将更强调自己的公信力,更强调深度报道以区别于即时性碎片化信息的网媒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流程实行采编分开制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采编分开可以更好地体现编辑的专业化;可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强化纸媒已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助于实现采编与经营分开;可更方便培养报业新人等.  相似文献   

14.
戈缨 《新闻传播》2005,(6):46-46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16.
干记者的,写出一篇稿子,直接交到或电传到编辑手里,就算万事大吉。稿子一见报,往往埋怨编辑删去了不该删的,添上了不该添的。总之,一句话,编辑给改的,不如原来写得好。干报纸编辑的呢,拿到一篇新闻稿件,先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还要考虑整个版面。对写得不深入、大话套话满天飞的稿子,往往会大笔一挥,大加删削,毫不客气。记者和编辑就是这样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众日报去年搞了编采人员轮岗“试验”,本人作为“试验品”之一,由记者摇身一变为编辑,感觉很好。个中滋味引发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新闻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渠道化。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媒体之一,如何在现今的融媒体时代下,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有效地提高新闻信息的采编能力,以及在采编过程当中的技巧。我们通过提高采编质量以此来提升新闻内容的品质。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不断提升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对相关新闻采编技巧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提高报纸新闻采编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在融媒体发展环境之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提升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报纸新闻采编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专版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纸版面和宣传中占有“半壁江山”。办好专版,对提升报纸质量、增强传播效果、达成宣传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定位——新闻版的深化和延伸把握专版的主要特点,找准专版的准确定位,明确其编辑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搞好专版编辑工作,进一步提高专版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编与报纸“大副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抓“活鱼”是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比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一些好稿件。这些好稿件的特点应当具有“五强”,即:主题重大,针对性强;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新鲜独特,新闻性强;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贴近群众,可读性强。 可是,一说到抓“活鱼”,不少人认为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事,与编辑无关,编辑只是等着记者、通讯员将“活鱼”送来,编到版面上去。其实,这种被动等稿的现象显然有碍于提高报纸的版面质量,有碍于提高报纸整体水平。笔者认为,编辑作为报道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活鱼”,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