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拓展了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义三角"理论在名实区分的基础上,将语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作了很好的区分,即将事物、概念(或思想)与词语三分,并说明各个因素各在何处。这就为很好地阐明语言与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要正确地分析语义、语义形式以及语义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语义三角理论给我们设定的三个维度是不够的,它忽略了语义三角中每一个维度的各自的多个层面。要从外部世界的实际语音、客观事物到人脑中(内部世界)、语音形象、事物印象等多个角度及其关系考察语义指涉问题,并认识语言在语义指涉中的作用和局限,才有可能对语义指涉这个困扰人类的问题作出明晰可信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肖清玲 《文教资料》2008,(31):36-37
认知隐喻观打破了传统隐喻观将隐喻看作语言附加物的看法,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和认知事物的手段.隐喻基于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和一个语义场与另一语义场之间的映合原则,实现了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本文试图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来探析隐喻的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能分别和同一个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配同关系量词."颗"和"粒"都具有表示"小的、圆珠形"的语义特征,.颗"称量比较大和圆的事物,"粒"称量比较小而圆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影响,"颗"和"粒"能形成配同关系量词.  相似文献   

5.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袁玺 《海外英语》2011,(3):250-251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该文以表示"高兴"和"悲伤"的习语为例,对习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隐喻在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正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实践的认知方式和过程,反映了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思维认知观认为,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但并非同源产生、平行发展。语言习得过程中,思维塑造语言,而语言则影响和部分构建某些思维;语言使用过程中,二者关系愈加密切,但仍存在着无需语言外壳的思维。不同的自然语言语符系统不仅在韵律、词语、句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呈现为各异的语言形式,还蕴含着各自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特色及其发展阶段,这些要素构成了一门语言的"语言特质"(le génie de la langue)。文章通过梳理和厘清"语言特质"这一概念,从而推测不同水平译员对工作语言的语言特质的掌握程度会影响他们在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解、转换、产出)中对语言形式的处理程度和信息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语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影响的。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N的V”结构中的“的”字作用,并从认知语言中语言单位的象征性角度出发,探讨了“N的V”结构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能力在个体认知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在各科学习过程中,由于语义(内容)的分析概括作用,由于语言形式(包括文章的结构形式)同内容间的转换关系,语言刺激了各科的专门的思维活动,加强了思维的力度,使认知活动步入更高的阶层.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所以,语文能力便成了学习各科的统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汉语中的"手"属于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系统研究"手"衍生出来的各种转喻和隐喻意义,笔者发现它的转喻与隐喻意义实质上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语义链,其转喻与隐喻意义存在连续体关系,并且试图用图形表示了这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11.
树形三角     
提出了“树形三角”的概念.它是在“树形图”的基础上,结合“杨辉三角”的有关性质构建而成的特殊三角形。利用“树形三角”可以简练而巧妙地解决“环形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韶关、郴州、赣州组成的"红三角"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强辐射之中。"红三角"农业经济发展在这一强辐射之中凸现出自身优势。"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生态园"是"红三角"农业经济发展的理性定位,互利、协商是打造农产品强势供应基地的"红三角"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代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理论及语义学中关于语义类型及言语行为理论,从三个方面对Gonewith the Wind一书中Rhett Butler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视角穷尽性考察一定范围的语料中能与“只”组合的结构形式:从静态角度看非对举格式的“只”的语义指向规律表现为一种倾向,而对举格式的“只”表现为一种语义的强制性要求;从动态角度用删除、移位、添加、位置浮动等方法考察相关的句法变换,总结出“只”在句法层面变换的条件和限制,以及“添加”、“位置浮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进行语义场历时比较研究,必须首先对最早阶段形成的语义场状况及基本特征进行清晰考察。先秦时期,“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主要成员有“言”、“日”、“谓”、“语”四个。从使用频率、组合能力上和独立性看,“言”都应该是先秦“叙说”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核心成员,并将这一核心成员地位一直保持至两汉以后。  相似文献   

16.
对“杨辉三角”进行拓广 ,更确切地了解组合数与数的内在联系 ;模 2整数域中的“杨辉三角”能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组合数与数论中的两个著名问题的联系 .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品质结构的"金三角"之基本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剖析了物理科学创造与心理品质结构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指出了当今我国科学教育实施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心理品质结构,同时简要地介绍了湖北襄樊学院为此而力图革新的成功之举.  相似文献   

18.
语义核是言语表达的重点,或是句子的关键信息所在。文章对语义核的位置、语义核的成因、语义核的界定作了诠释,同时指出语义核这一概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探讨了语义指向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含义,从“指向”、“指域”、“指量”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定语的语义指向状况。从指向方面看,有前指、后指、隐指和曲指四种类型;从指域方面看,有内指、外指两种类型;从指量方面看,有单指和多指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优选论,建立语境推导模式,其中制约条件为句法缺省值原则、语义真实性原则和语用真实性原则.模式体现了直线推导、自动激活、同步激活、动态可及性四个特点,反映了推导过程中各步骤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