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99年全国高考语卷开始考话题作以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话题作方兴未艾。从那以后,不仅高考考话题作,而且中考也考话题作;无论高中初中,平时作训练也大都是话题作。话题作之所以如此时兴,据说是因为其无审题障碍,章立意和体选择灵活自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唐惠忠 《新作文》2004,(11):47-48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了解,2002—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的弊病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4.
罗成 《师道》2004,(10):14-15
高考话题作于1998年发轫,1999年形成,2000年正式提出。其特点是给考生一段话题材料,让考生围绕该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这种被称为“能最大程度发挥写作自由、体现写作水平”的话题作甫一出炉,即获如潮好评。之后,不仅全国卷乐此不疲连年考,上海卷、北京卷亦紧随其后依样画瓢,2004年获得高考命题权的十余省市也纷起效仿,趋之若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其余省市使用的全国高考试卷也有4个版本。15套试卷的作文题中有14道是话题作文,北京卷考的是标题作文“包容”,要求考生在宽容和兼容的范围内作文,实际上只是不让考生自拟标题而已,与话题作文并无区别。因此,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是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而14道话题作文中有10道题以“某某与某某”为话题,属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2001年的高考作命题是最没有悬念的。自1999年、2000年考话题作后,今年高考作再一次采用了这一命题形式,对此,考前的各种信息多有透露。但这决不是说2001年的高考作题不是个好题目。1999年,话题作首登高考舞台,应该说,这种题型最大的优点是把学生从狭窄的题目约束下解放出来,使考生获得充分的写作自由,因此,这种题型一出现就获得一致欢迎。不过,当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本身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题别开生面.首开全国高考话题作之先河。自此,话题作就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大的开放性,登上了高考作的大雅之堂。它的出现,突破了高考作中,命题作、看图作、给材料作多年来轮流坐庄的局面.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尽管引领中考、高考命题数年,但是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仍是模糊的。例如有人认为高考采用话题作已有7年(1999年始),有人却认为只有6年(2000年始)。出现认识的分歧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什么是话题作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概念上缺少阐述,即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笔查阅有关“话题作”的研究资料,对什么叫“话题作”的阐释少而又少或语焉不详。南开大学学院教授徐江老师是这样描述“话题作”的:以某种完整的材料为由头,归引出一个特定话题,然后以此话题相关范围进行作,这种作命题形式叫“话题作”,并进一步指出这样的命题形式为“话料引题作”。笔认为,徐教授对“话题作”的描述只是就话题作的基本组成形式的说明,反映其中一种话题作形式的特征,并不能反映话题作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所以还不能称为其概念。  相似文献   

9.
吴祚稳 《湖北教育》2002,(17):29-30
人们将近两年各地的中考乃至全国高考作文通称做“话题作文”,即命题者从设计的“材料”中引发出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角度作文。然而,临场作文时,常有一些学生面对“话题”,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说的不着边儿。为什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全国卷和上海卷语试题中,一大一小两篇作的命题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但近几年,一篇话题作的考查形式一统天下,小作命题形式较少见。2005年高考,重庆作题突然回归一大一小。在考试中,比起写大作,很多考生面对小作显得手足无措,一些考生甚至失分严重。小作虽然小,但往往更容易暴露我们写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小”题更应该“大”作。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98年高考作文题给出“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材料后,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相继给出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界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话题作文”正倍受高考命题者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近年,受高考“话题作”的启示,中考“话题作”悄然入试。尤其是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急剧上升,大有取代其他作题型的趋势。下面是一份对2001年部分地区中考“话题作”的统计表,数量之多,比率之大,确实出乎同行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3.
窦红平 《现代语文》2006,(10):104-105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入学考试要考语,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测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理解语的能力和运用语的能力,看他们够得上够不上大学所要求的水平。”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种提法对当前的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语教师在作教学中和作命题在命题工作中都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笔查阅了2006年3套全国卷高考作题和14套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题,本通过对今年高考作题目的综述、梳理来谈高考作对今后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高考作一直是话题作,在话题作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一些问题也相应出现。由于题限制不够,导致套用、抄袭成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不同地区考生的作惊人地相似。这就要求高考作命题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设计一些必要的限制.以保证高考的严肃性和选拔人才的可信度。2003年高考作题目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高考命题逐渐摆脱了以往作命题的重重限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命题形式——话题作。1999年高考作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内容范围写一篇章,鼓励写作“大胆想象”“写法可以多种多样”,话题作和特点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而以2000年高考作为标志,这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劝的作形式——话题作便应运而生了。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则进一步明确了高考作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高考全国卷作在原话题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命制了多道关系型话题。对于关系型话题,不少考生倍感头疼。有些考生虽然搜肠刮肚也无话可说,竟有意无意地改变话题,或偏言一方不及整体,或干脆抛开话题另起锅灶……为了增强备考的有效性,避免考场作的大面积失分,我们必须撩开关系型话题的面纱,熟练掌握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重中之重,约占语文部分的40%,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命题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卷命题。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只需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三自为考生创造了一个扬长避短,充分释放自己创造潜能的写作空间。仅从近三年考场作文的反馈看,大部分满分作文在创新方面有所创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19.
自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给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纪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之后,人们似乎越来越鲜明地感到“话题作”正倍受高考命题们的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如何才能在话题作中一举获胜?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是近年广泛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既不限定章的立意选材,也不规定表达方式、体裁的运用,且题目自拟。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从而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展示写作个性,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话题作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中考、高考命题的青睐。有道是“题好一半”。因此,按话题要求拟好题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怎样拟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